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兴趣班如何选?请注意避开这些法律上的“坑” | 干货收藏
↑↑↑ 为您讲述精彩普法内容的“上海高院”头条号
在孩子们快乐的暑假时光里,不少家长将目光转向了诸如钢琴课、体育课、编程课等素质拓展类培训,培养孩子们各式各样的兴趣爱好。
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选择培训班时,家长们不仅要合理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还要面对课程推销的“狂轰乱炸”,甚至有一些家长可能会遇到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的培训机构、倒闭卷款逃跑等烦心事。
如何避坑?
选择让孩子开心
让家长放心的兴趣班?
今天立案庭法官助理张荔
就给大家支几招
一、审资质
案 例
疫情期间,经朋友介绍,许女士与教钢琴的陈老师签订1年的《培训协议》,约定每周日上午10点至11点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教孩子学习弹钢琴,每节课150元,后续若不打算继续学习,可随时退款。许女士通过微信转账给陈老师7800元。
2个月后,陈老师表示以后每节钢琴课调整为250元,许女士认为价格过高,要求退还剩余课程费用,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诿,不予退还课程费用。
法官说法
双方签订协议时,陈老师是以个人身份与许女士签订的《培训协议》,由于缺少监管,个人培训教师在经营、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容易产生课程退费纠纷。本案例《培训协议》中约定“后续中止课程,可随时退款”,陈老师不予退费的行为属于合同违约,当事人可协商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小妙招
挑选正规机构
避免因与个人签订合同出现纠纷
家长们需提前确认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和教师资质。调查培训机构的开办时间、是否持有《营业执照》及开办相关课程的资质,可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的方式确认相关资质证照。
家长还要了解清楚培训老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等资格证书,根据相关规定,培训教师的相关教学经历、教师资格应在培训场所及平台、网站显著位置公示。
二、看合同
案 例
乔女士为自己的儿子报名参加机器人编程培训班,购买了30节课,支付8000元。同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乔女士,前3节课免费试课,试学后不想报名,可以直接退款。孩子学习3节课后,并不喜欢机器人编程,乔女士想要退款,但对方只同意按照合同约定退还支付价款的80%。
法官说法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乔女士与经营者签订合同时,退款条款中只写明若需退款,只退还支付价款的80%,未写明“前3节课免费试课”。口头承诺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口头承诺往往难以举证,在涉及到课程试用、课程费用的约定,家长应仔细审查书面合同,若合同未明确约定,建议将口头承诺写明在合同中。
小妙招
认真审阅合同
签订合同需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认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尤其需注意退费条款、违约责任、带有承诺性内容的条款及纠纷解决方式等;若发现不合理的,应及时沟通修改。同时,对方口头承诺的内容,需及时补充在合同中。
三、慎付款
案 例
徐小姐为自己的儿子与某跆拳道培训机构签订了2年的《跆拳道培训服务合同》,参加该机构的周年庆活动,买100节课送40节,支付了2万元。徐小姐的儿子练习2个月的跆拳道后,该机构突然关门“跑路”。
法官说法
现实生活中,有些培训机构存在关门前用大力度的优惠吸引消费者充值、预付款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然而,有些家长会碰到钱交了,却未签订合同、未开具发票等情况。因此,我们一定要签订并留存好合同、消费凭证等纸质证据,发现问题,及时止损。尤其不要预付时间跨度过长的课程费用。
小妙招
理性消费,谨慎付款
素质拓展类培训往往课时越长优惠力度越大,部分家长会一次性预付时间跨度超过半年以上的培训课程。家长切勿冲动消费,谨慎对待赠课、打折等推销诱惑。
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艺。建议家长在挑选的时候谨记妙招,避开各种隐藏“坑”。同时记得做好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给孩子们和自己一个愉快清爽的假期!
来源丨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
文字:张荔
责任编辑丨张巧雨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