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elon
导读
近日,智次方·物联网智库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林锦斌进行了深入交流,梳理了南钢的转型历程,并探讨钢铁通向智能化需要具备哪些“充要条件”。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工业国家发展的基础。“十五”至“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结构性改革正在逐步渗透。“十三五”期间,我国政策明确了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压减粗钢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等目标。在“十四五”时期,我国进一步促进钢铁行业布局结构优化,该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着眼当下,我国钢铁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此外,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钢铁行业加速落地,钢铁工业互联网已进入产业生态构建阶段。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的目标,将助推钢铁工业驶入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我国钢铁行业不乏数字化领域探路者,他们探索出了传统行业寻求数字化转型的独特方法论,并且正在寻求智能化道路的突破口。近日,智次方·物联网智库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钢”)数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林锦斌进行了深入交流,梳理了南钢的转型历程,并探讨钢铁通向智能化需要具备哪些“充要条件”。行业颠覆之时,大象起舞之处
2012年是钢铁行业的“寒冰之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经济结构调整综合影响,钢材行业尤其是板材产品市场需求明显降低,钢价总体处于低位;此外,受原料供应商市场垄断影响,原料价格总体处于高位,钢铁行业处于两头受挤的被动地位。在此阶段,国内制造业在探索成本优化路径。以造船领域为例,全球造船模式从一体化拆分为分段建造的精益制造模式。国内大型船厂为优先解决“活下去”的难题,也开始学习精益造船模式。彼时钢铁厂普遍采用的传统大批量生产模式向分段配送模式转变的过程并不顺利,这种新模式极大地延长了船板制作完成后在仓库中的存储时间,让企业的库存成本剧增,本就悬而未决的难题变得雪上加霜。2014年前后,船舶行业危机四伏,陷入与钢厂同样的境遇。船厂和钢厂同是行业周期中的“难兄难弟”,都需要重整旗鼓,合作空间有了;南钢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两化融合水平业内领先,技术基础有了;船厂转型升级,必定需要钢厂提供的分段配送服务,而国内尚无钢厂能够提供规模化的船板定制配送服务,市场切入的机会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一场惊艳舞台的商业变革顺势应运而生。2003年,南钢与POSCO ICT合作开发国内第一个中厚板炼轧一体化MES系统,引入了韩国浦项的生产管控理念;2007年,与台湾中冠合作开发ERP系统,使南钢借鉴和学习了台湾中钢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成功实践;2011年,南钢正式成立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方面为南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保障,另一方面承担着将南钢数字化的经验产品化、模块化,并将经验推行为行业方案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南钢于2012年获评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是行业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据林锦斌回忆,南钢在行业低谷的时候选择跟公司的下游造船厂客户展开联合创新。开始实施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用来解决造船行业对船板快捷交付、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零库存等个性化要求,颠覆了行业原来以产定销的模式,变为“以销定产”、以客户需求为主的交付模式。同期,南钢为拓宽销售渠道,开始建设智慧电商和智慧物流业务,并通过整合创新工程机械行业的耐磨钢智能制造,实现企业的C2M(Customer to Maker客户到智造端)模式,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盈利渠道,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创新。时至今日,数字化改造已渗透进南钢的生产运营、组织形态、物流管理等每个细节当中,南钢在完成上述全面改造之后,充分满足了下游客户的要求,也建立了与下游客户的粘性。由此,南钢选择在数字化改造方面持续投入。据测算,南钢的数字化改造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投入超过20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25亿。在战略层面,根据南钢在2021年制定的规划,南钢希望利用3年时间力争实现中国数字钢铁竞争力领先,树立南钢数智品牌,实现价值传递;利用5年时间打造中国钢铁数字云,构建钢铁智慧工业大脑,逐步沉淀出钢铁工业APP市场;利用10年时间,构建全球竞争力头部钢铁生态集群,开放合作生态,实现生态内企业价值共享。近年来,南钢以“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为目标,持续推进数智南钢战略。目前已经实现了“三个统一”:统一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资产,统一大数据平台。以“数据”为核心,通过业务数字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产业化等“四个转变”,不断驱动着业务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创新。在实施层面,南钢的数字化转型坚持“工业互联网”和“数据治理”双轮驱动的推动模式。南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带来的蜕变总结为三点——一是知识载体的转变,由人到系统。南钢在业务过程中沉淀了大量的工艺知识、经验和优秀实践案例等,这些原来都是承载在老师傅或运营专家等人身上。南钢希望构建数字系统来承载这些能力和知识,改变知识和经验的迭代演进载体。二是工作模式的转变,由执行到优化。在整个数字系统投用之后,南钢借助工业现场部署的大量传感器来构建精准、可靠、高质量的数字孪生体系,将大量原本靠人执行的确定性作业交由计算机和机器人来替代,产业工人未来会转变为数据分析师这样的角色。三是商业模式的转变,由交易到共享。正如南钢与造船厂客户达成合作,通过数字系统共创价值,实现价值分享,在产业链上传递长尾的共性价值。南钢与供应商和客户不再是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关系,更希望通过数字系统对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配置起到提效和增量的作用。以南钢智慧运营中心为例,该中心建立在金恒科技全栈式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涵盖六大集群,十六大业务领域和四种访问模式,融合六条数字工厂示范线,通过实时、高效的数据流转融合架构等多维度的综合创新,将生产实时数据、管理数据与三维模型关联,按1:1比例数字化建模,搭建起3D数字孪生工厂,实现数字工厂和现实工厂的场景、数据同步并实时展示,是钢铁行业首个集生产、经营、生态于一体的跨空间、跨边界、跨组织的企业级智控大脑,帮助南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南钢一体化智控中心截至目前,南钢把自身所有的业务都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其中数据治理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南钢把所有业务分解为17个数据域,并对每个数据域配备针对性的数字系统,基本实现业务全覆盖。把握数据命脉,企业对数字系统要有控制力
在回顾南钢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后,林锦斌强调:“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对于自身的数字系统一定要有控制力。小企业可以依靠外购服务,但中、大型企业必须关注数字系统与自身业务的匹配性和适用性。”究其原因,构建数字系统并非一蹴而就的瞬间性动作,需要随着业务、观念等改变而持续跟进。但如何解读“控制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把源代码掌握在手中。南钢将“控制力”的核心解读为建立一套较为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底座,让各种应用以App的方式搭载在平台上。南钢现在的工业数字化系统建设,主要由子公司金恒科技负责,金恒科技以“五核(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模式、核心业务、核心团队)”为战略指引,围绕“数字工厂”打造产品与服务,加速从项目型向产品型、服务型公司转型。另一方面,上述企业必须抓住数据的核心控制权。南钢目前构建的E2E(erp to erp)能够打通以订单为维度的所有生产过程的全部数据,并能够将其透明的传递给客户,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即时响应,形成高度协同设计与制造,协同营销与服务,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产业协同体系。依赖于这种订单信息双向传递的协作模式,南钢基本与客户建立起了车间级的数据流通,让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透明化,打破了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在此模式的赋能下,南钢的下游造船厂客户能够相较同行完成同等造船作业时间缩短快1/3,库存周转周期提升缩短一半,成绩可谓亮眼。目前,南钢正与客户探讨将上述合作延伸至研发层面。例如,将可信的质量数据上传至系统后,可以做到产品免检,已有客户借此实现了全检到抽检的突破。数字化转型也在凸显人的价值
从南钢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的全过程来看,该公司最独树一帜的价值点在于员工特别是业务人员数字化意识的提升。目前,南钢基本上构建了公司级的一体化数据体系,以及将公司所有系统连接起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基础上,公司员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效率非常高,员工基本具备了站在公司层面进行全局协同和寻优的能力,这实属不易。南钢每天早上的生产例会即可体现上述优势,生产例会不仅能够做到无纸化,会议屏幕上的数据全部来自于系统自动分析。南钢内部员工将其称为“全面裸奔”,这种模式让高层管理者可以真实地了解公司情况,并且能做出战略性的决策管控。这也不得不谈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培养所谓的IT+OT+DT的融合性人才?南钢在行业内首创了数字化人才序列,最高级别的首席科学家待遇与公司高管齐平,构建了人才引进、成长、选拔、流动的成套体系和机制,南钢内部数字化人员有891名,有大量高学历、海外人才,牵引内部OT型人才成长为稀缺的OT+IT+DT的复合型人才。如今,钢铁行业进入了新一轮“萧条周期”,相关企业更要着重关注人工成本。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表示,南钢要通过数字化转型解放员工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创新与实干、业务与数字化的“三结合”,进一步发挥出员工的创造本领,汇聚为强大的发展动能。黄一新表示,推进数字化人岗匹配、人效提升,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二是在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中,要培养、建立起一支相匹配的数字化团队;三是工业4.0时代特征,倒逼着组织架构、人员队伍的结构性调整。他强调,数字化人岗匹配这项重大变革,关系到南钢未来能否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强者,每一名南钢的员工都要从思想上支持这项重大的改革。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不曾止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按照这个维度划分未来只有两种企业,那就是数字化企业和非数字化企业。企业需要颠覆性地打破原有思维方式和组织边界,冲破信息的藩篱,让数字化、智能化的思维深入人心,才能以人才为根本为接下来任何时代、任何关键词为核心的转型过程提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