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匹夫
编辑/匹夫
引言
在中国,在非计算机专业,电脑基础是一项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使用电脑获得信息和对资讯进行分析的技能,它的优点是知识更新快,实际操作多,应用范围广。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上的,一个是实践上的,理论上的学习是为了让同学们对电脑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因此显得有些单调乏味,但是在实践中,却可以将原本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一种活灵活现的东西,让同学们更加轻松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对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进行更好的提高。
本文就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公众课实验教学的状况及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讨论,并据此,本文建议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分层次、相互衔接,以网络教学为主,以教学为主的实验教学系统,并与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具有相互推动的功能。
目前计算机基础的实验课的情况及问题
1、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安排不科学
笔者在写在教育中,计算机基础实验的课程始终是从理论开始的,通常都是在理论课结束后,再上机实验,课时采取1+1的方式,
《电脑基础》是一种旨在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电脑运用技能的一种科目,它强调的是实践性,对非电脑类的同学来说,教育水平只需让他们明白它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了,更注重让他们能够运用电脑进行生活中的各种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实验性的课时要比理论性的课时要多。
2、大一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准高低不等,起步也各有不同
大部分的新学员,在进入学校以前,都已经在初中修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方面的课,但是,在国家发展非常不均衡的情况下,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方,学校对他们来说,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能通过电脑上网,查找信息,有些人还能利用电脑设计网页,编写程序。
而在一些较贫困的地方,由于硬件投资较少,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该科目上,学生的电脑素质较低。
这就造成了在进入学校时,新生的电脑水准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大部分大学忽视了这些差别,在进行电脑基础教学时,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样就造成了在教学活动中,既无法引起高起点同学的关注,也无法考虑到低起点同学的现实状况,造成了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学计划难以实现。
3、考核方式单一,应用性不强
就作者所在的大学来说,对电脑基础的考试采用的是一种通过平常成绩+期末机试的组合方法进行评估的方法,平常的分数是30分,期末机试是7 O分,尽管它的通过几率很高,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电脑的基本运用方面,同学们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同学们的知识转化能力也不强。
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 word软件来讲解文字处理,当学生在遇到同样是充当文字处理的 wps软件时,他们就会感到手足无措。除此之外,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及格线都在20~3 O之间。
在大学毕业之前,许多同学对电脑的基础应用还非常的不熟悉,他们还不能使用 office办公软件来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和工作履历,更别提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了。
对计算机基本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1、合理选取课程与试验材料
正确地选择课程的内容,合理地选择实验教材,特别是明确重点与难点,对于改善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电脑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高校新生进行 NCE测试,并对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通过率偏高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同时,通过对研究生及社会工作人员的调研,对他们对电脑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明确出课程的重点和难度,从而让它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 NCRE的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在向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时候,老师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电脑的自身效率,让他们能够对电脑进行准确的操控。
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反映出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此外,还要适时地让同学们接触到有关电脑的其它领域的相关信息,例如:与本课程相联系,向同学们推荐有关 ACCESS、 VFP等资料库的相关应用实例,以此来拓宽同学们的眼界,提高同学们对电脑的兴趣。
与其他的学科比较,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电脑的更新的频率要高得多,尤其是电脑的软件,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升级。
因此,要想跟上电脑技术的发展,就必须对电脑的基本内容进行适时的升级,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跟上最新的电脑技术和电脑的发展方向。
当前,高等学校的电脑基础课课程中,电脑基础课课程各有特色,特别是其中的理论课更是有数百种之多,但是所讲的东西都差不多,只不过讲授的方法有所区别。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中学物理课程中,中学物理课程中的课程设置相对较低,而且课程设置相对简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对试验教科书进行的选取时,要注重的是应用性,试验教科书一定要与自己的大学的具体状况相一致(包括:大学的软、硬件资源、学生的电脑等级等),而且所选取的试验教科书的内容要新颖丰富,结构合理,与理论密切结合。
2、运用分层的方法
采取分级式的教育方式,针对各年级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而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因为他们刚进入大学时,电脑知识层次不一,因此,在教授学生时,也无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可以首先对新生展开一场电脑能力的考试,之后以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将他们分为 A、 B两个级别,将他们的电脑基本素质较低,不会使用电脑或电脑技术不娴熟的同学划分为 A班, B班的同学可以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对电脑进行熟悉,可以使用电脑来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将学生分为 A、 B两级,按两级学生的数量进行分组,并针对两级学生分别制订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案以及实习课时。“分层教育,是一种突破了以往按照不同学科划分的班级,更适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将实验课程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基本实验、综合应用实验、设计类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进行基础课的研究,实现了对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
综合应用性试验的重点是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培训,让他们可以将一门课的前后内容进行连接并融合,从而提升了他们对知识的对接和实践的组合的能力。设计性试验强调的是,通过对所学到的电脑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进行一种新的作品(例如:比较复杂 word文档、 excel表格等)。
A类主要是以基础试验和电脑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求学员完成该专业所有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国家二级 NCRE测试及相应的毕业测试。
B班级的实验室主要是一个综合性的、实用的、有创意的实验,在进行一些基本的、基本的、有一定水平的、对电脑的运用和创造的技能,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这些技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去了解 NCRE里的东西。
NCRE中3、4级的课程比较具有特殊性,因此并不适用于非电脑类的考生,而2级的课程则比较实用, NCRE中2级的课程设置也比较多,但是并不是非电脑类的考生都要学。
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为 NCRE二次测验提供多种选择课程,如 C语言、 VB、 VFP等,从而突破了学科和班的限制,同时还能让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地调动,从而提升了 NCRE的素质和教育的质量。
3、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使互联网教育成为有效的课堂教育
除了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大学还应当将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的辅助,并在学校网络中构建一个集网上教学、练习与作业、教学互动、网络考试于一身的网络教学平台。
将优秀老师的授课视频放到了一个可以让学生观看和学习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老师可以进行互动和讨论,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公布成绩等。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它可以将课堂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扩展,向同学们提供更深更广的知识以及更多的灵活性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外活动中进行自己的独立研究,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和把握的东西进行强化。
除此之外,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学习时间、内容和学习进度进行确定,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老师、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可以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协助,让学生从过强的一般性制约中解脱出来,这对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是有益的。
结语
这种注重对学员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计算机基本试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员在试验中的主体性,增强了学员们的主动参与和参与 NCRE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校方更加关注实验教育和 NCRE活动,改进实验环境,促进老师们提升自身素质,让更多的学员能够顺利完成 NCRE活动,从而增强了学员们的电脑效益感和就业率,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校基本电脑教学的状况及应对措施
2.对实验教育的探讨
3.普通高等学校电脑基础课的实践
4.普通电脑入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