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法的比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国外企业从很早就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坚信人力资本才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他们认为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一、中美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法的差异
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培训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愿意将多大的资源投入到具体的培训中去。国内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对培训工作漠不关心,他们对员工的培训大多持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例如培训无用论或培训浪费论等。很多企业把培训作为一项成本,而不是一种投资,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现在高校每年毕业生都很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场招聘,投资培训实属不必要的浪费。而美国企业则把培训作为一项投入而非成本,把员工培训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因此,美国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也较比我国有很大差别。
现代培训方法虽多,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非全部适合企业培训之用,而且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环境和不同的培训资源都决定了培训方法的应用。培训销售人员仅仅靠书本上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提高销售技能的目的,培训生产作业人员仅仅靠课堂讲授,培训出来的学员也难以胜任具体工作。
我国企业培训手法上还比较落后和单一,大部分企业还是以讲授式培训方法为主,偶尔进行讨论,但是对于多感官的学习,多重的运用方式还是相当不足的。培训方式仍然是属于静态,单向教学,以听为主。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知识、对培训的内容也知之甚少,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
在美国,培训方式虽仍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但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和计算机化的培训形式却在逐渐增加,美国的科技时代员工培训法的比例在逐渐加强。美国企业迎接信息时代对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现状调查显示,37%的美国企业提供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培训使用课堂教学方式占74%,其它模式有完全计算机化、远程教育等。另外,根据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美国企业常用的培训手段有录像教学、案例研究、光盘多媒体教学、课堂指导、商业游戏、亲身体验、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自学、公开的讨论会、角色扮演、录像、虚拟现实的活动。
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对培训效能的评价,尽管美国企业相互之间对培训绩效的评估方式、评估指标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着眼点均落在了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以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为提高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美国企业常常把培训的结果与员工的报酬、职务晋升、职业生涯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国内企业则往往忽视对培训的考核,更轻视对培训结果的有效应用,对培训成绩优秀者的奖励力度亦不够,培训结果应用于员工职业发展的规划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是导致国内企业员工消极面对培训的原因。
二、中日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法的差异
日本企业认为对于员工的成长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力得到发挥,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日式的培训管理文化同样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日本企业视员工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份子,所以对员工提供的培训贯穿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其接受持续性的不断更新的教育和培训。日本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员工发挥出所有的能力和潜能,最终达到职业生涯的辉煌。
日本企业实行全员培训的制度,并有一整套成熟的培训体系做基础。以丰田公司为例,它的培训体系由分公司、分厂、车间三级网络组成。分公司培训由人才开发部和国际人力资源部组织,分厂培训由公务部或质量保证部牵头管理,车间培训由工厂组织实施,既保证了全员参与,又保证有针对性,分工种、分岗位地实施培训计划。日本企业总会有一条人人皆知的经营观念。丰田公司的理念是“将更好的东西,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给更多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松下电器公司则要求公司员工要牢记“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器具”。这些公司自创业以来,就始终以此理念作为经营和思想教育的基础,培训活动也紧紧与其吻合,树立“企业人”概念,以培养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对企业的忠诚度。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地把员工培养成多技能人才。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不论学历深浅,都会在接受入职培训后,被调送到生产一线工作一段时间,使其提高实践技能,体会企业的经营思想。日本企业还实行交叉培训和轮岗制度。既让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又让员工体会到变化工作环境带来的挑战性和新鲜感。有助于提升业绩和创造力。例如马自达公司,在遭受业绩滑坡时,并没有解雇一线生产工人,而是对他们进行了营销方面的培训,让他们轮换到销售岗位推销汽车。结果,在当年销售业绩最佳的10名销售员都是原来一线生产工人,由于他们经历过汽车生产的全过程,能够清晰地进行产品介绍,对品牌的理解要好过一般销售员工,而与顾客的交谈,也能为他们带来改进产品性能的好点子。
上一篇:如何开发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