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早晨,位于香港宝马山的培侨中学内,虽已临近期末考试,但升旗队的同学依然提前赶至学校。
培侨中学元旦升旗仪式。
“正步走!”一声令下,升旗队一起迈起中式步操,向前行进。立正后,升旗队面向国旗敬礼,国旗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
这是培侨中学2022年第一场升旗仪式。作为香港第一批升起国旗的学校之一。培侨中学主教学楼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70余年,历经香港变迁,与共和国同龄,在维多利亚港湾景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培侨中学元旦升旗仪式。
过了今年元旦,升挂国旗将成为香港所有中小学上课日的常态。香港社会也正挥别过往一谈“国民教育”就畏难如虎的扭曲情绪。
过去受历史原因影响和有心人士引导,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长期缺失、通识课程受政治化误导。加上一些教师不负责任地挑唆示范,莘莘学子深受毒害,受煽惑、利用而走上街头甚至滥施暴力,成为乱港分子操弄的棋子和筹码。“教育病了!”香港社会近年不断发出要改革教育的呼声。
“刮骨疗毒”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已现曙光。
香港国安法落地实施后,香港教育迎来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新篇章。不仅长期污染三尺讲台的教协宣布解散,香港教育局也将备受诟病的通识教育科改革为公民教育科,不仅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同时也对港情国情世情都做了全面、客观、专业的知识界定和教学设计。
“相信随着香港教育界从政治化回归专业,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环境更大幅改善,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未来香港教育水平也有望跟国际大都会相称。”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说。
爱国教育长期缺失
穆家骏曾就读培侨中学。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回来后访港,在培侨中学亲手种下了一棵橡树。当时穆家骏刚上初一,这棵树苗也种在了他的心里。
穆家骏在为学生上课。
18年后,树苗已长成大树。穆家骏也从穆同学成为了穆sir,负责初中历史和高中公民科的教学。“培侨中学是一所传统的爱国名校,让学生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我们的价值就在这里”。
穆家骏说,过去香港基本只有爱国学校才会每周进行升旗仪式,其他学校最多只在国庆日或回归纪念日举行升旗礼。“有些学生连这样简单的仪式都没有经历过,他们怎么能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呢?”
要寻找这个问题的历史渊源,可以从上世纪50年代谈起。
1952年,港英政府一度修改教育条例,禁止爱国学校升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但很多爱国学校宁可冒着被打压、被破坏的风险也要继续升挂国旗。同年,港英政府又成立“中文委员会”,专门研究处理跟中国相关的教育内容,即语文、历史要学什么等等。
邓飞告诉记者,当时“中文委员会”发现,想要把香港人的民族意识、历史文化全抹去是不可能的,因此决定让香港所有涉及中文、历史的科目以及课外的德育教育必须有一个特征——“厚古薄今”,让学生只能尊崇历史文化上的古代中国,尽量不接触近现代的中国。这也为日后香港教育中有关中国内容出现偏颇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80年代,中英就香港问题开启谈判。穆家骏说,港英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开放区议员和立法会功能组别的选举,并引入所谓的“公民教育”。那时的“公民教育”有个特点是“去国家化”。
当时,港英政府面临一种窘态:不能说香港人是“英国人”,也不愿说香港人是中国人,在这种回避态度下,“中国”就缺位了。
20世纪90年代,香港教育界曾短暂提出过民族主义教育,回归之后变为国民教育。但到了2012年,“国民教育”一词竟被人迅速污名化。也是在同一年,之后备受争议的通识科开始列入香港高考必考科目。
莘莘学子深受毒害
2020年4月,一位香港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小学二年级常识科的网课,发现教师讲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这一课时,竟将鸦片战争的起因说成是“英国以帮助当时的中国禁烟为由出兵”。
如此歪曲事实的行为,引起社会哗然。
邓飞在教育界服务超过20年,对香港通识科了若指掌的他告诉记者,香港回归前通识科只是选修课,2009年开始列入必修课,2012年开始列入香港高考必考科目。然而自推行以来,其课程内容、评核方式等问题一直备受质疑。
新任立法会议员邓飞宣誓。
邓飞举例,一些学校的通识科各类教材常见如下内容:攻击“一国两制”;美化非法“占中”;激化香港与内地矛盾;一些反对派的政客、学者、媒体也利用通识科的教材和课程考试,堂而皇之把诸如所谓“违法达义”等极端政治观念灌输给了学生。
作为授课教师,穆家骏的感受更加深刻。他说,过去的通识科是只有参考书而没有教科书,老师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考书并制定教学计划,不需要经过教育局审核。“如此一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出版社,就会按照自己的政治立场,在编订参考书时夹带私货。比如当时使用很广的一版参考书,其编审人就是有‘乱港军师’之称的戴耀廷。”
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缺失、通识课程的政治误导,再加上一些教师不负责任地挑唆示范,让香港莘莘学子深受毒害。他们受煽惑利用走上街头甚至滥施暴力,成为乱港分子操弄的棋子和筹码。
穆家骏回忆说,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香港多间学校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极端行动,有学生“罢课”在校外组成人链堵塞交通,一些学校周围甚至还有暴徒打人、丢掷汽油弹,“我想当时整个香港校园里面,可以说是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大家根本没有办法专心读书。”
香港警方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修例风波”期间有1万多人被拘捕,其中四成是学生或青年。青少年问题的暴露,令香港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下降。穆家骏感叹,当时一些学校的弥漫着浓厚的政治气氛,甚至有老师趁机向学生灌输鼓吹“港独”思想,“那段时间,我们曾收到不少家长询问,希望将子女转入爱国学校就读。”
教育改革“对症下药”
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香港只有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才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落地实施后,不仅反中乱港势力狼狈为奸、长期荼毒香港教育的教协宣布解散,香港教育局也开始着手推动将国家安全概念纳入学校教育和管理体系。
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表示,2021年2月至5月期间,香港教育局先后公布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及15个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涵盖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学习进程,让学校了解如何通过各科课程内容将国家安全的不同领域有机结合,例如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学校可通过全校参与和跨科协作,整体规划相关科目的学与教安排。
2021年4月1日,香港通识教育科终于也迎来改革。香港教育局向中学发出通函,通识科被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将以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3个主题为核心内容,仍属必修必考,同时为学生提供前往内地学习的机会。
“这是对通识科的纠偏。”邓飞说,公民科的设计“对症下药”,一方面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另一方面对港情国情世情都做了全面、客观、专业的知识界定和教学设计。
香港要培育爱国治港的优秀人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香港教育局2021年宣布,通过多元模式,包括培训班、讲座、内地交流团等,加强教师对国家发展和内地教育政策的认识。由2020至2021学年起,为新入职教师及所有在职教师提供有系统的培训,并优化教师符合晋升要求的培训,迄今已有超过1.3万名教师参与其中。
教育局还规定,从2022至2023学年起,所有公营学校新入职的教师,须在香港基本法测试及格方可获考虑聘用,首轮测试将于今年1月举行,并将循序渐进推展至全港其他学校。疫情之后,香港教育局将要求新入职的教师前往内地进行3至4天的交流,通过与内地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企业的参观或一些文化项目,对国家有更全面的认识。
从政治化回归专业
对于政府一系列新举措,穆家骏表示了支持。但他也指出,公民科的内容涉及不少法律基础,尤其是比较艰深的香港基本法条文,不少教师并非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法律知识掌握未必足够。政府需要通过相关培训,帮助教师透彻了解有关课题。
“教育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邓飞坦言,目前通识科改为公民科内容暂时仅限于高中,至于初中、小学该怎么改,还没完全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课程纲要。“刮骨疗毒”任重而道远。
元旦刚过,香港各中小学校学期已临近结束,但穆家骏却没有时间休息,他正为自己的论文答辩忙碌着,研究的课题正是香港教育改革。
穆家骏说,在整个香港教育过程当中,价值观形成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中三、中四(初三、高一)的时候开始慢慢建立,要真正转变部分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他依然对教育的未来感到乐观。“现在多了国民教育、认识国情的元素,我想对于学生的成长、他们价值观的建立都很有帮助,他们未来的路也会比以往走得平坦了。”
1月3日上午,邓飞完成立法会议员宣誓,正式开启为期四年的任期。他告诉我们,随着“教协”解散,香港教育界开始从政治化回归专业,市民对教育专业的信心也有所回升,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环境更大幅改善。
邓飞希望,能在其任期内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落实,推动香港教育局在重整教师队伍,重整社会对教师专业操守的信心方面,更加透明和高效。他表示,香港教育的未来,是要打造一个国际品牌,不仅要引进更多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更要“走出去”,把香港的课程推到国际上。“香港如果要保留国际大都会的地位,它的教育水平就必须跟国际大都会相称。”
【本栏执行】南方新闻网驻港记者、南方日报驻港记者
【采写】陈晨 陈彧
【摄影】许晓鑫 朱洪波
【作者】 陈晨;许晓鑫;陈彧;朱洪波
今日香港地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