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就能读取造船三维图纸,一艘集装箱船可以“爆炸”成制造其的每一块钢板,通过VR眼镜可以看到整艘船体的每一个部位……
今天(11月25日)下午,小编走进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同时在这里举行。
近日,《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发布,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完善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加快对接适应数字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逐步提升上海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
船舶制造的虚拟工厂,
将职业环境与工作过程融入教学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字化实训大楼,学生正在进行“焊接”尝试——
手执“焊枪”,沿着一道凹槽“焊接”过去,“焊枪”上的“焊条”还会在焊接过程中缩短。旁边连接的显示器上,马上可以显示出焊接的痕迹,并由系统进行打分。
“这样的实训平台,不会产生真正的火花,对于初接触焊接的学生来说较为安全,同时也没有原材料的消耗,学校降低了教学成本。”校长韦方方告诉小编。
事实上,在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船舶建造全流程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来呈现。学校通过船舶制造全产业链搭建船舶制造虚拟工厂,对接实船实景实岗,模拟造船生产节拍,横向融通全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而依托船舶制造虚拟工厂,老师可以实时采集、分析学习过程和操作行为等数据仿真实训数据;线下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规范、动作要领等进行评价指导,逐渐形成职业能力、素养等多维度的数字画像,实现虚实协同评价。
虚拟工厂融合浸润式体验、建造工艺流程仿真和实操训练的教学功能,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形式,起到产业培训、教育教学、企业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作用。
将企业入职培训模块,
前置在校园实施
联合上海精鹄机电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物料自动分拣系统、恒温控制系统、工业信号采集系统,并借助实训设备开发适合于《测量技术》课程使用的教学资源和项目;
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把上飞入职培训的通识模块和专业模块中的11个模块前置在学校实施,实现校企培训从课程标准、师资认证、实训平台等相统一……
引入数字化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逐步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与企业共同培养,一方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也让学生与产业能够迅速接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坚介绍说。
近三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投入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经费1534万余元,建设《嵌入式系统应用》等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含精品课程)27门,课程素材总数96578个、素材总计653.63GB。
学生证“三码合一”,
安全、健康、消费都有据可循
只要刷电子学生证,就可以查看行程码、上海市随申码、学生码,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字化在校园管理中已经不可或缺。
据校长张伟罡介绍,该校的电子学生证是学生专用的、支持校园管理和数据无感知收集的定制证件。方案配有管理平台和小程序,实现对设备、数据、人员等的精确信息化管理。
作为学生随申码的载体,电子学生证可用于场馆实习点打卡、实训上课等校内外活动的身份核验。“学生在参加校内实训活动时,可通过签到机或手机端应用进行日常实地打卡,保证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考勤规范。”
在校外场景,如钟表文化科普馆等场馆,学生也可以通过“随申办”扫描场馆码,实现在校外场馆的打卡签到统计。
电子学生证也是便携式、无感知的数据收集终端,结合场景应用设备,学生的安全数据、健康数据、消费数据等都上传汇总于校园云管理平台,逐渐形成校园丰富数据库。
打造优质教育应用场景,
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据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马建超介绍,市教委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助力上海教育现代化建设。
自2019年起,上海市职业学校有序开展数字学校建设,1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等职业院校已被市教委立项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
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上海职业教育体系构建,15个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室项目、18个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先后立项,进一步缓解职业院校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痛点难点。
为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上海职业教育同时以数字建设和转型助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做法与新经验。采用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表示,未来,上海职业教育将坚持人本导向,强化应用牵引,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加快推动虚拟实训资源和平台建设,高质量、深层次、全方位地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赋能上海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