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位高三女生,以下暂称小兔。
小兔子从高二上学期便开始休学。直到过年后才又开始进入学习状态。但没有去学校,而是请家教老师来家里教。
由于是艺考生,所以在学习文化科的同时还需要去原来的培训机构学画画。
小兔休学的原因是,高一时,她初中最要好、最知心的同学跳楼自杀了。
当在电话中听到同学转述这件事后,小兔强忍着悲痛,等父母睡着后才敢哭出来,就这样小兔哭了整整一夜。即使是哭了一夜,小兔仍无法释怀,她不知道比她自信开朗活泼的好朋友为什么会那么突然地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好友的自杀让小兔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这份悲痛和迷茫让小兔各科成绩从高一原来的总分590分,到高二已经降到了390分。老师建议家长带她去看精神科医生。
小兔子在精神科医院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最终父母只能把她接回家。
小兔休学一年多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后。小兔子来自好友自杀的创伤终于有了一些平复。
外表文静而内心好强的小兔子还是希望能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中,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她不能让自己再继续沉下去了。
只是重新出发的小兔发现现实的环境让她感到手足无措和恐惧。
下降的文科分数、不再随心所欲就能画出让老师同学都赞叹的画、在家自我封闭一年多变得肥胖又满脸痘痘的外表,让原本就敏感自卑的小兔不知该如何站起来。
小兔渴望外界的认可,来救赎她那颗被现实打压得极端自卑的心。
小兔尝试向教她画画,曾经对她的画赞赏有加的老师讲述自己为什么停学一年多,为什么一年多后再来学习的她画画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可惜教画画的老师,只是觉得她矫情。仍旧以画画表现来论长短,并不理会小兔子对他的倾诉。
小兔觉得老师的态度从以前的关注和重视变得敷衍,内心出现了对老师的排斥而更无法好好沉下心来学画画。
找不到突破口的小兔只能来寻求心理咨询,因此便在平台上找到了我。
我让小兔尽情地倾诉对过世同学的哀伤,这曾经不被理解和看到的一部分。
当小兔把她内心对过世同学的哀伤倾诉完以后,小兔也感觉到内心中的这份哀伤已经减轻了很多。
接下来小兔在诉说目前内心困扰的过程中提到:
画画老师让其他同学要以超过小兔为目标。
画画老师觉得小兔能考上美院,但小兔总觉得自己根本考不上。
当培训班里那个唯一比她画得好的同学没有来上课,她那一节课便会感觉比较自在。
。。。。。。。。。。。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重新走上高考之路的小兔,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是她内心的不自信。而其实她的画画能力是不错的。
她会觉得画画的老师不再重视她、敷衍她,其实是她自己内心严重的不自信在作祟。
有时我们的不自信,并不是来自于外界对我们的不认可,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
通过提问,我让小兔看到了这一点。
小兔需要做的是自信的重建。
那么怎么做到自信的重建呢?
艺术本身就是个性化,不是大众化的。
小兔可以通过画画这门艺术去找到自己的自信。
如果有一天,小兔能觉得:无论我的画你们认为如何,对于我来说那都是最美的。那么小兔自信就回来了。
我给她举了两个例子。
一位是梵高。这位普罗大众比较熟知的著名艺术家。他是在去世后才出名的,一生只卖过一幅画。可想而知,梵高在世时,画作并没有得到认可。但梵高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并改变自己的画画风格,而是继续按自己喜欢的风格作画,才有了他过世后大家看到的佳作。
一位是草间弥生。这位艺术家是一位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读研究生的来访跟我提到的。
她跟我推荐的时候,我就立即百度了草间弥生的画,她的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会有很多的圆珠组成。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估计会有不适感。
我相信她的画风也并不是大家普遍会欣赏和喜欢的。但,部份人的不喜欢,并不妨碍草间弥生成为当代卓越的艺术家。
讲完两位艺术家以后,小兔子跟我说,她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但是从小她便被教育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每次小兔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她的父母、长辈、师长便会恐吓她不听他们的,将会有多可怕的后果。
渐渐地,小兔便觉得只有听别人的才是对的。自己的想法都是错的。
我对小兔说了以下这番话: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给的意见和想法,全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所得,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的全面、客观、智慧。更没有人提了意见后,去承担你实行她的意见后的结果。
所有关于你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承担,你躲不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去分辩和选择别人给到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比高考分数,画画效果更重要。
如何学会分辩的能力?
有一句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已经是被人说烂了的道理,但是这句话能长久流传是有它的道理的。
对的路,都是我们在走过很多错路(当然有些错的路是不能尝试的,例如触碰到法律层面的)以后,才明白什么是对。也才能学会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
如果我们永远选择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不做任何思考地照做,那跟一个没有思想的木偶人有什么区别?
当你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并敢于承担作后的任何结果时,你的自信自然就有了。
因为那时你的内心会很坦然。
以下截图是小兔子对于我这番话的回复。
我在心里为小兔子的这份勇气点赞。
毕竟走出舒适区去自我改变,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而柔弱并经历过创伤的小兔却愿意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