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没钱的小孩,不配留学。
都说留学是一场经济与阶级的较量。可有梦想,却没有条件的人,在一场注定会输的比赛中,就应该退让,放弃吗?这是一篇来自迟迟同学的投稿,自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她,非生了一颗留学心,北美梦,成为留学圈的非氪金玩家。没有钱上语言培训班,请中介,到处受人白眼、轻视,可最后尝尽失败的她怎么样了呢?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没钱是原罪
我很讨厌提钱。不像那些富有的家庭觉得提钱俗,而是提了钱,俗的那个,原形毕露的,是我。我再有意思的灵魂,再骄傲的自尊,都会被“没钱”这个标签打得支零破碎。
“没钱”就意味着,我是北美留学圈的outsider,得不到培训名师的教育,享受不了别人一条龙服务最后顺利进入Top 30、Ivy的顺理成章。而“没钱”就意味着,一切关于留学的梦想,都得不到同等的重视,大部分人会告诉你,这是白日梦,你该放弃,不要妄图以一己之力跨越阶级。
我其实一直都大概知道,家里经济条件是不如同龄人的。从小,同学圈里讨论的学习机、点读机,我没玩过也没用过,他们吃的进口零食我没尝过,他们用的Jansport那些牌子书包我也没背过,所以一直游离于中心社交圈之外。
可好在爸妈思想没有禁锢,所以他们特别在意培养我的精神富足,尽量会在我想看书的时候,买各种二手书给我。虽然当时同学用的都是Kindle、或者精装新书,而我只能拿到平装的二手书。但每一本到我手上,我都会格外珍惜,因为一本书,一个新世界。没有什么朋友的我,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我成长路上的陪伴。
有时候,爸爸也会带我去新华书店里玩儿,他去附近办公,我就在那边一坐就是一整天,续着上次或上上次没看完的书,那时候就觉得,摸着新书的感觉真好啊。初中开始,爸妈就很注重我的英语教育了,虽然我从来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从小就是外教培训班、英语课外训练的各种高端教育,但爸爸给我在菜市场买了好多好多双语字幕DVD(对不起,虽然是十块钱的盗版),这些DVD就成了我学英语的好老师,又因为兴趣,在班上就莫名其妙超过了其他同学,当了三年的英语课代表。
可能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又加上书籍、DVD和英语背后文化对我的影响,我心里是隐隐约约向往着出国的。总想去看看,书里描述的那些直白、坦率而自由的文化,总想看看我看的每一个DVD中,那样不同的生活方式。
可我不敢奢望,因为我清楚自己的底。我没有那样的条件,也没有那样的底气。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写的是一个,比我还穷的农村女孩,靠自己的努力申请到全奖,然后去美国读书的故事。
忽然,从小在心里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我查了知乎,查了b站,又看了好多好多文章,也问了问身边的人。所有的答案,无一不在告诉我,也许我是可以做梦的,也许我也可以试试往自己想要的未来努力。
我知道留学学费很贵,但我之前其实也没有仔细了解过到北美留学真正需要多少钱。可我也不敢跟爸妈讲,怕增加他们的负担。我想着,先试试吧,万一考上了呢。
于是我开始自顾自地走上留学这条路。
高一的时候,学校留学党都开始报班学托福。我也加了好多培训机构,问了价格与课程表。零基础学托福其实也不贵,不过也就是一万左右的事情,但我知道我付不起。于是我自己攒的零花钱,花了五六十买了OG,花了二十多买了词汇书,搜着网上的自学攻略,开始摸黑前行。
其实现在回忆起来,我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让我一定要坚持留学。可能是各大美国Top的宣传片太吸引人,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可能是,从小爸爸给我的教育模式,为了让我学英语给我买的各种双语字幕DVD,买的英语启蒙书,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潜移默化对我产生的影响。又或许是,从小到大看的书,导致我的理想化。
所以第一次不能跟着学校留学党的大家一起上托福班的时候,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憋着一股劲,蹭着各大机构的公开课、9.9元集训,七零八散地吃百家饭,学百家艺。听起来确实是有点不光彩,一开始我还会觉得羞耻,而后来,逐渐麻木到为了任何资源我可以做任何要求,转发朋友圈、集赞,忘掉没用的自尊心。
即便如此,我还是过得很艰难。每次集训课之后,总会有好多同学就按部就班地报班了,我不能言正名顺地成为喜欢老师里的班级学员,也没有那些听起来很吸引人,很厉害的真题辅导。一次次放弃想要的东西,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
就这样跌跌撞撞,我还是从第一次考的78到90再最后考到了101。但托福仅仅只是开始,没钱就是一个不断被迫要向你期盼的东西说放弃的过程。
而后SAT两万的全程班我不能上,分着期报了个当时觉得是巨款的2800 SAT高分班,遇到了很喜欢很喜欢的老师。可惜学了一身武艺,无处为用。正好当时撞上疫情那几年,出去考SAT必须要有钱报5万10万的考团,或者转ACT报那种跟国内某些考点合作的课程,不然靠自己一是没法签证,二是也根本买不到机票。可我一个,都报不起。
没有SAT和ACT,又随着对美本申请越来越多的知识积累,我知道单靠一个不算高的托福分数,根本无法与竞赛、SAT、AP、夏校齐全的同学竞争。于是我用着之前的压岁钱,再跟爸妈要了点经济支援,零零碎碎凑齐了6000,想着高低得报名个AP。
其实我现在还是会觉得遗憾,当时AP语言与文学,有个关注公众号喜欢了很久的老师。她的思想有趣,辅导学生战绩累累,学术底蕴深厚,而被她亲自辅导,是需要花两万的。显然,我没有钱。我就只能花了3000多,找了个培训机构里的录播课,学了四门简单一点的AP。
录播课请的老师都是学生,讲也没讲清楚。我上得迷迷糊糊,又靠着自己去youtube看AP crash课程,又加了好多群,没脸没皮去向学了AP课的同学讨教。最后AP线上考,考得还行,只有统计学拿了4分,其他都考了5。
可我逐渐发现,仅仅标化培训这些还是远远不够。
留学就是一场氪金比赛+努力比赛。大头随随便便5-10万的中介我没法出,这就意味着那些北美申请的数据、录取成功的经验、申请形成的背后数据库我没法follow。就连人手必备的一个夏校经历我也没法参与,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我望而却步的价格。
我忽然发现,原来那些靠着自己努力成功的励志故事有多难,原来有些东西不是单靠努力就可以的。还有背后横在我与光明大道之间怎样也跨不去的鸿沟阶级,是用金钱经济背景垒建起的高墙。而我只能在那样的高墙之外,看着里面的光亮,贪图予我哪怕分毫。
留学圈不缺有钱家庭,我见过很多培训机构、中介,他们会惊讶于我连2万块都要攒一两年,会劝我没钱就不要考虑北美留学了。也会在我一个几千块的课程都要纠结十几天,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什么都不问直接交钱时,透露出不耐。我见过聊着聊着不见的咨询顾问,也见过听说我一边攒钱一边出国好似天方夜谭的培训老师。
也当然见过更过分的,他们说,没钱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考高考,在国内读书,想着出国不是虚荣吗?也听过冷嘲热讽,没钱就该安分守己,不该贪心不属于自己阶级的东西。
可我不甘心,虽然认清现实,但仍想飞蛾扑火,拼力一试。
非氪金玩家后来的故事
现实毕竟不是小说,我也不是公众号写的那样,是努力又独特的天才。在越来越卷的北美留学圈,多的是资源不缺,经济条件好,以及努力的人。而一个平凡人,一个没钱的平凡人,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没有上培训班,也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活动,我只能拿着最终刷分105的托福,5554的AP,自己写的文书,即使test- optional,结果毫无悬念地,ED被翠菊,RD被全拒,只有一个排名比较靠后的州立录了我,还没有奖学金。
那时候,真的很灰暗。留学申请的时候,每一天我都将自己关在卧室里学习、改文书,卧室的窗户在阳台外,除了灯光其实很少能看到阳光。那时候我就觉得啊,是不是我的人生就停下这了。我不该贪心,应该听周围人说的那样,安分待在自己适合的圈子里。也不至于落到个,没有书读的境地。
可箭在弦上,已经到这一步了,我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虽然害怕,可能一辈子就这样,申请不到一个好学校,家里也没有任何后路给我选择。我是不该莫名地自信,毫无根据地热血和中二,可我还存着一些不甘心。
所以我又gap了一年。那一年,一起申请的朋友、互相鼓励过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去了北美读书。那一年,我还是没有办法出去考SAT,只能又努力考了考托福。那一年,我还被关在卧室的小小屋子里,不见天日。时不时会想,这辈子是不是就被我的妄想给毁掉了。
转折在,有一天知乎给我推了一个推送。是关于日本SGU项目的。我本着好奇,点进去看了看。却意外发现,学费国立学校只要3万一年,而且申请流程跟北美一模一样,大部分学校甚至也可以test-optional。
我从北美战场,转战日本战场,正好就在gap的前半年,被日本某国立录了,还给我提供学费+生活费cover的奖学金。虽然我不会日语,可学校全英文授课,我想着,那高低也不会难到哪去,大不了之后再申请北美的MA或phd,总有一日,能向着我最初的期望转变吧。
四月份入学,我坐在飞机上,时不时会想,这是不是一场梦。我真的出国了,虽然只是日本,但我真的没有停在那个小小暗暗的卧室,我进入了新阶段!我努力地学着感兴趣的课程,盯着GPA想尽办法地拿最高分,也在最开始入学就定下了要申请美国phd或者MA的目标。可日本的社会环境,究竟与西方国家不同,甚至与如今的国内也不同。
日本社会不太喜欢很有野心,目标性很强的人。我上课积极讨论,跟教授互动。有些同学会觉得我过于积极,打扰教授也打断了课堂。而我所在的国立大学,是一个比较村的地方。我不会日语,和这边的当地同学没有任何社交,又同时过于ambitious,同学或老师会明里暗里地表达微妙的不满或觉得我太过功利。
学校也没有什么是像我一样,一定要通过去美国读硕博而改变命运的人,没什么人一起学gre也没什么人一起搞科研。没有人理解为什么我要功利心那么强,也没有人在意我的执念。
所以一开始,过得还挺孤独的。
而我发现,想要从日本转到美国读研读博,并不像我之前认为的那样,出了国就有新的路,就会比当年无能为力,锁在小小卧室的我更有可能。申请美国硕博,其实和美本一样,从大一大二开始,就要做各种标化准备与各种实习与科研准备。
我咨询了从高中开始就关注教得很好,但从来没机会上的培训班。他们GRE班课+模考的价格是2w6。我咨询了申请战绩很好,资源很强大的中介,最低半diy的价格是5万,上至10几万。一瞬间,又好像将我打回高中。
我也查了很多资料,申请美国名校硕士,几乎没奖。而我家庭条件不行,就需要申请可以做TA拿奖的phd,不过好在我本身就是想一辈子研究一个领域,本来我也就是想读博的。
可如果本科毕业就想直接拿到phd的offer,难度极高以外,还主要靠认识的老师与美国高校那边的connection。如果想从日本去美国,那就必须找有与北美联系的教授,跟着做科研。而我坏就坏在,不会日语,很多学校的科研机会就没法参加。我的野心也很大,导致本来跟着写论文的教授,知道我要申请美国,觉得之后没什么联系,也开始摆烂,停止了对我的指导。但我很清楚,如果没有科研没有高端实习,就一定达不到我期望的。
有一瞬间,我觉得很沮丧,难道非氪金玩家,不管在哪个位置,都注定是输家吗?
非氪金玩家不会胜利
但我的沮丧这回并没有持续太久。出来之后,原本觉得很大很多的钱,逐渐发现其实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难,那么像洪水猛兽。
仔细想想,其实境况是有变化的。
出国后,我见到了更多种可能。也发现,之前认为很难拿的奖学金,每年保持好成绩,就是可以很简单地申请到,甚至每个月还能存钱。而再加上一点兼职,我的生活完全可以不靠父母过得很富余。之前觉得没钱不敢想的东西,也逐渐有了可以选择的勇气。起码,我的胆子更大了,更能相信世界上有无数种可能了。
同时,我也签了可以分期的中介,虽然总费用是5万,但可以一年还清。我算了算每个月的兼职能有5千左右,纠结了很久最后签了合同,这一次我不再像当年本科申请的时候,只能全DIY了,终于也有老师从大一开始给我规划申请思路,分享活动资源了。
我的家境并没有任何改变,但出了国之后,我发现曾经觉得天方夜谭的事情,都变成了确定中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对于没钱家的孩子来说,又是无比无比的可贵。
我也发现,虽然不能一步达到,但出国后,哪怕是日本,也是有着很多的机会。我拿着奖学金,又申请了免费的去美国交换机会,而利用这个交换机会,就可以趁机套当地教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趁机留在那边一段时间,将GRE当地考了,托福也能有个继续的提升。
虽然教授中途摆烂,导致我的论文难产。但现在,我起码有了写了一半的论文,可以作为敲门砖申请暑期科研,也可以自己精进,最后尝试发表。但换做以前,换做被关在小小卧室那一隅之地的我,是怎么也不敢想,怎么也不敢去做的。
近期中介给我规划的路中,忽然出现了哥大与Uchicago的项目。我没有告诉中介,这是我之前,根本不敢奢望的学校。我听过太多太多的话,他们告诉我,我配不上那样好的学校,也不属于那样的阶层。可这是第一次有人跟我说,如果你不介意芝加哥的安全问题。。。你可以尝试两个Uchicago的两个项目。我没有告诉她,在看到那句话的时候,我平静的只言片语之下,是怎样的波涛汹涌。
我想,留学圈的非氪金玩家不会胜利,也永远不会很快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但一步步的积累,会让我们有更加广阔的思路,以及更多元的思维。而这些思维,会让我们渐渐往自己期望的那条路走,这样来说,非氪金玩家的坚持就有意义。
我的人生,就像我的名字中,有一个“迟”字,由于经济的限制,我做什么总是比别人迟上那么一步。喜欢的书,要等到别人看完出二手的时候才能看到。上个大学,因为自己的一己之见生生晚了半年。想去的学校,美本申请的时候不敢碰,到了phd和MA才敢尝试,也许还会等很久很久,才能跑到终点。
谁说没有钱的孩子不配留学,不该做不切实际的梦呢?虽然我还未到终点,可这走了一半的路途,这越走越宽的视野,越走越多的选择,我想告诉他们,
少年白马,本应醉酒高歌,轻狂梦风流。
上一篇:我想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