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通过对围棋界的观察及了解,与一些网友的深入交流,以及媒体新闻报道的涉猎,发现一些困扰中国围棋界的问题,主要涉及的范围包括三个:棋手的人生和出路、围棋研究和职业棋手管理、职业围棋的长久生存之道。
这些问题,大体分为三组六个。第一组的两个问题,事关棋手的人生和出路。1、棋手要不要去读大学?2、职业棋手退居二线之后的出路在哪里?
第二组的两个问题,对围棋研究和职业棋手管理提出拷问。1、如何深入进行AI研究?2、国家围棋队如何有效管理?
第三组的两个问题,与职业围棋的长久生存相关。围棋比赛商业化难在哪?围棋俱乐部如何实现商业化运作?
围棋大赛开幕式
这些问题为什么众说纷纭却异常难解?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围棋的土壤还不够肥厚,难以支撑较为庞大的职业棋士人群。与中国象棋相比,围棋有点曲高和寡的意味,我记得小时候周围的人大多会下象棋,那是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没有游戏可玩,外面的精彩世界也无钱去观赏,象棋、扑克等遂成为少年儿童的乐趣所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万花筒,网络游戏,尤其是电子竞技的高歌猛进,已经攻陷了青少年人群,以至于棋类项目完全边缘化。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11 月 7日凌晨,2021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来自中国大陆赛区的 EDG 战队以 3:2 逆转战胜韩国的 DK 战队,获得世界冠军。这场比赛在国内外的社交平台上引起巨大反响,据说某网站的直播吸引了3.5亿的人气。年轻人对英雄联盟游戏的狂热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我想不起在中国还有什么运动能引发年轻人如此的狂热。无论是女排、围棋、乒乓球、足球、篮球,在最巅峰的时候均没有如此辉煌过。
目前支撑职业棋手的主阵地是围棋教育和俱乐部,各类围棋教室、培训班、道场等蜂拥而起,各地的俱乐部也先后组建,但这些只能在大中城市孤芳自赏,远未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那样的更为广阔的道路。与此同时,职业棋手的增速颇为迅猛,每年都有二三十位男女初段产生,僧多粥少的后果是,一些职业棋手的生存压力加大,心理状态难以稳定。
二是社会的氛围不利于职业高手的健康成长。这其中最为恶劣的是,捧杀与棒杀的社会舆论环境。矫枉过正的结果是,职业高手或是背负巨大的包袱,难以在世界大赛取得佳绩,最典型的是常昊的世界大赛六连亚,其中至少有2-3次必胜的机会,都因为急于求成、瞻前顾后的心理原因而将煮熟的鸭子放飞。或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徜徉在歌功颂德的欢乐窝中不能自拔,接下来的是精神的松懈和战绩的一泻千里,这方面的例子是孔杰,2009年-2010年间的七个月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之后,很快泯为众人,像一颗彗星一样一闪而过。
吴清源杯合影
各种社会活动层出不穷,媒体节目恣意邀请,外加网红的超级诱惑力,甚至还有美眉的垂青,职业棋手没有被陷入才是另类。
三是围棋属于小众项目,得不到商业和资本方面的大力拥泵。目前的国内外大赛,大多是围棋爱好者出资赞助的,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应氏杯、梦百合杯。应氏杯大家都知道是已故中国台湾的应昌期老先生资助的,老先生绝对是一位棋痴,他还发明了应氏围棋规则,其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但由于围棋并没有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因此主动投资者凤毛麟角。你想想,围棋要是攀升到麻将此前曾经达到的十亿人民九亿麻的那种高度,还愁没人进行商业化投资吗?
我只是一介平民,但位卑未敢忘忧棋。今天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是为了能够抛砖引玉,期待广大的棋迷朋友们献计献策,为中国和世界围棋的发展推波助澜,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