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拓宽渠道,带领学生开展情境式学习,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把学生养成教育与劳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促进好习惯养成,提升生活技能。
把运动康复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改善学生社交沟通核心障碍。
2020年11月4日,青岛市晨星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孤独症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集团。该集团由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担任核心校,成员校有青岛城阳区特殊教育中心、青岛西海岸新区特殊教育中心、青岛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三所区属公办特教学校和民办公助的青岛祥泰学校,以聚合型办学的方式,在孤独症师资联合培养、教育教研、课题研究、课程资源集成与共享等方面进行“牵手”合作,旨在推动孤独症教育康复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孤独症教育的“青岛品牌”。
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于2017年4月正式成立,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所公办孤独症儿童教育学校。学校的成立是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办好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特事特办”的重大举措。办学之初,看到整洁、优美、温馨、安全的现代校园,不少孤独症儿童家长喜极而泣:“我们的孩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学校了!”
学校成立至今,以“生态教育思想”为引领,尊重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与成长规律,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视角,采取多元教育策略,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创设生态课堂、创建生态化学习环境,引导其建立并提升自我意识、劳动意识、独立意识、社会意识,使其具有恰当的社交沟通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其生命质量。
学校认真学习研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普通小学学科课程标准》等,结合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改善及发展需要,围绕生活自理、情绪行为改善、社会交往、技能培养、知识学习、兴趣拓展、潜能开发等设置社交沟通、健康、生活、艺术、科学等领域课程,构建起基础性课程、康复性课程与发展性课程相结合的学校生态课程体系,编制实施了《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课程方案》。
孤独症儿童由于受高度异质性和社交沟通核心障碍的影响,普通的入校流程和班级授课模式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经过不断摸索与完善,初步形成了“入学—评估—定班级—定IEP—定教学模式—定家庭康复内容—效果监控—评估调整”的闭环式生态教学流程,建立了“集体课+小组课+个训课+主题实践+家庭康复”课程组织形式。
在实施生态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研究开发了适合孤独症儿童身心发育特点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目前已开发完成学前孤独症社交沟通、生活自理、美术手工、运动游戏,义务教育低段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情绪管理等60本校本教材;为孤独症儿童量身编写了10本社交故事绘本;录制了教育教学、教育康复微课视频1000余个。今年居家抗疫期间,学校主动作为,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研,系统筹划、制作了系列宣讲防疫知识、家庭教育康复指导课程资源,其中100多个视频案例通过山东省特教资源平台、《现代特殊教育》微信公众号、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向特教同行推广分享。
在做好校内课程资源开发的同时,学校还高度重视开发家庭、社区、社会等校外课程资源,拓宽渠道,努力创造让孤独症儿童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机会,使校内课堂所学得到有效泛化,助力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发展。在这里,许多孤独症儿童第一次独立上学、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第一次进行消防演习、第一次集体外出郊游……诸多的“第一次”都是在学校的精心设计组织、教师的耐心专业指导下完成的。看着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长,家长感叹道:“是晨星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孩子也能够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由衷地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的用心与付出。”
为帮助家长提升家庭康复技能、纾解负面情绪、调适亲子关系,学校还开设了“晨星大讲堂”,对家长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学校创造性实施了“停课不停康复”策略,平日使用《每日家校联系册》进行一日一总结、反馈、指导;节假日期间,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对一”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假期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计划》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指导。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康复训练在家庭及假期生活中延伸、泛化,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康复效果。家长普遍反映,有了教师的系统指导、视频的示范,家长的焦虑情绪大大减少,学习到了许多科学的方式方法,开拓了思路,孩子们居家康复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开展孤独症教育康复工作的首要保障。学校针对新教师居多且绝大多数教师的孤独症教育零基础这一困难与挑战,积极通过建立“专家智库”和构建“开放式”“研究式”“实战式”“靶向式”“分享式”相结合的“五式一体”教师培养模式,系统开展了“订单式”教师培训;学校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兴师”,以“孤独症幼儿家园共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孤独症儿童生态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社交故事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全人教育视角下孤独症儿童社会性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等“省—市—校”三级课题研究为引领,鼓励引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地提升教师的孤独症教育专业化素养;学校高度重视师德教育,组织开展了“弘扬高尚师德,用爱心点亮星儿未来”系列教育活动,精心塑造晨星教师的高尚师德与特教情怀。目前,晨星实验学校已形成专业化评估、教科研、运动康复、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艺术康复等专业团队,4位教师获得C-PEP-3评估资格证书,9位教师获得国际RBT培训结业证书,2位教师已完成国际应用行为分析课程,10位教师正在研修国际应用行为分析课程;多位教师在市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开设市级公开课,在省市特殊教育会议上作经验交流;3位教师分别荣获“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青岛市优秀教师”“新时代青岛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全校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用关心、细心、耐心、恒心的“四心”育人,将“爱”浸润到教育康复全过程。课上,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学习技能动作、稳定情绪行为而费尽心思;课下,教师带着学生运动、游戏、就餐、午休、劳动……放学了,教师紧锣密鼓地开展专业学习、实操演练、课程研讨、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教师的努力,换来的是学生可喜的变化:学生的情绪更加稳定了,能够高高兴兴地自己背着书包走进校园,能够按照一日流程有序地上课、活动、劳动,有的会主动表达诉求了,有的可以上台表演了,有的就餐时能够大口吃饭了,有的可以开心地参加体育活动了,有的更喜欢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家长发自肺腑地表示:“感谢晨星,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专业、包容、有爱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感受到了晨星教师的专业与敬业。是晨星,让家庭充满了希望。”
“晨星模式”的建立,“晨星经验”的积累,已成为促进青岛市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模式不断探索与完善的宝贵资源。为使区域内更多的特教学校快速提升孤独症教育康复水平,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将携手教育集团成员校一起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核心校的专业引领作用,创建孤独症教师成长平台,建立教师层级培养机制和“挂职”交流机制,实行“订单式”培训,培养一批覆盖全市的孤独症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搭建孤独症课程研究平台,加强对孤独症教育的课程研究,定期举行各种学术交流或网络教研活动,探讨不同安置方式下孤独症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开发并实施特需课程,完善特色课程,打造孤独症精品课程;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平台,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集团内的研究氛围,提升各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构建孤独症教育资源平台,集团内教育资源集成共享,促进各校孤独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动孤独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打造“理念先进”“队伍专业”“协同发展”的特殊教育集团,造福更多的孤独症少年儿童,让特殊的生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