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教育部等十三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并在此前公示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在双减并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管控的背景下,科学素质教育或科学教育(以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为主要形式和内容)如何继续走下去?
在这里,将以校外科学素质教育行业为对象,聚焦2023年及未来两三年内的发展前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宏观政策环境
(一)“科教兴国”的大政策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社会各界对科学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会进一步加强。
(二)双减政策将会继续严格执行,对校外培训的管理将规范化、日常化。
(三)对于系统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尚未形成社会共识。但部分地区、部分学校会对科学教育开展积极探索,例如打造特色学校、办学亮点等。对比学科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将逐渐成为独具特色与优势的教学门类,但全面纳入中考、高考尚需较长时间。
(四)对于行业关注的《白名单》赛事,会执行现有政策并强化监管。
二、外部市场环境
(一)短期内不会有新产品、新技术对科学素质教育领域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在学科教育以外,体育、艺术类教育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竞争者,会长期争夺孩子们的关注度与学习时间。
(三)必须看到,疫情之后一段时间内,社会整体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将会降低。虽然教育所受影响相对较少,但对于科学素质教育,其消费难有提升甚至会降低,行业发展很难获得新增投入。
三、面对的形势和挑战
(一)整个行业都需要围绕《意见》及本地的监管政策进行规范化。
(二)科学教育行业的门槛提高,同业竞争压力加大。虽有新机构进入,但也会有机构选择退出,从业机构数量及规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品牌集中度可能逐渐提升。连锁教育机构需要面对多方面压力;原来依靠低门槛、灵活创业立足的部分小型机构,将承受较大生存压力。
(三)器材、设备和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有涨有降,整体办学成本将上升。
(四)在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或将出现新的业务机会,但对参与者提出的要求较高。
(五)本土课程仍将是科学教育的主流,海外品牌及教学内容很难构成竞争,但整个行业应有意加强国际交流。
(六)仍会有探索者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科学教育。教学内容上线、业务流程上线,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在当前宏观环境下,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和挑战,校外科学素质教育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
为应对变革,可以从科学教育行业内的连锁教育机构总部、校区(门店)、教师、器材厂商和用户等几个不同层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机构总部
机构总部是指使用统一的教育品牌(或为多个品牌),采用统一的核心课程与教学方法,以直营和加盟等方式,在多地开展市场化教学活动的连锁网络的核心管理单位。那些以自有品牌独立开业的培训机构,也属于此类角色。
变革之下,机构总部将成为多重压力的汇聚点,这些压力可能分别来自监管部门、供应商、连锁网络内部、竞争对手、员工、客户乃至过去的遗留问题。压力之下,机构总部的首要职责在于理清工作思路,而后要去主动满足外部监管标准,重新建立自己的产品体系、内部管理体系,引导从业人员转入新的运行轨道。
对机构总部而言,2023年及未来的两三年内,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词开展工作:
(一)思路
1.“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政策明确了,环境变了,发展思路必须要变,否则必将是“忙、乱、死”。
2.无论采用哪种思路,长期化思维应该是出发点,切忌只看眼前。
(二)规范
1.按照监管政策进行自查、整改以符合规范的要求。需要注意,在规范化方面的挑战将是持续的,包括政策的不断出台与细化、不同地区的标准以及专项指标等,也包括持续的检查、考核。
2.除了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在缺少行业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机构总部需要调整、改进甚至重建连锁网络内部的管理体系与标准。
(三)产品
1.变革后的新成果主要将以课程产品(教学目标、内容及成果)形式呈现。
2.由《意见》提出的“管控收费周期、管控收费金额”指引,全行业都需要重新构建产品体系,以满足新政策下的各项要求:
(1)原有的长时间、高价值的主流产品(例如以学年、学期为单位销售的课程包)将被迫退出。
(2)需要开发短期化的课程产品(适应规范要求),还要在产品之间构建体系化和连续性,以便于持续销售。
(3)具备短周期、高单价特征的新型课程,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若采取“把原有课程包打碎、再重组”的粗放办法,只是权宜之计。真想长期做科学素质教育,必须理清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推动产品升级,为重塑机构品牌打好基础。
4.由于科学教育需要借助器材、设备完成教学,硬件价格对最终课程价格的影响将会愈加突出,可能会导致机构总部减少对器材、设备的依赖及投入。
5.对于交付教学成果,既是挑战更是机会:
(1)课程短期化,会弱化教学对象的兼容性,促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将不同课程产品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客户、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
(2)从达成复购目标考虑,定期(课程周期、销售周期)向客户交付教学成果,将成为一个现实需求。
(3)位于科技素质教育行业上游的器材、设备厂商的生存状况也将影响部分列入白名单赛事的赛项,使借由白名单赛事交付教学成果变得不确定,反过来又影响课程销售。同时要注意,赛事课程与短期化的日常课程需要重新建立协调关系。
6.各家机构都在改进产品,在颠覆自我的同时,还将会打破行业惯例,在没有形成市场化共识之前,可能会出现价格战。
7.对课程产品的调整、改进,需要新增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
8.教学人员对调整后产品的学习与理解、使用需要一个过程。
(四)营销
监管政策、外部环境推动的产品升级,势必又将推动营销升级,让老客户、新客户认识和接受新的产品体系是一个重塑品牌的过程,其意义堪比“二次创业”:
1.推广新产品体系,解决政策变化带来的矛盾冲突,都要依靠营销工作。
2.在依照监管政策整改、调整产品的过程中,恐怕会由行业内的竞争关系引发又一轮扫地式营销。留住老客户是首要任务。
3.需要寻找新的营销工具、手段和场景,建立和改善与用户的关系。
4.招生难、续费难将是持续的,特别需要构建出一个能够向客户持续交付教学成果的创新型产品。
(五)管理
政策、市场、产品、营销的变化,必然倒逼机构总部及其连锁网络的管理升级:
1.在连锁网络内部对校区(门店)进行评估、整改、撤并以及资源整合,要留意不同地区监管政策内容及其在时间上的差异。
2.在整顿连锁网络内部的同时,对有扩张欲望的大型培训机构(品牌)来说,将有机会吸纳、整合一些独立运作、或原属于其他品牌的小机构。
3.对连锁网络内校区(门店)的管控力降低、管理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
(1)原有的法律、管理和利益关系需要调整,制度体系需要重建;
(2)在《意见》之下,机构总部的运营模型特别是财务运行模式,将会发生巨变,资金压力极大,资金周转的管理办法恐需推倒重来;
(3)变革必然导致对团队管理的巨大压力;
(4)过往经营中遗留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总部与加盟商之间可能出现更多矛盾,或有部分加盟者选择退出;
(5)从机构总部角度讲,其连锁网络中的每个校区(门店)都在共用其品牌,加强管理的意义还在于避免火烧连船。
4.应该做公共关系上的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焦点问题。
5.加强行业内的合作,而非只有竞争,是从业者们需要尝试的一种可能。
(六)市场
围绕前面五个关键词理清思路,才敢谈市场:
1.满足监管要求(对总部来说,是每个校区都要达标),是生存的最低标准;挽留老客户,是保证稳定的基础;获取新客户,才是希望所在。
2.要长期开展科学素质教育,低龄的幼儿市场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3.需要找到新的产品、新的工具和新的业务场景。
对于机构总部而言,其工作重点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一,对未来要有清晰的判断并形成发展思路,“无思路、不行动”;二,围绕监管做到规范化,重构产品及营销体系;三,进入二次创业的状态,轻总部、重一线,把工作重心压到业务前沿,重建教育机构(品牌)与客户之间的双向认知;四,围绕降低成本、改善人力资源质量下功夫。
二、校区(门店)
可以预见,由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总部管理体系变化、产品及营销体系改进以及来自团队、客户反馈所带来的碰撞,将集中体现于校区(门店)层面。“改变—调整—再改变—再调整”将是校区(门店)未来两三年工作的主要基调。
(一)校区(门店)将面对的外部挑战:
1.达到外部监管标准,具体落实将体现在门店(经营窗口)及其管理体系、运营标准上,将是一项花费较长时间、耗费很多精力的持续性工作。
2.用户的消费逻辑在一段时间内将变得难以捉摸。需求仍在,但需求的特征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应该如何应对?
3.围绕监管政策,选择适当器材对课程产品改进和调整,既是难点、也是机会。令人担心的是,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4.“招生难,续费难”的状况将持续,追求规模与增长的经营目标将受到挑战。
5.需要新增投入,以保证校区(门店)的防疫、安保等工作达标。
6.校区(门店)作为机构总部的对外窗口,其自身与总部之间的管理关系,在变革之下也将是一种挑战。
(二)监管和市场环境变化,机构总部管理体系变化,最终将在校区(门店)产生实质性影响,可能会给团队带来很多的不适感,包括:
1.从监管政策讲,从业标准必然提升;从经营目标讲,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能力体系,需要承担多种业务责任。
2.对业务成果的考核力度加大,考核难度加大。
3.客户对教育机构及其产品体系的要求提高,“提供更为完整的教学服务,定期向客户交付教学成果”将成为刚性需求,也将转化为对教师的实际考核标准。
4.授课教师将出现两极分化,出于多种原因,一些从业者面临被调整、被淘汰,在管理上是个难题。
一段时间内,科学素质教育行业的吸引力可能降低,员工对机构的忠诚度可能降低。另一方面,未来两三年内,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供给总量将增多,伴随着用人标准提升,高质量人才将进入这一行业,但也会提出更多要求。可以预见,队伍不好带了。
(三)《意见》要求对预交款专项管理、缩短收费周期,客户利益将得到保障。机构总部、校区(门店)要面临的是运营资金压力,这一压力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行业。
(四)校区(门店)迫切需要一套新的产品体系来应对来自政策、市场、投资者和运营等多方面的挑战:
1.多样化的课程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这些产品需要与教学团队的能力相匹配。
2.家长们的购买意愿可能进一步导致课程产品短期化、低价化,客户的进入门槛将会实质性降低。
3.一定时期内,小班教学规模可能变得更小,办学效率降低。
4.需要新产品,在有限时间内加快课时消耗,让机构尽早确认收入实现。
5.从长期来讲,需要构建课程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6.来自投资者的要求可能形成困扰。
(五)引入新的营销手段、营销样式
1.在《意见》发布后,面向家长和社会公众的交流将变得非常重要。
2.需要机构总部、校区(门店)和团队共同建立新的营销体系,尤以在校区(门店)层面的实施为主,这是产品重塑、团队重塑、能力重塑和品牌重塑的重要一环。
3.独特性,将是在未来建立竞争优势的力器。
(六)要抓住少量的、宝贵的机会
1.由缴费标准降低、学习周期缩短和受新产品吸引,会产生新的客户群体。
2.在多种压力共同作用下,行业内合作的必要性超过了竞争。
三、从业教师
与机构总部、校区(门店)比较,从业教师及其他教辅人员,将是本轮变革中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不包括股东)。主要表现在:
(一)从业标准提升,部分授课教师、管理者,需要通过合规的考核或评价方式取得从业资格。
(二)要求教师的知识、能力多元化,能够扮演多种角色。
(三)授课教师将承担更多销售(招生、续费)责任,可能将面对更多的低回报、无回报的工作。
(四)与以往不同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教师需要定期向客户交付教学成果。
(五)绩效考核与收入压力加大,还会有新增的、持续的监管考评。
(六)受疫情影响,对教师健康的要求,将成为一个必要条件。
(七)在产品体系的改进、调整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也必须成重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销售者、使用者,更要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寻找成长路径。
四、器材厂商
器材厂商是指为科学素质教育行业提供原材料、器材、设备、课程及相应解决方案,但又不直接开展校外培训(不收取课时费)的机构或个人。坦率说,此类角色受到《意见》等监管政策的影响较小,但其所面对的挑战又是长期的:
(一)销售,销售,销售
1.找到新客户及发现新的应用场景。
2.新的展示方式及展示空间。
3.发现新的销售模式,包括进入教学环节。
4.构建伙伴关系。
(二)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
1.从工业产品到课程产品,厂商要懂教育。
2.围绕教研工作下功夫。
3.围绕《意见》,改进产品体系,以配合培训机构的课程升级。
4.围绕交付教学成果做好文章。
5.自身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
(三)控制成本。受《意见》关于收费短期化、小额化规定的影响,教育机构要求降低器材价格,减少器材价格对收费的干扰,将是必然趋势。
五、用户
用户是指购买或使用器材,并向特定教育机构及其校区(门店)购买教学服务的学生及其家长。在《意见》公布之后,用户会呈现以下特点:
(一)受《意见》影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不信任会有增加,观望情绪加大。需要在政策引导下,由培训机构及从业人员主导,重新塑造对整个行业的认知。
(二)小额化、短期化的消费行为成为主流,对教育机构(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在与培训机构的关系上,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三)客户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但总体判断,追求更高性价比仍是主要诉求。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响应,在某种程度上又将从头做起。
(四)经过政策和市场教育,用户将拥有更多的评价权力和更高的评价能力,会更加自如地行使选择权。
(五)在多种目标、多种诉求的引导下,用户必然要求定期交付教学成果,以强化自身的收获感。
(六)在一定时间内,家长们对于参加大规模聚集性活动仍将怀有恐惧感。
此前,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在答题的基础上,修改、整理出了这篇文章,请大家指正。
科学成就未来,非常愿意同各方朋友就科学素质教育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上一篇:职业院校如何应对机器人职业新场景
下一篇:行业趋冷?教育机器人亟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