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个人是否自觉意识到,他的一生都可以视为一个书写中的故事。这个不断删减、修改的剧本是一首由自己书写的诗歌,一部精神的传奇。” —— 题记
生命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成长更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对自己说,挥动长剑,披荆斩棘,在成长的路上跋涉,只为有一天与那个卓越的自己相遇。
第一篇章:朝思暮想
自从把材料交上去的那一刻起,有时候白天想会不会有我?有时候夜里想这次我能不能被推荐?
……
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却为它牵肠挂肚。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熬过去了。有一天,海杰老师发给我一张培训时间的截图及开班通知单,终于尘埃落定,在意料之中,但又有些惊喜。对于这一次的培训,我是满怀期待又满怀希望的。
2019年10月8日,我们怀揣学习的激情,从河南的四面八方赶到新乡,齐聚新飞大酒店,参加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
一群不倦的行者,一群执着的朝圣者,因河南省师范大学发出一个真诚的邀请,设计的一场隆重的庆典,因这一份美好的期盼,我们一起相约新乡。大家相约成长,希望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第二篇章:解惑传道
在为期15天的学习中,我听专家报告16场,跟岗学习三天,组织五次学员工作坊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课题的开题。
在这些专家报告中,孙文梅教授带给我们的是跨学科引领和融合——积极心理学;许少波老师的《古诗文诵读法》,李永贤教授的《孔孟的修身智慧》,曹书文教授的《如何重读文学经典》,这三位专家教授站在文学解读的高处,高屋建瓴传授给我们解读文本的方法,用古代经典带给我们智慧。
李国胜老师的《阅读教学案例研讨》,崔云宏老师的《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赵金红老师的《上好语文家常课》,赵瑞红老师的《一线教师看课标》,李万里老师的《渗透汉字文化进行识字策略研究》,这五位老师就教育部刚刚编写好的部编教材为例子,带领我们深入解读教材,给一线教师指明了语文学科研究的方向。
耿红卫老师的《语文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和实施》,郭莉老师的《微型课和答辩技巧》,孙军红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教育叙事》,平原老师的《经典阅读与小学教师素养》,曹文书教授《如何重读经典》,王蔚老师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自我修炼》这六位老师的讲座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素质展示。
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教授的《“非指示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以最前沿的教学改革带给我们头脑的风暴。
跟岗学习的三天里,我们分别走进了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新乡市新区小学和郑州市航空港领航学校。听了一节拼音课《gkh》,两节文言文《司马光》《少年中国说》,一节写作训练课《黄山奇石》。
五次学员工作坊活动,我们从最初的破冰行动到组建自己的小组,从课题小组的成立到微型课的研讨,我们在碰撞中看到了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步的相知相熟,看到思维灵感的闪现,更看到成长的点点痕迹。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的丰富,形式很多样。专家引领的高度是我们目前国内最高的水平,有效地拓宽了我们学员的视野。让我们在专家引领之下成长地更为迅速。为全省各地培养骨干力量做了保证。
半个月的时间,30课时修炼,我们在专家的解疑答惑中修心修行,在优秀同行示范课的引领中修身修业。
第三篇章:学有所获
聆听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身心都会得到洗礼。一句恰当精彩的语言,一个冲击心灵的观念,一种有效且新奇的学习方法,一堂让人回味、跌宕起伏的课,都让我感受到名师身上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这次学习有十个词汇至今直击脑海。
第一个词汇“语用”
语文教学讲究言意兼得,先得意后得言。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好比“可以开发无限库藏”的“锁钥”;它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
崔云宏老师讲,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用“文言文”“说明文”“散文”等文本例子不是为了了解这几篇文章讲了什么,也不是为了背会了几句诗。最最重要的是通过文本这个例子,学会运用,学会表达,学会真正的阅读,学会“写作”,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心中时刻都要有“用课文教语文,不是教课文,凭借课文来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这样的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本末倒置,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上。的确,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是歌德的名言。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却始终在内容上打转,没有让他们领略文字表达的形式,学生得到了一个故事,始终自己不会讲故事,更不会写故事。这就是丧失“语用的价值”了。
第二个词汇“文本解读”
语文教师应有基本能力有三种:1.文本阅读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回答文本“是什么”的问题。2.课程内容开发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回答“教什么”的问题。3.活动策划能力: 这种能力回答“怎么教”的问题。
文本解读是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文学文本的语言具有模糊性,优秀的文本内涵含蓄而丰富,这就使得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个文本,会读出不同的意义。
对“文本细读”的几种诠释:南帆认为要沉入词语;谭学纯认为要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吕叔湘认为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夏丏认为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王尚文认为要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施特劳斯认为要在字里行间阅读。
如何解读文本?首先要解读文章的写作背景,其次解读作者,再次是解读语言,解读文意。
第三个词汇“一以贯之,螺旋上升”
小学语文学科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和口语交际”这五大板块教学内容目标的设定都是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写字目标要求:要求提笔就是练字时,一年级侧重笔画、笔顺,偏旁、部首,二年级着重指导汉字的基本结构,三年级着重指导单字的书写,四年级着重指导句子、段落的书写以及如何提高书写速度,五、六年级着重指导古诗、短文等篇章作品的书写。
复述的目标要求:教材低、中、高复述能力的梯度明显。 教师要能够站在二年级,想着三年级,念在四年级,螺旋上升。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低年级怎样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呢?1.关键词语要抓住。2.主要内容要说清。3.展开想象要合理。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要复述,根据提示简要复述。 五六创造性复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情节具体。
从这个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可以看到从低学段到高学段,设定的目标是螺旋上升的。在我们的教学中都要一以贯之的。
“一以贯之,螺旋上升”这一原则,怎样运用到综合学习中去呢?举例来说吧,如何对待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如果每到中秋节我们就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办一张手抄报,一到六年级均是如此。这样是不是有点不恰当。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让她们办一张手抄报,是相当有难度的。(肖篪四年级的时候,一张关于读书节的手抄报花了四个多小时的时间。)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传统节日,每一个中秋节都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目标螺旋上升。一年级让学生吃月饼,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二年级让学生用彩泥做月饼。三年级可以让学生走进民间的作坊亲自参与制作月饼。四年级的中秋节,让学生讲述月亮圆缺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中秋猜灯谜的活动。五年级的中秋节可在班内举行一个关于中秋的诗词大会。诵读大量的关于中秋的诗词,特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诵读,可以歌唱,可以编程舞蹈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六年级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面对皎洁的满月,在公园的开阔地举行中秋诗会,中秋歌会,中秋音乐会,综合呈现学生小学六年走过的中秋生活。
第四个词汇“根问题”
好的问题,就是一把钥匙,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之门。当下的语文课思维含量不够,思维太肤浅,有效思维的长度不够,对于学生智力的挑战不够,比如: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思维,说一段连贯的话。老师设计的问题起点高一点儿,容量大一点儿,思维深一点儿,情绪浓一点儿,积累厚一点儿。以最主要的问题,来拉动最丰富的学习空间。什么样的问题最要呢?1.引发真实思考 。2.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3.多元开放。4.学生问题的筛选。
一节课“根问题”一到两个,“主板块”两到三个,删减可有可无或过难过简的“次环节”。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好一些。“根问题”举例:1.《灰雀》灰雀到底去了哪里?请找出文中的证据。2.《穷人》小说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为什么却以“穷人”为题目?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穷”?
统编教材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包含着丰富的编者意图和详细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安排,教学当中要用好,充分体现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课后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把课后题当做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不提太多问题,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表达。 不提倡忽视课后练习,随意开发教学内容。
第五个词汇“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育就是要实现“现有的发展水平”到“可能达到的水平发展”,而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要切中最近发展区,才能实现学生有效的进步发展,否则不是揠苗助长就是停滞不前。
只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打转转,那就是费时低效的课堂,如果只考虑到儿童的“可能发展水平”,那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拔高的目标只是少数儿童能达到的。这就要求老要“三讲”核心知识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学能会的不讲,超目标要求的不讲。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才会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真正达到高效的课堂。
第六个词汇“汉字文化”
听李万里老师的讲座《渗透汉字文化进行识字策略研究》,轻松自如地学会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觉得识字有趣多了。
遇到学生难以区分的“示字旁”和“衣字旁”时,李老师出示汉字字理,“衣”字旁,本是衣服演变而来,“示字旁”,却是指的是祭祀的祭台。由甲骨文字直观出示讲解,一下子就记住了。
遇到会意字“日寇”的“寇”和“张冠李戴”的“冠”时,李老师分别以甲骨文、金文、小篆图片出示这两个字,一目了然地理解“冠”是手拿帽子放在头上,而“寇”指的是手拿棒子跑到人家家里敲击别人头部。
再比如“敢”和“取”的区分,在讲解“取”字时候,老师问假如你回到古代的战场,你是首领,怎么统 计士兵杀死敌人的数量?通过讲解构字规律,学生很快明白用手取下左耳,便为“取”字,用手拿叉去赶猪便是勇敢的“敢”。
识字课堂可以枯燥,也一样可以有趣,关键是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学习汉字构字规律。所谓汉字里面有密码,需要我们一线老师不断求索。
第七个词汇“经典诵读”。
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来自一线的教学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小学阶段就应该让学生诵读经典,大量的背诵积累,广泛地阅读名著。
这次给我们上课的许少波老师,他博学多才。他的吟诵及朗读让所有的学员赞叹不已。据许少波老师说,他小的时候上的是私塾,他所读的蒙学书籍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等。他的父亲特别注重对他的教育,另外自己特别爱读书。
我们再来看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文人:梁启超五岁读“四书”;蔡元培六岁读“五经”;陈寅恪六岁读“十三经”;朱光潜六岁读“古文观止”;张恨水九岁读“孟子”;茅盾能全本背诵“红楼”……他们的成才有些相似,相似之处就是,他们打底子的书,都是经典。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一个人涉猎了更多古文、诗词,它就会让人格局、视野、心胸,都慢慢大了起来,开阔了起来。如果我们读作家、科学家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童年,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家,有打底子的书。 正是因为这打底子的书,让他们在形成价值观时,奠定责任、勇敢、正义、坚韧、善良等品质。
美国大诗人惠特曼说:“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我说:“让孩子变成更好的人,看见好书至关重要。”所以,经典诵读必不可少。
第八个词汇“温和而坚定”
这个词汇是来自同宿舍的焦作武陟县的宋老师告诉我的。她说面对一群调皮淘气的娃娃们,和他们做“斗争” 的时候要“坚持做到温和而坚定的原则,慢慢就会改变。”是的,温和而坚定就是温柔的有原则的爱和教育!
正如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说的“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他曾用诗意的句子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如何深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这其实更如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原则。母亲与子女之间是“无条件地爱”,不因为你考试的成绩好坏来给予不同的爱。“我不答应你时,我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无价值”。 敌意与诱惑,都会让孩子迷失自己的心灵。对于孩子的需求,这两句话表达了最有力也是最温暖的关系。这是最有力也是最温暖的关系。
第九个词汇“严谨”
崔老师为了给我们上一节示范课,他三次磨课,试讲,特别是为了研究“庭院”的“庭”字的书写,到底哪一横应该写长。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查《说文解字》,查1956年和1997年国家关于中国汉字的调整纲要,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部编版……各个版本对于这个字的要求。他严谨的治学作风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瑞红老师为了做一节口语交际课,她梳理出了部编版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口语交际的目标。
第十个词汇“滚雪球”效应。
滚雪球效应是指一旦获得了起始的优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只要你有足够的力气和兴趣,这个雪球会滚成足够惊人的体积,这就是所谓的滚雪球效应。
这就是“小改变”带出“大变化”。 比如,多动症的孩子怎么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多动症患者,其实就是注意力缺损障碍症,是大脑递质缺失,需要训练。这也注定孩子学习不太好,那老师需要从纵向发展看孩子的成长。明白孩子本人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教师要作为一个好的辅助者支持者,使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内在资源,了解自己拥有改变的力量。少发指令,多问“为什么”“怎样做?”激发孩子自己思考,激发行动力。要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才能真正产生自尊体验。要注意,习惯的目标一定要“小”“再小”。这样才好坚持,才能养成习惯。
第四篇章:两点启发
一、厚积厚发。
有一个成语是厚积薄发,我觉得当积累到足够的厚度时,就可以厚发了。不要羡慕专家一篇稿子,一个PPT就能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就可以到处作报告。那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常人所没有付出的努力。
就拿李万里老师来说吧,他的讲座《渗透汉字文化进行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之所以讲得那么透彻,那么生动有趣。是因为他从06年就开始研究,一直到现在从没有间断过。所以,当我们打开他的“汉字奥秘”这一网站时,除了感谢李老师及他们的团队之外,还有深深的敬佩!
我们再来看看李老师所获得的荣誉及成果奖: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孙广杰校长工作室”成员;“小学教育专业兼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新乡市2012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师等荣誉,《实施“字理识字法”的研究》获新乡市第十八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低年级识字课件制作的研究》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汉字的奥秘》获2009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汉字的奥秘》,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不正说明厚积厚发吗?
郭莉老师在讲座《微型课及答辩技巧》中,之所以能旁征博引,对所有的问题都能应对。那是因为她把课标背得滚瓜烂熟;那是因为她博览群书;那是因为她除了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那是源于她多次的被面试和面试,积累了很多很多的经验。
崔宏云教授之所以能把统编教材的课文分析的那么透彻,那是因为他精心钻研教材。
濮阳实验小学的赵瑞红老师之所以能在台上侃侃而谈,那是因为她在课上课下做足了工作。她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及口语交际教学,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做的那么扎实有效。尤其是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她费尽了所有的心思,用尽了可以用的办法。他的阅读教学是有效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以前总以为自己的阅读教学做的还不算错,听了赵老师的讲座,感觉自己和她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赵老师作为一线教师把课标研读的那么透彻,并且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可以说是我们的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要有教育情怀。
做有情怀的老师其实很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就可以。焦作武陟县的宋老师她的教育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第五篇章:修炼自我
修心,目前对于我来说,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刚开学的时候,情绪特别低落。别人不能提到有关于家庭的事情,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事情。 看到穿军训服的七年级的学生,就我控制不住自己去想尧尧。想她在学校会怎样,她此刻在干什么,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地就会流眼泪。
记得有一次在餐厅吃饭,李立芳老师告诉我说,如果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找她帮忙。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泪如雨下。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脆弱。
其实,我不是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我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麻校经常告诉我,说有什么问题就去找他。 同事亲如兄弟姐妹,就在我出去学习的前一天,兰兰老师给我发信息说让肖篪去他们家,她替我照顾两周。8号的当天晚上,王哲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让肖篪去他们家,这样方便照顾肖篪。
领导和同事的话语,在温暖着我,也在改变着我,让我不再迷茫。我变得不再那么脆弱。虽然,现在有时候还会不习惯,但总能坦然面对我的生活与工作。只有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让工作更有效。
修业 ,坚持网络上学习,向书籍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不忘初心,将阅读教学进行到底。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带领班级的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和广泛的阅读教学。着接下来两年的多的时间里经典诵读仍不能丢,《孟子》《诗经》要走进课堂,精读的书目要涉及到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