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科考登顶队员在珠峰海拔约8830米处维护升级自动气象站。新华社特约记者 拉巴 摄
新华社拉萨5月23日电(记者曹槟、田金文、陈尚才)23日凌晨3时,13名中国科考队员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击营地出发,历经8小时攀登,抵达海拔8830米的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固定钢丝绳索、更换蓄电池、安装风速风向传感器……经过约1小时的紧张工作,自动气象站维护升级工作全部完成。
“我们从3月份开始就着手对珠峰的气象站进行维护和技术升级,确保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赵华标说。
然而,登顶前几天的大风天气让赵华标有些焦虑,登顶前一晚,一场大雪突如其来,珠峰登山大本营一度被皑皑白雪覆盖,积雪让登顶之路愈加艰难,也给气象站的升级维护带去更多不确定性。
赵华标介绍,为了高效完成气象站的维护升级,科考队员在西藏廓琼岗日冰川、珠峰大本营等地进行过10余次反复练习,确保每个人熟练操作流程。
5月23日,2023年珠峰科考登顶队员在冲顶。新华社特约记者 拉巴 摄
2022年,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站在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刷新了全球自动气象站架设高度纪录,这项工作也填补了中国珠峰地区极高海拔气象观测记录的空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
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由8个自动气象站组成,分别位于海拔5200米、5400米、5800米、635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和8830米。
“这种自动气象站由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合供电,正常情况下可持续使用多年。但是珠峰极高海拔处天气变化快、风力大、气温低,这都给气象站的运行带来了很大考验。”赵华标说,此前部分自动气象站因极端天气原因造成传感器元件受损,相关气象数据无法正常传输。
5月23日,登顶科考队员从海拔8830米的自动气象站成功传回数据后,大本营工作人员鼓掌庆祝。新华社发(旦增努布 摄)
5月以来,赵华标和团队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到海拔6350米之间往返多次查看上一年度架设的自动气象站,研究讨论如何对自动气象站进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为此,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在登山大本营的帐篷里一干就是好几天。
“今年对珠峰几个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维护后,将获取更长时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同时增补了较低海拔的降水梯度观测,这对研究珠峰地区乃至青藏高原的气象和气候变化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赵华标说。
据介绍,极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匮乏,科研人员在珠峰上架设的自动气象站可以获取更全面、详实的观测资料,用于揭开青藏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神秘面纱”。
赵华标说,完成维护和技术升级的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运行后,可以获取更完整的梯度气象观测资料,为科研人员研究极高海拔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冰川和积雪变化提供基础数据,科研人员还将通过构建模型来模拟、预测冰川和水资源的未来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上一篇:未来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