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当本职工作变成师生为着同一个目标的双向奔赴,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给予我更强的工作动力,也激励我探索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这是一年多来我从事走教工作以来最深刻的感受。”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刘佳感慨。
为有效解决边远农村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2021年宁夏教育厅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以宁夏为试点开展“走教计划”,选派音体美学科骨干教师赴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进行走教。一年多以来,宁夏采取县域统筹,走前审核;双向管理,走中监管;双向考核,走后总结;丰富内容,“线上”送课;授人以渔,线下送“教”的方法,从前、中、后、上、下五个维度,打造“五位一体”送教模式,目前已累计选派走教教师800余人次。
刘佳就是走教队伍的一员。6月28日,她像往常一样沿着熟悉的路线来到将台堡镇西坪小学和保林教学点。“刘老师好!刘老师来啦!”看到刘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进教室。
这天,刘佳给孩子们带来的课程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刘佳让学生先通过教学一体机熟悉歌词,预热后起调子,熟悉旋律后跟唱,一节课就学会了。
“一年前刚到教学点时,学生普遍拘束,不敢张嘴唱、更不敢跳。几节课后,变化明显,不仅勇于放声歌唱,而且开始学习弹琴识谱。现在孩子们还能一起讨论舞蹈的动作和节奏,甚至可以自己编舞蹈来跳……”刘佳说。
红寺堡区太阳山中心小学美术教师王亮则通过走教“在每个孩子心中播种下美的种子”。他走教的学校是红寺堡区太阳山田原小学,该校距离太阳山中心小学21公里,目前有14名学生,2名教师,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孩子们对美术课充满期待,尽管路途遥远,但是我尽全力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的美术课。”王亮说。
在走教过程中,王亮发现乡村教学点学生缺乏用画笔描绘“美”的能力。他带着孩子们观察校园里树叶外形以及叶脉造型,并指导学生通过判断颜色和光线变化,描绘出形态多样、色彩迥异的叶片。经过多次实践,提升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一年多来,参与走教的乡村教师不畏寒冬与酷暑,奔走在送教的路途中,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音体美教学正常开展,将小规模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开齐了、将乡村学校“五育并举”走“活”了。
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西吉县王民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李明明是一位音乐教师,也是教研员,承担7所村小的音乐走教任务。走教中除了进行示范教学外,还与受援学校教师结对开展“一帮一,师带徒”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随堂听课、评课议课等教研活动,互相交流经验,提高受援学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通过走教提高受援学校的教研水平,是提高走教工作生命力的关键。”李明明说。
“走教计划”实施以来,宁夏各地积极探索经验,不断拓展走教送课形式,扩大走教受益面。盐池县按照“双向选择、就近就便、统筹调剂”的原则,将走教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内容,强化顶层设计。红寺堡区要求走教教师做到“六有”,即有读书笔记、有工作计划、有授课教案、有听课记录、有教学反思、有工作总结,加强过程性管理。西吉县为每名走教教师建立了专项档案,完整记录走教教师工作情况,规范考核程序。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走教计划”是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别是音体美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相对匮乏而设立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县城和乡镇中心校音体美专业教师到师资不足的乡村学校授课,并向走教教师提供补助。
宁夏教育厅人事与老干部处处长张永丽表示,“走教计划”在宁夏成功实施,表明此举能够有效帮助偏远农村地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宁夏形成省级统筹、县级主抓、教学点落实的工作机制,促进中心校、教学点、教师三者联动,打好走教送课“组合拳”。通过送教持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引导城镇优质教师资源向乡村合理流动,并对原有教师资源进行合理再分配,一方面有效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问题,同时也为乡村教师传递了教学新理念,带动和促进县域内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张贺)
作者:张贺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