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王代强
日前,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以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四市州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林下可燃物计划烧除行动。
为何要进行林下可燃物烧除,具体执行上有哪些“讲究”,实施计划烧除,又将对森林火灾防范起到哪些作用?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四川省林科院相关专家。
为啥烧?
降低林下可燃物载量,国内外皆有成功经验
“预防森林火灾,首先是降低林下可燃物的载量。”谈及计划烧除的初衷,四川省林科院相关负责人开门见山。
林下可燃物主要来源是树木的枯枝落叶。得益于近20年来一系列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四川的森林资源面积和生态环境都得到显著提升,但林下可燃物载量也在逐年增加。“类似于一个火药库,随时都有危险。”前述专家举例,在攀西地区,当地主要林相(树种)为云南松,其枝叶油脂含量高、落叶量大。
同时,受当地高温干旱的气候影响,这些枯枝落叶腐烂速度明显慢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上述原因,也为攀西地区林下可燃物的堆积提供了有利条件。统计显示,目前四川部分林区每公顷林下可燃物载量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公认的易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临界值。
“这些可燃物,靠人工清理不太现实。只能通过计划烧除来控制。”陈涤非介绍,计划烧除是一项普遍应用于中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林业保护中的森林防火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四川已在多个地区开展了森林计划烧除工作。实践证明,实施计划烧除是一种低成本、见效快的防火方式,可有效减少林下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通过控制范围内的低强度计划烧除,还可清除杂草、杂灌、杂木等,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加林内光照,提高土壤温度,促使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地条件,促进维持森林群落的自我更新,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
怎么烧?
坚持“八不烧”,“点火前”还要“请”走野生动物
如何在林区有计划“放火”?
陈涤非说,计划烧除是一个“手艺活”,也是具有较高风险性的一种野外用火行为,需要严格过程管控,强化风险防范,确保用火安全,做到“有计划、可控制”。
首先是区域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精准划定烧除区域,合理确定实施规模,科学制定烧除方案,有序实施计划烧除。
“我们选择的,都是人为活动频繁、具有较大森林火灾隐患的区域,如城镇村庄、居民聚居地、寺庙、墓地坟场、重要设施周围,主要道路两侧、林农牧区交错地段,以及历年森林火灾频发地来执行计划烧除。”陈涤非说,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威胁相对较大,故而,要“提前下手”。
除此之外,真正确保计划烧除安全执行的,是“八不烧”。即:未经审核同意不烧;气象条件不具备不烧;地形林相复杂不烧;未开设隔离带不烧;队伍未经培训不烧;无现场负责人、安全监督员和应急扑火队伍在场不烧;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不烧;权属有争议未达成一致意见不烧。
“这些条件的意思是,必须确保安全才能执行计划烧除。”陈涤非举例,气象是实施计划烧除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在温度较低、气象条件稳定时期实施计划烧除。”也正是如此,计划烧除的时间,选择了攀西地区和川西北高原气象条件相对稳定,风力不高且气温偏低的冬季。
除了以上“八不烧”,这把“有计划的火”点燃,还要做好一项工作:确保森林和野生动物的安全。
首先要控制用火强度,“攀西地区也好,川西北高原地区也罢,这些地方都是重要生态功能区,造林不易,不能把林木烧死了。”四川省林科院相关负责人说,计划烧除属地表火,烧除对象是枯枝落叶等地表可燃物,只要控制好用火强度,不会对林木造成较大威胁。
其次,在计划烧除前要通过多种形式,驱离烧除区的野生动物。“扩音器、敲树干等方式,通知野生动物‘搬家’。”四川省林科院相关负责人说,既要从安全角度考虑计划烧除,还要从生态效益着眼,“不能只有林子,没有了动物。”
啥效果?
可清除林下七八成可燃物,确保两年内无重大火灾风险
计划烧除的效果几何?
四川省林科院相关负责人给出两组数据:一次计划烧除,可有效降低烧除区林下70%—80%的可燃物烧;执行计划烧除的林区,可确保两年内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降低了可燃物,就意味着很难起火。即便是起火,火强度也不会很大,便于扑救处置。”陈涤非说,通过对攀枝花等地此前执行计划烧除林区监测调查,结果显示:计划烧除有效降低了火灾发生概率和威胁。
“计划烧除将是今后我们提前消除森林火灾隐患的一种手段。”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认真总结相关经验,不断完善相关做法,将计划烧除制度化、标准化。
该负责人表示,眼下寒假学生返乡、农民工返乡高峰期和游客进山高峰时段将至,各地务必要提高警惕,严禁野外用火和火源进山,把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图据凉山日报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下一篇:如何制定新员工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