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在湖北省枝江市,有一家特别的包子铺,这个包子铺每天只营业三个小时,经营者则是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老师周延清,以及他的5名残障学生。
学生们在“师生包子铺”。李隐摄
包子铺开业至今11天,已受到许多顾客青睐,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店”。周延清说,开包子铺不为挣钱,就为给学生们一个锻炼平台,让他们能有个手艺,以便今后能更好的生活。
“残障学生无法融入社会”
今年42岁的周延清在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教书近20年。
近几年,他回访了许多毕业的残障学生,发现学生们无法融入社会,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很难。
周延清有个同学在安琪酵母公司上班,今年3月,他听同学说安琪开办了面点培训班,“我当时想,如果教会学生做面点,他们有一门手艺,至少能弄饱肚子。”
周延清(右一)在安琪酵母公司学习面点技艺。李成群摄
周延清的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培训期间,由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安琪的培训老师给他开了“小灶”,还额外提供了酵母粉、馅旺、面皮改良剂等包子原料。
学成归来,周延清教班上14名学生做包子,揉面、发面、馅料配比、包包子等手把手地教。经过一个月实践,在学校支持下,准备“接受市场检验”。
周延清的学生在学做包子。邹前俊摄
“开包子铺不为挣钱”
今年5月3日,包子铺正式开业。
包子铺位于枝江的胜利路和前进路路口向南100米处,旁边就是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周延清(中)和学生们在包子铺。邹前俊摄
包子铺没有招牌,只有外墙上贴着一张喷绘,上面写有“职教实训展示区”。包子铺产品单一、价格便宜,鲜肉包子、菜包子1元1个,稀饭1元1碗。
学生们在包子铺里做包子。邹前俊摄
包子铺每天早上6点开始营业,9点前收工,“孩子们9点还要上课,我也有课。”周延清说,每天经营时间虽短,但能卖出四五百个包子。
“这家的包子不仅味道好,关键是吃出了爱的味道。”顾客刘女士说,她觉得周延清是位非常有爱的老师,到店里来买包子也是对他们师生的支持。
“每天都有许多朋友和爱心人士来,有的吃了几个包子付10元钱,多的钱我都退回去了,我希望给孩子们的是锻炼,不只是爱心和同情。”周延清说。
师生包子铺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店”。陈明华摄
周延清表示,开包子铺不为挣钱,就为给学生们一个锻炼平台,让他们能有个手艺,以便今后能更好的生活。
“我现在敢和顾客说话了”
14名学生都学会了做包子,但铺面不需要那么多人,周延清采取轮流实训的办法,14人分成3批,每批出店经营一周,让每人都有机会与社会交流接触。
18岁的小翔是位轻微智力障碍学生,这几天在包子铺里负责收银。
顾客来买包子。邹前俊摄
“周老师是最辛苦的。”小翔说,每天早上5点,周老师就带着他们在学校厨房做包子,做好后端到店铺销售,经营到9点收工返回教室上课。
包子铺是给学生们的锻炼平台。邹前俊摄
小翔说,一次,有个顾客买了3个包子,拿出10元钱,由于太紧张,急得满头大汗也没算出来该找多少钱,还是周老师帮忙解围的。
“现在我感觉胆子大些了,敢和顾客说话了。”小翔说。
包子铺每天能卖出四五百个包子。陈明华摄
“毕业后我也要开家包子铺”
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自1996年开办,目前在职教师23人,学生89人,学生类型包括自闭症、脑瘫、智障、聋哑等特殊孩子,其中智障学生65人。
周延清在包子铺里。邹前俊摄
该校校长张自恒表示,以面点制作为主打特色的职教实训基地展示区正式对外开放,是该校学生职业教育向外迈出的里程碑式一步。
枝江特殊教育学校有烹饪和洗车两项特色职业教育课程。邹前俊摄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包子铺,而是学生的实训平台。如果有略微盈利将会补给参与学生的生活费里去,以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他说。
小翔说,这几天在店铺里经周老师鼓励和指导,让他感觉进步很大,毕业后也可能会开家包子店。
周延清(左一)带着学生在包子铺“接受检验”。邹前俊摄
小陈是位聋哑女孩,这段时间主要负责包包子,她做包子已经非常熟练了,且外形漂亮,“有了一技之长,以后我可以做包子卖。”小陈用手语比划着说,今后她可能会与同学合作开店。(作者:邹前俊,李成群,董晓斌,郭晓莹 )
上一篇:留校大学生学做年夜饭
下一篇:母女共守“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