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1/03/01-20-00-26159.mp3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深圳地处珠江口,水产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一种历史悠久的著名水产行业蚝业,独树一帜。蚝业,是从事蚝苗采集、种养、育肥、收获、加工等一系列作业的水产产业。蚝,主要生长在变幻无常的大海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很大程度上靠天气和潮汐吃饭,于是在历史上就形成了许多蚝业相关的民俗文化。
沙井蚝事之蚝田记忆
◎廖虹雷 彭全民
宝安地处珠江口,水产资源得天独厚。此地产生一种历史悠久的著名特产水产行业,即蚝业,独树一帜。
蚝业,是从事蚝苗采集、种养、育肥、收获、加工等一系列作业的水产产业。蚝,主要生长在变幻无常的大海里,无论古代抑或现代,很大程度上靠天气和潮汐吃饭,于是历史上形成了许多蚝业相关的民俗文化。
①蚝田。 蚝民说道:“海水无边,蚝田有界。”我国北起辽宁大连,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然而宝安蚝最佳。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嘉庆《新安县志》记载:“蚝,出合澜海中及白鹤滩,土人分地种之,曰蚝田。”宝安传统人工养蚝水域,多数养殖附石而生的石蚝,土称蚝塘;古代的竹蚝则插竹海边养殖,俗称浮田。
蚝民在宽阔的海面,要想在潮涨潮退时能认出自己的蚝田和行船方向,必须找一些陆地目标作为测定方位。这种测定方位的方法,叫“打山口”。
宝安的蚝田分釆苗区(福永)、生长区(后海、前海、小铲)和育肥区(沙井)。1949年以前,每片蚝田有塘主。每个蚝塘插上许多竹竿,分隔成一个个方格,方格间有八壬(成人两手掌伸直长度为一壬)距离,以方便使用船只放蚝与收蚝。过去在沙井蚝塘育肥蚝,每人每艇要交给塘主租金,比如每艇4人计算,共交44元港币。
唐·刘恂《岭表录异》载,东晋时期沙井周边的先民就已“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把采蚝食蚝作为生活生存的一个经济来源和途径。到北宋时期,沙井先民已开始了“插竹养蚝”,掌握了“并海施竹牢,掇石种其间”(宋•梅尧臣《食蚝》诗)的蚝养殖方法,使沙井的养蚝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沙井附近海域已形成一片片的蚝田。明万历年间,沙井蚝民从珠江口发现一艘古代沉船的大批陶器,上面长满又多又大的蚝,便发明了用缸瓦陶片作附作器养蚝的方法,蚝业产量比过去的“插竹养蚝”方法翻了一番。蚝田面积和范围,由沙井海域扩至下游福永附近的白鹤滩海域。至清朝中期,沙井的蚝塘面积进一步扩展延伸到固戍、西乡、后海和流浮山一带,蚝田面积和产量达到空前的规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沙井蚝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57年,沙井蚝民的牡蛎养殖面积达6万多亩,鲜蚝年户量达7.2万多担,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58年,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表彰大会,获得周恩来总理颁发的奖状。
②蚝房。 蚝为牡蛎科,属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牡蛎常栖息固着在低潮线以下的岩石上或深至10多米的海边岩石上。由于它们是互连结生在一起的,一蚝一房,所以称为蚝房。多个蚝房叠加长在石上或水泥柱上,恰似一棵棵“蚝树”。
沙井蚝的生理结构主要有蚝壳和软体两个部分。蚝壳是外保护器官,兼有摄食、呼吸、生长等间接作用。两片壳以韧带和闭壳肌联系起来,能开能合。壳分三层,表面是角质层,中间是棱柱钙质层,内层叫珍珠层。软体即蚝肉,内有鳃、唇瓣、生殖腺、闭壳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结构。牡蛎为卵生型,体外受精。从卵子在海水受精,孵化成蚝苗黏附着附着物上,育成蚝仔,再长成成熟生蚝,需3至4年时间。沙井位于珠江口东岸,咸淡水适度,温度适宜,浮游生物非常丰富,很适合牡蛎生长。相传明代时期,沙井步涌蚝民在海域采得一只壳体有3尺见方的蚝,清乾隆年间,沙井大村一位陈姓蚝民,在自家蚝田齐胸深的海水中,摸到一只带壳一尺见方足有10多斤重的沙井蚝,开出的一房鲜蚝肉达3斤多重,堪称“沙井蚝王”。
(作者廖虹雷为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彭全民为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监事长、文物保护专家)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