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务维修保障能力,适应机务保障模式变革需求,紧跟武器装备研制技术变革对维修保障能力同步提升的要求,航空工业试飞中心飞行试验技术与工程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依托培训体系和岗位能力模型,通过自主研发飞行试验机务特色课件,集中优良师资,组织开展机务能力提升特色培训,让职工突破自身的能力壁垒,规范作业行为、思考能力发展,加速个人能力和机务维修保障整体实力的持续提高。
定团队、定对象、定目标课程设计精确定位
技术中心组建了以组织部门、技术研究室、一线大队为核心成员的专项团队,分工明确、共同推进。团队从顶层战略和基层能力需求等方面研讨、论证,确定了以机务维修保障工作中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代理师为对象、以实现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总体思路,采用周研讨-月总结的例会制,扎实推进、精确分析维修保障能力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了以机务人员应具备的普适性能力为课程主线,并经反复研讨,确定了课程设计理念——既要有机务核心技术能力,又要挖掘机务人员“冰山”模型下的潜力。最终确定的课程包含机务核心技术能力、文化素养、行业法规等三方面内容,从认知、能力、素养等方面,综合培养骨干人才,强化机务作风、规范作业习惯,提升机务队伍的软实力。
精选师资,双向提升,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技术中心没有专职的师资队伍,此次培训的老师该从哪里选?选什么人合适?成为摆在专项团队面前的一项棘手问题。经过多方调研,团队提出了“双向培养”的思路,即让老师和学员通过培训都得到提升。所以在师资选拔时,结合培训需求与专业特长,在技术中心技能带头人中选拔了15人担任课程导师。学员学习巩固知识和技能,导师们则通过讲解系统原理、总结经验、回顾教训等授课和课件编制过程,提炼能力核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也实现了导师个人能力的进一步跃升。
明晰需求,特色设计,课件开发与岗位能力相结合
在确定了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后,团队并未急于大规模开展课件开发,而是从一线的2个大队开始先行试点,进一步论证和开发课件框架。经过摸索和实践,试点研发出了一套课件编制的通用模板。此后又进一步对照岗位能力要求,按照“适用于多机型、系统化”的培训需要,使机务核心技术能力的相关课件模板涵盖了系统原理、典型部附件拆装、失效前征兆、警示案例等四大板块和多机型的普适应内容,极具试飞特色和推广价值;综合素养的相关课件从典范人物说起,进行机务作风的解读和认识,以及针对培训对象专门定制“机务工作中的员和师”等内容;标准规范的相关课件解读了行业标准的定义、军民机的维修标准等内容,进一步规范机务维修保障人员的行为规范指导。明确课件模板后,各项培训课件与教材的编制全面启动。
层层审查,持续改进确保课件内容准确全面
为了确保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普适性,技术中心组织各方面专家对所有课件进行初审,持续改进和完善课件内容。在进行多轮迭代后,再次邀请型号总师、机关领导、技术中心专家等进行课件正式评审。通过评审组认真审查和研讨,一致认为技术中心机务能力提升培训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思路符合当下对机务技能提升的实际需求,课件和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对标精准、条理清晰、内容全面,满足技术中心机务能力提升培训的目标。
创新模式,全面考核,关注能力增量帮助学员成长
在课程和师资资源满足需求后,专项团队开始着手培训实施和教务管理。在学习形式上,总结经验,根据试飞特点设置了“考、学、论、测、辩”的培训模式,即课前摸底考试,发现能力短板——学员开展针对性学习——组织课程研讨、导师点评——课程考试与结业考试相结合、全面检测学习效果——开展个人综合答辩,鼓励学员养成持续学习、深入思考的习惯。在教务管理上,设立跟班制,明确1~2名跟班老师全程跟踪、观察、记录学员和老师的学习教学情况,用于个人综合评价的数据基础。在考核评价上,采用“立体考核、综合评价”方式,即培训前+培训后的综合考核、课前定标+课后达标考核以及培训结束综合答辩等三种考核形式,全方位评价学员的表现,较客观地给出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能力增量以及后续仍需加强的方面,帮助学员成长。
圆满举办,硕果累累筑牢机务维修专业培训基础
经过精心筹划,技术中心首届机务岗位能力提升班顺利完成了培训授课、考试测评、主题研讨、汇报答辩、结业总结等特定环节后圆满结班,并评选出了表现优异的讲师和学员。优秀学员代表邓迪在结业仪式上发言时,激动地说:“此次我们收获很大,回到单位后,要继续成长为符合发展需求的职业化机务维修工程师,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以过硬的机务作风、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作业程序去影响身边的同事。”
机务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强调自主开发、挖掘维修保障师资人才、凝练试飞机务特色,利用院内资源、培养飞行试验机务接班人,并实现了岗位能力模型在培训工作中的有效落地,探索了一条适合飞行试验的专业化维修能力培养路径;实现了知识积累,形成3册、40余万字的讲义和16个精品培训课件,建立了机务维修专业知识汇总与积累的长效机制;搭建“学员交流平台”“教与学平台”两个共享平台,为后续机务维修经验与知识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为巩固拓展培训成果,实现人员能力长效培养,技术中心创新建立“建档培养”机制。以培训的个人评价结果作为基线,采用“组织+个人”的双轨培养方式,由专业带头人与学员“结对”。针对学员的薄弱方面,依据培养维度的要求,制定共性类和个性类的培养计划,指导学员完成培养项目,不断增强学员的综合能力,实现对学员的持续培养,并促进培训全流程的完备。使职工的培养始于培训、贯穿于职业生涯,让职工在精神层面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满足被关注、被认可的需要,从而与组织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后续,随着各专业提升班的不断举行,技术中心将迭代总结经验,完善“定团队、定对象、定目标、严谨课程设计、严格师资选配、严细课件研发、有效实施落地、准确考核评价、持续建档培养”等“三定三严三落地”的技术中心全流程模式,并建立常态化内部培训机制,继续增强师资力量、课件资源等软实力,满足试飞行业培训需求的同时,探索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并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