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战在两个月前落幕,考上心仪学校的喜讯,名落孙山的怅惘,或者复读再战的决心,都已经尘埃落定。
教育部正式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基本可以等同一个小国家,即便在高校扩张的当下,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学子、家长,还是学校、培训机构,每个人都成为了高考产业链上的一环,于是催生出庞大的“高考经济”。
如果按照每位考生两位家长的典型三口之家结构来算,那么直接与“高考经济”产业相关的消费群体数量就可达近千亿的规模。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与高考相关的产业,看看高考是如何带动了千亿消费市场?
01、教辅行业
高考被很多人视为人生的转折点,在孩子高考这样的关键时刻,很多家长都坦言只要孩子愿意学,愿意做,多花一点钱也无妨,面对家长的热切需求也进一步催生了教辅书、考前培训的相关产业。
打开某购物网站,搜索《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一套的售价在300多元,假设按照每年平均有1031万考生来算,仅这一款辅导用书就高达30亿元的市场规模。
每个学校也会有不同的系列资料,再结合其他类型的高考边缘题材书籍(例如高考写作常被学生引用名言的名著、诗词集、名人名言集等书籍),一个学生高三这一年总计花在教辅上的费用就高达500-1000元。
以全国每年600万左右的高考毕业生来计算,仅是这一产业链条上就有一个60-100亿的巨大市场,这还只是教辅业的冰山一角。
02、考前培训机构
中国喜欢出各种“天价”。
天价烟,天价酒,天价墓地,天价台灯,哪怕是马桶也会出现天价马桶,但是当“天价”和义务教育联系到一起,就出现了高考补习班。
那些天价的补习班打着必过,奔向清华,或者各种神秘,自称有压箱密卷或者押题神技。
这些机构大多收费昂贵,据了解一节课500-600实属“平价”,高级职称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基本都是千元一堂课左右的起步价格,学生每周末上一次课,2个月就接近万元开支,而一学年下来,将高达四五万元——这还仅仅是一个学科,而对于部分名校的老师来说,其价格更甚。
除了短期强化提高班,还有一类是全年的长线高考补习班,因为在有些地区不允许复读之后,很多落榜生都是在这种培训学校学习,其费用更是高到惊人。有家长表示,辛苦一年的钱还不够孩子半年的学费。
也有部分考生退而求其次,选择使用在线教育类软件进行考前培训,每节课只需15-30元左右;但是举目望去,这些软件中依然推荐着繁多的各种“名师课程”,引导着二次消费。
据业界消息,有的补习学校仅靠着复读这一高考培训业务都可以支撑其上市了。
03、酒店餐饮业
为避免交通拥堵造成的一些意外情况,也为确保孩子有更充裕的休息时间,超过76%的家长选择预订考点附近的酒店。
其中,考点1-2公里范围内的酒店最受追捧,部分考点较集中的区域周边酒店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今年高考恰逢端午小长假,我们了解到,家长和游客合力“抢房”,使得“高考房”较往年更为走俏。
某旅游网高考酒店预订数据显示,今年国内“高考房”整体预订量环比增长170%。为避免考前酒店爆满等情况,多数家长一个月前就已经在操心“高考房”,最“拼”的家长提前66天便早早“下手”预订。
从价格上看,高考期间宁波的酒店价格同比涨幅45%,为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便是苏州,涨幅36%。
这两个城市本身是旅游热点,但多少也与家长们舍得出手让孩子安心高考有关。
酒店价格涨幅紧随其后的也是考生众多的几个高考大市:天津34%、杭州27%、青岛21%、南京21%、长沙20%、厦门20%。
04、高考保健品
如果说丈母娘是拉高房价的刚需,那么考生家长就是拉高保健品的刚需。
每年考前,家长都会把各大保健品机构销售数据拉上好几番,各种健脑丸,各种补心液、深海鱼油、红景天、西洋参、维生素……药店、商场的各类保健品、补品琳琅满目。
一个药丸可以包治一切偏科、数学不好、分数低、心情低落等各种考前综合症。
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些年就发布了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国家从来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并称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但这似乎也效果有限。
有高三学生家长表示,“别人都补了,我们一定得给孩子买,不管是真的起作用了还是心理作用,总不能在这个时候留遗憾吧。”正是冲着“花钱买安心”这份心理,“高考保健品”虽然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中的占比不大,但依然规模可观。
调查表明,青少年保健品的特点就是利润率高、需求量大,普通的“高考保健品”价格动辄在几百元以上。
有媒体在2012年的时候做过统计,当时专门针对学生的保健品已占整个保健品市场的10%。而据了解,我国保健品市场蛋糕一直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已在2015年达4500亿元。
05、考前准备
在忙碌紧张的家长与考生背后,各路商家其实也早开始了博弈——但凡是与高考沾边的,都会在这个关键的节点水涨船高。
随着高考硝烟的不断升级,一个全新“掘金盛宴”产业链条也悄然浮出水面。
两年前的一句“旗开得胜”带火了旗袍店,因为参加高考的不是只有考生,还有一直陪伴考生的家长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穿旗袍送考。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为了给孩子们讨个好彩头,旗袍仿佛成了考生妈妈的必备产品。
淘宝旗袍店的商家们也看到了这个商机,纷纷打出“高考旗袍”的名号。据上海一家旗袍品牌负责人介绍,从5月开始,店铺订单量猛增,达到平时的两到三倍,日销500多件。
不仅如此,纵观某购物网站页面,商家们还推出了“战服”,上面有印着“势不可挡”“金榜题名”“马到成功”“逢考必过”等,普通的鞋垫写上“逢考必过”就销售火热。
在高考经济下的文具领域更是“疯狂”,各种文具也花式翻新,水笔、橡皮、考试套装纷纷印着“金榜题名”“孔庙祈福”“金榜状元红”等吉祥词语。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高考意味着人生的转折点;而对众多商家来说,高考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教育“慢下来”,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战未来,却屡屡被高考经济催生的教育焦虑所压制住声音。
在这场风暴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裹挟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