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合影
凭借“腾讯扣叮”入局少儿编程近四年,腾讯是如何做编程教育的?
2018年,腾讯扣叮在腾讯内部立项,最初以公司内部员工的孩子作为服务对象,随后走出腾讯大厦,进入各地中小学。
而实际上,瞄准校内渠道的扣叮并非一开始就选择了To B的业务方向。腾讯互娱青少年中心业务负责人、腾讯扣叮负责人张帅在接受芥末堆采访时介绍道,立项之初,扣叮以C端用户为服务对象,后续发现,国内编程教育的大众化认知和普及不充分,且缺乏使用场景,C端用户自主使用规模不足,继而转向进校方向,以提供本地化编程工具的方式展开业务。
利用腾讯内部的图像渲染、云计算、人工智能能力等,腾讯扣叮研发国产自研的各类编程工具,包含图形化编程、Python编程、硬件编程等学习场景,并探索了移动端编程关卡、艺术实验室等启蒙或进阶场景,以游戏化的思维集合课堂内容。
在教师培训方面,腾讯扣叮与中央电教馆、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合作,面向中国超过3000名信息技术老师提供培训。
张帅表示,“我们是腾讯互娱的技术团队,在技术上我们认为我们是专业的,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一定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们的宗旨是联合更懂教育的体制内外、专业的内容机构去做课程内容和师训。”
据了解,腾讯与北师大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分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三个难度梯度。小学版通过动画建立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初步理解。初中版适用于具有编程基础的学生,体验人工智能模型搭建的过程。高中版使学生学习基本算法思想,体会调参过程。
张帅表示,腾讯扣叮将从教学助力、公益触达两个方向努力。一方面,利用腾讯互娱积累的技术和IP资源,提供更符合中国师生使用习惯的编程工具,降低数字教育和编程技术的学习门槛。同时推进与包括北师大、华中师大、天津师大、及华东师大等专业院校的合作,编创具指导意义的编程教程,推进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编程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例行举办“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以公益的形式,让更多缺乏相应教育资源的地区、需要展示机会的同学,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编程知识,打破地域限制,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才能、交流创作。
2019年,腾讯公司内部成立由腾讯教育、腾讯互娱和腾讯人力资源的编程项目联合工作组,同时启动腾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以腾讯少儿编程产品“腾讯扣叮”为载体,在全国多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开展编程教育。
就在12月4日至5日,2021第三届腾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总营嘉年华,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与深圳学生创客节(2021)暨第37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同举办。
自2021年8月份开营以来,第三届腾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总计覆盖23省49市,先后落地广东深圳、澳门、云南沧源、江西吉安、四川雅安、湖北恩施、四川都江堰、山东威海、河北保定、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铁岭等12个分营地,累计获得来自300+中小学近1万名学生报名参与。
经评选,各地分营地结营后分别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参与了本次深圳总营嘉年华活动,并进行团队限时Showcase挑战。本次团队限时Showcase挑战参赛选手是来自云南、四川、深圳等12个分营地共56名学生。现场,学生被随机分成14个小组,以“未来家乡”为主题,采用腾讯扣叮“创意实验室”作为图形化编程工具展开创意编程比赛。
在深圳创客节(2021)开幕式上,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深圳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标准与课程研究、赛事活动打造、教师人工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等展开合作。
在与芥末堆的对话中,腾讯互娱青少年业务中心负责人张帅还分享了更多关于腾讯扣叮业务的进展,以及编程进校的思考,以下为对话内容:
腾讯互娱青少年业务中心负责人张帅
Q:腾讯扣叮在2018年立项,立项之初的定位就是To B吗?
张帅:其实最早2018年立项的时候是To C。当时参考了市场上很多国内外产品案例,最终觉得Scratch编程语言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是一个标准化的,用图形化的方式让小朋友学编程的工具。而Scratch相关产品通常是To C的,但我们发现国内编程教育的大众化认知和普及还不够,缺乏使用场景,C端用户自主使用规模不足。
其实我们内部并没有分B端和C端,而是以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区分。标准化产品即传统意义上的C端产品,也就是说它只有一个版本。非标准化的版本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每一个教育单位,每一个学校,对教学工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
教育当中有四个主要元素:教育主体,即学校和老师,教育内容,即课程,教育技术,这里扣叮更多归类为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工具,最后是地方性的教学偏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扣叮既然是在全国范围内和各地学校开展合作,就要响应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特点,进行适配定制,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非标准化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To B。
在学校场景里,学生可以根据校内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方向使用定制版的腾讯扣叮(所谓To B)进行学习,老师布置了作业或者是个人有兴趣,他可以在课余时间使用是标准化的扣叮版本(所谓To C,腾讯扣叮-编程第一课),进行学习。这又从To B转回To C。
二者不会独立使用,课内外搭配学习效果会更好。目前编程在国内还没有很好的大众普及度,孩子可能无法独立使用。一方面,中国孩子的时间分配和内容选择,大多还是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建议的,国外更加开放自主一点,所以我们觉得让学校和家长认可,孩子的选择才会得到支持,特别是学校。今后编程有了更好的普及度,个人独立使用C端产品的效果才会更好。
Q:进校的非标准化产品是如何做定制的?
张帅:主要是基于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水平。我们的合作校里有几所欠发达地区学校、红色革命老区学校、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也有深圳的明德学校、深圳中学。不同信息水平的学校以及不同的老师对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会收集每一个学校的需求,比如,刚刚做分享的老师是一位来自四川雅安芦山县的美术老师,她使用扣叮上编程课,要考虑当地孩子对编程学习基本上是零基础的,所以我们给学校定制的产品就会非常容易上手。如果是深圳这边,孩子的编程基础更好的学校对工具的要求就相对较高。
Q:之前有学校老师提到,即便自己是信息技术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出身,但教授编程课时还是觉得很有门槛,很多老师之前也没有编程学习经历的,扣叮是如何给教师做培训的?
张帅:我们是腾讯互娱的技术团队,做了腾讯扣叮这款技术产品,在技术上我们认为我们是专业的,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一定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们的宗旨是联合更懂教育的体制内外、专业的内容机构去做课程内容和师训。
目前,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开展教师培训方面的合作。比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产出人工智能课程的内容、纲要,他们做在线或线下培训,工具运用的就是扣叮,帮助学校老师掌握这门课程,成为当地的“种子老师”,再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使用扣叮。这是一条路径。
另一条路径是,我们和腾讯教育团队联合,腾讯教育在每个地方做业务拓展时,会开设专门的师训班,培训当地老师使用腾讯扣叮。
Q:目前,全国各地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提供各类兴趣类、素质教育课程,这是否给扣叮的业务带来什么变化?
张帅:“双减”之后,释放出来的330和430之后的“延时课”(指三点半和四点半放学后的课后课堂),以及周末的兴趣课,有很大的空间是给科创教育的。编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我们会不断用腾讯公司的科技力量、数字技术能力及平台优势,用自己的企业的资源,连通社会上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做编程公益的团队,一起进入到学校,和当地的教育机构共同探索这一块业务。
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430的供应商很多,他们的选择更多。但像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学校,有来自江西吉安、云南沧源、四川雅安的,他们的选择其实很少,这些欠发达地区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市场化比较弱,这时候我们的出现就可以帮助到他们更好地解决“延时课”的内容问题。
Q:目前国内一些城市提出准备将编程课程、科创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或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课程可以由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服务,腾讯扣叮有这方面的接触吗?
张帅:我们会积极寻找接触的机会。比如说在深圳,我们有一个“点亮光明”的编程一小时的活动,它是深圳作为先进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先在光明区尝试做科普教育学分,用的就是腾讯扣叮的工具。
如果光明区今年试点成功,明年我们会放大落地范围,先从一个区出发,再到一个市,再到整个省。明年是不是在广东省外,我们会通过追梦营的这条线,和现在合作的市区级教育局对接,看是否有机会把它放到更多学校里。这个是边摸索、边尝试的过程,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流程或者体制介绍如何在学校里开创科创教育,学分如何计算,教师培训评估怎么走,光明区是一个试点区域。
Q:在进校的过程当中,是否有哪些问题是比较典型或比较难以攻克的?
张帅: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方面是客观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设备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提供通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要让学校的通用基础设备都可以使用到这个编程工具。
电子设备基本上两三年就要换一换,但有些学校可能因为流程上的原因,十几年都无法更换设备。而现在的软件至少也要建立在Win7的系统之上,手机更是升级换代非常快,2010年之前的电脑,不管是显存还是CPU的运算能力,是跑不动这些产品的。为什么扣叮坚持做网页式产品,就是考虑到电脑的性能。
我们也发现,很多学校的网络是不稳定的,学校局域网里,孩子们也不能上网,所以学校还有做离线端的需求。但离线端对电脑运营环境的要求比网页端更高,这一块我们也在尝试,和“企业社会价值持续创新”的资源沟通,看看能否帮助那些学校,可以有一个合理的流程提升他们的设备,这个很重要。
软件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每个学校都有信息技术老师,80年代中国的信息技术课就已经在尝试普及,但当时教的都是“老三件”,office、email这些。到了2015年,从大家提创客教育开始,教材不断更新。
一个新的东西要做普及教育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普及的速度可能还赶不上进阶的速度。我们发现即便是一线城市,很多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具备非常成熟的人工智能开课的能力,或者是数字课程的开课能力,更不要说二三线甚至是更偏远地方的老师。很多地方也没有主岗在这一块的老师,可能要借数学老师、物理老师来上课。
腾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做编程启蒙类产品的时候,关注的一定要是那些真正有需求的学生和老师,而不要过度关注一线城市那些容易出业绩,容易得到曝光的群体,那就本末倒置了,所以我们会投更多的精力在中国更多需要我们的地区。
我们给到他们的产品里有一个“腾讯扣叮编程第一课”,这个产品是半游戏化的,可以让6-9岁完全没有编程基础的孩子也能通过它掌握最基本的编程的逻辑概念。这个是我们在C端的产品,获得了苹果app store的月度最佳和精品推荐,对方还特意沟通让我们定制高清的Pad版本。我们现在正计划把它预装在苹果体验店的iPad里面。这是我们注重低门槛和零基础的具体表现。
Q:腾讯扣叮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张帅:相对来说,腾讯的企业规模大一些,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会强一些。腾讯主要是出资源去“攒局”。比如,我们会通过一些白名单的赛事,自己办的活动,以及和当地教育局、学校的合作,把台子搭好,负担相应所有的成本。
但进校上课是考验长期运营的事情,涉及到耗材、提供教师培训等后续的问题,这当中也会牵涉到成本。这就要看学校和机构之间的选择,如果学校可以支持长期的开销,提升科创教育。而机构认为,腾讯已经把台子搭完了,我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去做培训,或者给学校提供教学装备,学校也愿意买单,我在这个当中至少可以负担自己的运营成本,可以让业务开展下去,他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对接。
Q:产品介绍中提到,腾讯扣叮要做纯国产自研的编程产品,目前这类产品在国内是比较少?
张帅:国内大部分产品还是用Scratch的产品去做一个换皮或者二次开发,真正能够有编程原生创作能力的机构不多。
因为进校并不只是提供一个编程工具,还得提供SaaS平台,老师要用你的东西去开课、放自己的电子版课程内容、布置作业、组织活动,学生要能通过平台获取作业,完成作业,整套系统对研发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这个系统用的学校越多,制作它的意义越大。腾讯就符合这样一个定位。
同时,还会有一些更高阶的数字化的产品,比如说现在一些数理化实验有了开源硬件,有一些不具备购买条件的地区机构,我们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实验过程,这时会用到一些更强的画面,对性能有要求的技术。
腾讯互娱有比较好的游戏自研的环节,在游戏自研的过程中积累出游戏引擎技术。引擎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硬件的性能,渲染出一些和现实仿真度非常高的画面,包括物理实验上的重力模拟,碰撞之后的各种反应,化学实验的爆炸等效果模拟。现实场景中的实验过程可能存在高风险,但通过游戏引擎的话,这种爆炸的效果既能真实模拟,又能改善风险问题,这是一个思路,也是和北师大教授的交流中他提出的。我们也在思考,尝试把游戏的数字技术优势和教育领域的诉求做结合,让孩子能够在还原度更高的情况下学习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