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句话:"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而教育也是一样,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您这双"鞋",孩子穿的舒不舒服呢?
鞋对于脚而言,适合的才是好的。一双鞋子无论看起来多精美,如果妨碍了脚的自然生长,就不能算是好鞋子。
孩子就像一双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教育者则是要给这样的脚儿造鞋的人。我们要给予适合孩子的教育,就必须要忘我地感受、了解、研究孩子,成为尊重孩子需要的制鞋人。
现如今,很多父母对于怎样培养孩子成才都有一定的硬性"指向",比如: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夏令营,必须精通琴棋书画等等。孩子们除了面对繁忙的功课外,还要应付各种学习班,身心疲惫,完全没有休息时间。父母们这种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错误地等同于文化知识学习的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严重的则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泯灭了孩子原有的创造性火花。
01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身为父母,如果不能正视孩子自身的特点,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一味地拿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这种做法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父母如果不因材施教,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
江江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从来都是一听就懂,在班里数学成绩一直是第一名,还曾经获得市里数学单科竞赛冠军。不过,江江的学习也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就是不管他怎么努力,作文总是写不好。江江的父母总拿江江的作文和他班里作文最好的同学相比,经常批评江江没有想象力,缺少语言组织能力等等。
江江原本还计划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弥补自己作文的不足,提高写作水平,可是听到爸妈多次批评自己之后,江江便开始破罐破掉,他也开始承认自己没有写作能力了,并越来越厌恶作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句话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总结的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由此可见,因材施教自古有之。但现代的很多父母却不懂得因材施教,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可是他们就像上文中的江江父母那样,结果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是家长没有注重孩子的自然天性,缺乏对孩子个性特点的了解,更没有因材施教的结果。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不去照搬别人教育孩子的成功模式。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定下合适的目标,提出合理的要求。
下面来看一下名人因材施教的故事。
原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女士讲过这样的一件事:
她的儿子李禾禾在上学前班前,曾经学过一年的绘画,没想到禾禾在学前班画的毛笔画《小蝌蚪找妈妈》竞得了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这件事使夫妻俩在高兴的同时也肯定地认为儿子将来一定能在绘画上有所成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通过观察发现,禾禾的心思并不在绘画上,于是夫要俩也就没有勉强他继续画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禾禾上小学三年级时突然喜欢上了数学,自己主动去报了奥林匹克数学班,每到星期天不用父母督促,禾禾自己就会从东城骑着自行车去西城的奥校上课,寒冬酷暑、风雨无阻。于是,李禾禾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最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四中。
这个成功的例子充分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李肇星夫妇看似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做法是对的。原因就在于父母设定的"指标"不一定是孩子想要努力的方向,随着孩子自我个性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他往往会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意愿。对于孩子的意愿父母应该审时度势,给以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条件,帮助其成才。
02 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变成"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屡见不鲜。若是父母不顾孩子意愿来强迫压制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及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引导教育。只有这样,孩子的潜能才得以充分挖掘,父母美好的希望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和成人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总站在成人的立场,用成人的思维来审视孩子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里,在成人看起来有很多荒唐乏味,甚至不可理喻的东西,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奇妙的,美好的。
因为生活阅历不同,视角的不同,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与成人也大不相同。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这样才不会打扰到孩子的幸福,也才会让孩子真正地幸福。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经常遭受老师的责备。这个时候,最了解爱迪生的人是他的母亲,母亲把孩子领回家,亲自对爱迪生因材施教,爱迪生迅速成长,最后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发明家。只有对孩子使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正常成长;反之,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就成不了材。就好比酷热的夏天,强壮的孩子用冷水降温,孩子就舒服;反之,你让他去晒太阳,孩子就活受罪。因此,家长一定要懂得因材施教。
在择学这个问题上,爱迪生的母亲有非常高的文化水平,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但现实中,其他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不同,又该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经常和孩子讨论和学习。
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有一个期望值,期望值既能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孩子前进的阻力。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合理时,孩子才会在自己的努力中体会到真正的喜悦和快乐!
为了能设置合理的期望值,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对他自己的期望;其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同时家长要学会分解对孩子的期望值,提出具体的期望,并做出具体的指导和评价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因此,父母切忌以时间和精力问题为借口,冷落自己的孩子。
其次,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古代的大圣人孟子也有逃学的记录,孟母断织劝学已成典故;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量的高速增加,家长要正确选择孩子的受教育方法和受教育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家长的因材施教。
在现代社会,可选择的学校很多,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合理选择学校和老师。家长平时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做到善于发挥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若是找不到孩子学习不太理想的原因,就必须要找相关的老师沟通,取得老师的帮助,千万不可送孩子上学后,对孩子的情况不管不问,认为给孩子"报了班"、"送到学校"就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03重点,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正确的教育
很多家长会问,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个人认为,最好的教育并无统一的定论;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您孩子的教育。而很多家长又会有疑问,那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在家庭教育上,自救才是唯一的武器,我们只有自己学习了,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与素养,那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得心应手,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可能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但我们要坚持一种理念:孩子需要的是培养引导,而非驯兽一样训练。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说,我工作那么忙,哪里有时间去学习家庭教育,现在社会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药家鑫,李天一等等已经对我们敲响警钟,现在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以后更多的时间我们将接受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子女教育的悲剧比清贫更可怕。为了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习家庭教育就成为我们的必修课,我们都是那么的爱孩子,但您的爱对了吗?希望我们的家长再忙也要为最爱的孩子腾出时间,现在的学习将为我们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的学习,改变,孩子也会跟着我们改变,那时候收获到的将是许多意外的惊喜以及无限的幸福。
父母作为教育者,作为造鞋者,其实真的应该好好了解穿鞋的"脚"——作为父母,除了对儿童心理学、儿童的成长机制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不但人的生理生长机制是预先设置好的,心理机制同样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好像是一棵树,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出主、什么时候抽叶、什么时候开花都是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父母还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这样一来,你才能给"脚"提供最适合它成长发展的舒适"鞋子"。
04 难点,学校因材施教的灵魂是什么
对此,有专家说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这就是学校因材施教的灵魂,所以说"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正确的教育"。
首先,要了解学生。都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只能不断调整鞋的大小去适应脚,不能斫足试履,更不能"棍棒教育"。那就要必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内容,需要什么方式,这就是懂得孩子,懂得学生内心的需求。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正当需求,你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
其次,要理解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或者一些让你诧异的举动,不要急于下定义,简单处理,过早的定性。要先进行思考,事出有因,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要从他的年龄、知识、情感等方面考虑,要他的从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基础等出发,从根源入手,要细致机智。学生有错,出错也并不可怕,真正严厉的教育也不是不允许孩子犯任何错,而是让孩子明白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但是人要勇于直面错误、承担责任,在错误中学习与成长,而不是害怕错误。
再次,要尊重差异。每人一双脚,长短肥瘦宽窄各有不同。你作为一个鞋厂,或"鞋匠",就要会造不同规格,型号,样式的鞋子。尽可能的满足每双脚,让他们舒适幸福。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先天的素质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个体间有差异存在也是很正常的。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这种个体差异,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人才。
教育学生,不但要每个学生一种教育方法,而且每一个学生还不能只局于一种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在成长,早晚四季不同时段要穿不同的鞋子。着眼于所有的学生的发展,才能算真正的教育。
有专家说过: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而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讲:药无贵贱,医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贵,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适合了才是好的,不适合就是不好。
这里不仅要注重同学间的横向差异,还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纵向变化。要不断的更新思想,跟进时代的理念,
我们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我们要尊重孩子这双"脚",更要做合格的"造鞋人",制造出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鞋",充分发挥出"脚"的特长,适时指导,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今天教育真正的成长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观点的进步。一个人要想被时代选择,就必须跟得上时代。今天的孩子们正面临这个时代的成全和学习成全这个时代的能力,而教师的使命就是陪伴这样一段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李跃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