一位快要分娩的产妇因为阵痛呼叫护士,护士赶紧让她躺下,指导她如何均匀用力地生产。宝宝生出来后,护士告诉产妇说,“延迟断脐,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与母亲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保持平静、帮助宝宝建立免疫屏障,促进母子感情。”
这是4月26日第一届北京医疗机构“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决赛现场,一个参赛情景剧中的一幕。
第一届北京医疗机构“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由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会主办,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和新京报社工会承办,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协办,大赛还得到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的支持。
历经初赛、复赛后,共有21家公立医院、6家民营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入决赛。4月26日,99名青年护士齐聚北京职工服务中心,参加最后的决赛。青年护士们通过情景剧、小品、快板、视频等形式,把日常医院里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科普知识。
经过激烈角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荣获一等奖,民航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怀柔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北京五洲妇儿医院等20个医疗机构荣获优秀奖。
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主席张树坡、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李丽辉、北京市卫健委工会副主席季红和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会长陈静等大赛主办承办协办方的相关负责人为获奖者颁奖。
4月26日,获奖的医疗机构人员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1800余名青年护士参赛
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会长陈静介绍,为带动更多青年护士专业技能提升,鼓励护理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护理人员的社会氛围,去年年底,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等多个单位协商举办青年护士大赛。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赛组委会将“健康教育”作为本次大赛的主题。对于竞赛内容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要与本科室专业内容相关;其次,要求科学性强,内容新颖,能够反映前沿领域知识;要针对患者健康教育,通俗易懂。
此次大赛由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会主办,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和新京报社工会承办,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协办。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旨在通过展现护理专业技能,挖掘青年护士的内在潜力,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荣誉感。
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副主席杜翠娟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大赛打破了医院类型界限,涵盖多种医疗机构,不仅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民营医院等各类医疗结构,旨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职能,为护士队伍打造一个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平台。据她介绍,这也是首次为全市护士提供竞赛平台。
3月1日,比赛正式拉开序幕。根据赛程安排,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本次大赛初赛以医院为单位,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评比,最终每家医院遴选一个主题以视频的形式报送。各医疗机构的初赛第一名进入复赛。
大赛通知发布后,引发了青年护士们广泛参与的热情,纷纷积极踊跃报名,参赛人员均为40岁以下的青年护理骨干。
据统计,初赛一共吸引了1800余人参加。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共有17个科室团队报名参赛,北京口腔医院全院21个护理单元全部参赛。参赛的青年护士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录制、修改参赛作品。
最终,共计100个健康教育视频项目入围复赛,分别来自62家公立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家民营医院。
4月11日至12日,复赛以“选手提交视频+专家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经过复赛,30家医疗机构的竞赛团队入围决赛。
4月26日的决赛,以“选手现场展演+评委现场评分”的方式进行,由全市30个医疗机构的99名青年护士现场参赛。
据介绍,入围复赛的宣教视频作品,涉及神经内科、心内科、耳鼻喉科、呼吸科、消化科、妇科、儿科等几十个科室,突出了临床护理工作的细节,反映了各临床科室的前沿领域知识,展现了青年护士的精神风貌。
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主席张树坡(右一)和北京市卫健委工会副主席季红(左一)为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并合影。受访者供图
比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主席张树坡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比赛优秀作品多,形式新颖,内容也非常丰富。
张树坡表示,举办比赛的初衷是为了落实强国战略,培养医护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给北京各大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卫生院、民营医院等广大护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加强技能培训的平台,比赛的目的是“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共同提高”。他希望比赛能引起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促进护理团队业务水平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健康教育。
在4月26日的决赛中,每家医疗机构有一个参赛主题,参赛选手通过情景剧、小品、快板、视频、PPT讲解、顺口溜、实物模拟演示等形式,把日常医院里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为大众科普各种疾病、症状的护理知识。
新京报记者发现,参赛内容聚焦实用实际且丰富,涵盖了近20个科室有关专业,涉及新生儿主题有“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完美头型养成记”“安稳宝宝睡眠”,涉及产妇主题有“助力分娩”“改善产后漏尿”。涉及老年人健康有“痴呆老人居家照护36计”“尽早识别老年性痴呆症”“步步惊情之老年肌少症”。
此外,还有各科室的不同主题,消化科“肠道准备过三关”以及呼吸科“一吸一呼肺健康”,还有内分泌科“胰岛素泵的那些事”等。
北京怀柔医院护士陈赛仙带着三个五六岁的小朋友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她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拆解成“剪刀石头布”,在她和小朋友轻松的互动中,一句口令就让大家记住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多家医疗机构将老年群体产生的健康问题当做参赛主题。比如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和预防,如何识别老年痴呆症,痴呆症老人的情感性症状、人格改变等,通过多段视频表现老人的情绪和性格的转变。
在居家养老方面,北京老年医院有居家照顾痴呆老人36计,面对老人不爱吃药、老人走失等情况如何应对;失能老人长期卧床、坐轮椅会出现的压疮,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用四个不同程度变质的芒果来体现压疮的严重程度,并用视频和图片科普压疮的缓解方法。
同样的健康问题,不同的医疗机构还会有不同方法。对于尿失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用演示八段锦锻炼盆底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则教授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北京永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护士用现场教学,改善坐姿,减轻腰椎间盘压力。
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李丽辉(右一)、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会长陈静(左一)为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并合影。受访者供图
因材施教“健康教育”
陈静表示,“老话说,三分治七分护。”在“七分护”的过程中,护理队伍需要把专业的健康理念去传递给患者,为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做贡献。
陈静提到,比赛中为了真正实现“让护士受益,让患者受益”,促进健康科普的目标,评审团邀请不同行业专家,除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传媒专家外,还特意邀请了一位患者代表。“希望用大众能听懂的语言进行健康科普和宣讲,这也是设计大赛的初衷之一。”
如何能让大家都听得懂?在参赛作品的展示中,护士们做了非常用心的探索。比如北京怀柔医院护士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拆解成“剪刀石头布”,一句口令让大家轻松记住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北京怀柔医院护士陈赛仙从事儿科工作已经17年了,她在临床上遇到了好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希望通过这次的科普宣教,向大家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让孩子们远离危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绍了现代高科技达芬奇机器人在手术中的使用原理,体现大赛“科学性强、内容新颖”的特征。
陈静说,随着医疗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对护理的要求其实也越来越高,相应对护士的知识储备也是挑战。
诊疗方法从开刀到各种腔镜技术发展到具备机器人技术,老百姓就像作品里的阿姨,会产生不信任机器人能治病的情绪。“但实际上高科技设备还是由医生在后面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医护的配合跟原来传统的手术完全不一样。随着技术的创新,对护理专业的发展也是很好的促进。”
4月26日,比赛现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护士用情景剧演绎孕妇分娩过程。受访者供图
一等奖作品情景剧演绎护理知识
这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情景剧《温暖的礼物》。6位护士通过角色扮演,再现了产房内一个孕妇分娩婴儿后,护士所做的“EENC”即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工作。
在情景剧中,护士通过向产妇讲解的方式说出了相关知识,比如延迟断脐,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分娩后,新生儿和母体应进行长达90分钟的皮肤直接接触,有助于婴儿获得保护性微生物。还有助于促进新生儿早吸吮,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北京妇产医院参赛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6个参赛护士来自不同的科室,他们利用下夜班的时间凑在一起进行彩排,反复地推敲。他们认为用新生儿的心声来表达“EENC”理念,对大众来说更容易理解。“我们以真实的工作为背景,以‘EENC’知识为基础,增加了演绎环节,让大家能简单清楚地了解。这个项目对新生儿和妈妈都有好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
在情景剧中,初生的“宝宝”由一个戴眼镜穿“大白”服装的男护士扮演,“婴儿”还会说台词,这样的反串让台下的观众都笑了起来。演绎效果幽默的同时,给观众进行了科普。
这个情景剧也是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会长陈静最记忆犹新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非常有新意。从内容上来看,新生儿出生早期晚断脐,跟母亲早接触对菌群有影响,这些内容特别前沿,为大家传递了新的理念;从形式上也很有新意,观众肯定对‘大宝贝’特别感兴趣,所以这个作品获得一等奖实至名归。”
4月26日,比赛现场,中日友好医院的护士们正在科普老年肌少症。受访者供图
在当天的决赛中,情景剧也是参赛护士常用的形式之一。
两个戴着白色假发的“老年人”颤颤巍巍地走到讲台上,他们闲聊中说起了老年肌少症。“营养摄入不足、久坐不动、长期卧床都会造成肌肉丢失,肌少症可能引起跌倒骨折。”这是中日友好医院的护士演绎的情景剧,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把老年肌少症的症状、预防方式通过对话讲述出来,简单易懂。
一个白胖的男生背着一对白色的翅膀,头上还戴着白色光环,他的角色是“天使”,天使在一个熬夜打游戏的患者身边劝他不要熬夜,快去休息。但在连续熬夜几天后,患者被一个身穿黑色,化着夸张黑色眼妆的“死神”带走了生命。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情景短剧“熬不住的心”,科普熬夜对身体的严重危害。
附获奖者名单:
新京报记者 乔迟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