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掘和运用好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把北京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是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把北京红色文化,北京红色革命精神以及校情校史等北京红色教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是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主要围绕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展开,总结其内在规律,使学生了解中国国史、国情,并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指导学生在实践调研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国情与历史,从而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近年来,北京高校不断探索如何整合北京红色资源,并使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进课堂、进头脑”的问题,力争打造本地化、本校化、实践化的具有北京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北京红色资源有效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制度的自信。
一、北京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突出北京红色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展现出其五彩斑斓的丰富色彩。当代中国的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融入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现代,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北京红色文化,作为北京革命文化的象征,是以红色为基调的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北京地区人民群众斗争革命的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文化,这是一种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展现,是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成果,而北京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在北京这个区域之内的反映和体现,北京红色文化与北京党史有着紧密的关联。北京红色文化不是孤立的地域文化,而是党和国家整个红色文化中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地区的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但在某些时候也超出地方的范围。北京发生的许多事件,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都对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起到了引领作用。北京是地方的北京,但也是全国的北京。北京的红色文化,既具有地域性,也具有全局性。北京的红色文化,在党和国家整体的红色文化中,发挥着一定程度上全局性的作用,对全国的红色文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典型、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因此要促进红色历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的拓展及优化。北京是红色资源富集地,将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引进课堂大有裨益。从北京红色革命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文化中实现思想的共识,将北京红色文化中的诸多教育元素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将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诸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焦庄户地道遗址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教材知识,从而真正地了解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北京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因此挖掘和运用北京红色文化教育元素融入“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也由此获得了新生。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文化得到崭新的大发展。中国共产党这艘巨大的“红船”在上海制造完成,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启航,但是追根溯源最早则是在北京这座城市中孕育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不只是为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建设,也为其文化方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城市,北京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弘扬北京红色文化,传承北京的革命基因,有利于培育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是最早创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城市之一,是中国革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重大党史事件也发生在这里,回顾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到中国的历史,领悟其科学真理的力量,在教学中可以现场实地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复兴、人民幸福的鲜活历史,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四个选择”,即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切实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
结合北京区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通过身边的党史教育“活教材”,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积极组织打卡红色地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聆听红色故事,创新现场教学、情景再现和体验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内涵和实效,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将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中,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走实走深,通过加强北京本土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等北京红色元素教育,培养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汲取前进力量和精神滋养,从而使红色基因星火相传。
二、加强北京红色资源中的革命精神教育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过程中,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精神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种,谱写了风云激荡的宏大篇章。北京是一个拥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地方,北京红色资源丰富,把北京的红色资源融入课程,弘扬北京的红色革命精神,承袭北京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北京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回顾革命峥嵘岁月,缅怀先辈丰功伟绩,使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并从中汲取继续奋进拼搏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革命活动旧址是激发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热情的活教材,缅怀革命先烈,承袭革命的伟大精神,从党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坚定的力量。通过实地考察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并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并能融会到生活和学习当中,能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永葆革命精神,不断传承下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由此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充实的内容和具体的细节提升其感染力,体现革命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要充分发挥北京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北京红色革命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蕴含了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是弃恶扬善、积极向上的制胜法宝。
三、校情校史融入课程教学
校情有机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增强爱校荣校意识,通过了解校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情、把握国情、献身祖国建设。北京联合大学现有12个校区,分布在北京市的6个城区,共有15个学院。建校4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为主体、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由经、管、文、法、理、工、史、教、艺等多个学科相互支撑,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本校以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新目标,并聚焦北京发展需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校史有机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能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更接地气、凝聚人心,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在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北京联合大学高度重视将校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道路总是与时代、国家和所在地区的发展和命运密切相关,把校史有机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中,更能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的认知和认同。
充分发掘和运用好北京红色资源,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本质和主流,提高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辩证观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目前相关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北京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利于拓展北京课程资源研究的新视角,为今后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为开展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李雪铭,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博士
本文系2022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支持项目——北京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研究(BJSZ2021ZC92)的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