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玉律社区醒狮训练场中,队员们正在排练。
玉律醒狮队的许多成员都是从小开始学习舞狮。
热闹的锣鼓声响起。一只黑白相间的醒狮一跃而起,跳上高桩,开始“上山采青”。它时而单脚探路;时而来一个倒挂的壁虎动作;时而眨眨眼睛,站立四处张望,寻找山崖里的食物。随着鼓乐越来越激昂,醒狮为找到目标而激动得浑身发抖,连续跳跃。最后,锣鼓声收尾,醒狮一个跟斗翻越下了高桩。在短短十分钟的醒狮表演中,一只神采奕奕的狮子精气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光明新区玉律社区醒狮训练场中的一场演练,也是不久前玉律醒狮队在广东省龙狮锦标赛中参赛项目的精彩再现。这次比赛中,玉律社区醒狮队荣获总成绩第二名,仅次于佛山黄飞鸿醒狮队,在高桩南狮B组规定套路中荣获第二名,在高桩南狮B组自选套路中荣获第四名。
当围观群众沉浸在精彩炫酷的表演中时,只有玉律醒狮队的队员们自己明白,为了做出连续飞跃4米再180°转体上桩等高难度自选动作,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
醒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玉律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据统计,在公明办事处活跃着6支技艺比较高的醒狮队伍,人数超过150人。根植本土的醒狮文化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又该如何传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玉律社区,以玉律醒狮队的发展为样本,进行了深入挖掘。
16个高难度动作征服专业评判
转过玉律社区居委会的一角,远远就看到几头颜色各异的“狮子”趴在铁丝网上。这些曾经在舞台上辉煌的“主角”们,“退役”后被醒狮队拿来用作了装饰。
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场地就是玉律醒狮队的日常训练场。场内最引人瞩目的是高低错落的21个高桩,高桩下面垫着厚厚的海绵垫。训练前,队员们要从旁边的库房中抬出锣鼓放好,扛出威风凛凛的大旗插上。训练开始后,锣鼓一响,四周团团围住的居民楼里,马上有人从窗户中探出头来观看,或者干脆围拢在训练场周围。
就在这里,玉律醒狮队练出了参加广东省龙狮锦标赛的高难度动作。面对来访者,队员们将这套参赛动作行云流水地演练完成后,玉律社区醒狮队教练曾国飞评价队员们比参赛时发挥得更好。
“主要是不紧张了。这次是狮队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专业比赛。我们是以积累经验为目的的,没想过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曾国飞说。
一名参赛队员回忆,比赛时下过雨,高桩上有点湿滑,“我们的醒狮上去后,大家都提着一口气。”最终,玉律醒狮以16个高难度动作征服了专业评判们。这套专门为比赛而设计的动作,比如连续飞跃4米再180°转体上桩等动作只有非常少数的队伍能够做出来。
平时表演做十个高难度动作就够了,但为了参加比赛,玉律醒狮队一口气给自己加到了16个高难度动作。为了这套动作,队员们连续训练了两个月。临近比赛那几天,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大家都在一块练习。
高桩表演迎合了市场需求
当知道比赛结果后,玉律醒狮队的武术教练曾国辉当场就湿润了眼睛。1959年出生的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这一植根本土的传统项目有着特殊感情。
据了解,公明醒狮艺术表演活动源远流长,自明、清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舞狮表演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每逢春节、元宵等节日必有醒狮助兴。
曾国辉回忆,自己很小就开始舞狮、舞麒麟,“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与发达的网络,农闲时间,大家最热爱的娱乐便是舞狮,一有空就聚起来自娱自乐。村子里大大小小居民基本都会舞狮。一到过年,从初二到正月十八左右,大家就走村串户进行表演。”
这种自发的聚合带给大家物质娱乐生活贫乏年代少有的精神粮食。
2000年,玉律社区成立了醒狮队。1977年出生的曾国飞是这批成员之一。当年一同练习的一两百队员们,现在只剩下他还在玩醒狮。在这中间,因为教授舞狮的老师傅身体原因,玉律醒狮队按了暂停键。直到2008年,在曾国飞和曾国辉联手下,玉律醒狮队重新迈开了步伐。每年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玉律醒狮队都会上街下乡,为群众助兴,除了公明片区,足迹遍及松岗、南山、福永、沙井等地。
作为醒狮队中的“老人”,曾国飞和曾国辉有时会跟年轻的弟子们聊醒狮传统的变迁。
在曾国辉的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时更多的是玩大头狮,“还要配个大头佛在旁边,这是传统的地狮,玩高桩的很少。”他指着场上的一个狮头,“现在厂家在狮头制作上也根据时代不断变化。比如相比以前的大头狮,现在的醒狮没有牙齿,狮背也没那么长,显得更加年轻好看。重量也由以前的10多斤减少为现在的五斤左右。鼓乐方面,以前打的是三星鼓、七星鼓,现在更多的是18路鼓。”
此外,在传统大头醒狮表演中,如何采青也有不少讲究,比如蛇青不能从正面吃,蟹青要先吃前面两个钳,还有蜈蚣青等。
对于从2000年开始练醒狮的曾国飞来说,现在自己教给徒弟们的东西与师傅当年教的差不多,“都是高桩表演,变化就是难度更大了。”跟师傅比,年轻的曾国飞赶上了互联网的好时代,这是他的另一个“师傅”。有时看到一些世界级的赛事中比较精彩的动作,曾国飞会和队员们一起研究怎么移植到玉律醒狮队伍中来。
舞狮除了做难度动作,也要生动表达出醒狮的喜怒哀乐。“比如发现青在眼前,但是前方有悬崖,不知道哪里能跳过去,吃不到嘴里,这时舞狮的人就要做出怒的狮形,躁动,走来走去,最后试探成功后,跳跃比较高兴的时候,狮子就要眨眼睛。”曾国飞说。
高难技术背后凝聚队员多少汗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令人震撼的技术背后,凝聚的是队员们耕耘不止的汗水。
每天早上,队员们5时起床跑步、压腿、扎马步、练习蛙跳,平时训练早中晚各一个半小时。在比赛前那段时间,几乎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是在不断地练习。
在练习舞狮的过程中,拉伤、脱臼是常有的事,有时为了练好一个动作,要练上百遍,甚至多次从高桩上摔下来,爬起来披上狮皮就要继续上桩,摔青了擦一点红药水,摔疼了揉搓一小会,咬紧牙关继续上。有时,一个动作老是练不到位,队员们会自己跟自己生气、较真。
瘦小的郑海辉和壮实的李扒陆一个是狮头一个狮尾,两人是合作了五六年的默契搭档。按照行业内的话来说,李扒陆的马步稳,下盘扎实,力气也大。狮头要做形态,需要力气,也十分辛苦,一个正常人没有练过,根本坚持不了多久。郑海辉尽管看上去比较瘦小,手上劲可不小。“不过就算是我们,一个月不练就不行了。”
“连续飞跃四米一百八十度转体上桩”这一高难度动作难倒了不少狮队。但在无数次摔倒爬起后,郑海辉和李扒陆做到了。在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在参加广东省龙狮锦标赛的10多天前,一次练习中,郑海辉从桩上摔了下来,手臂脱臼。这让教练忧心不已,甚至想过不去参加比赛。郑海辉说,自己不甘心,“练了那么久,大家那么辛苦,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最终休养了几天后,郑海辉重新出现在练习场上。
默契是狮头和狮尾必须具备的条件。郑海辉和李扒陆这对搭档在一起已经五六年了,“一说就懂。比如一个动作,要飞跃到哪里,在桩上哪里是落点。”
而参赛的队员中,除了两名舞狮队员,还有镲手、鼓手、锣手。表演中,观众的眼睛几乎都会紧盯着场上的舞狮身影,而很少注意到场上的灵魂——鼓乐。曾国飞介绍说,鼓手是整个舞狮队伍中的灵魂,“鼓手需要随时看着舞狮动作的变化来击鼓,每一个节奏都要敲在正确的时间点上,同时锣手与镲手也需要根据鼓点来敲打节奏。”
在别人眼里,鼓手曾嘉焕很有悟性,打得快、一教就会。此前,曾嘉焕也练过台狮,深知苦练内容的重要性,“狮头狮尾要先感觉,加上狮皮再做动作,做狮形,再配鼓乐,然后慢慢改动作,不能上去就增加难度,这样很危险。高桩不是想上就能上的,需要先在地下苦练,练习一两个月之后才能上桩。根据舞狮人的体能、基本功、悟性不同,练习高难度动作所花费的时间也不一样。”
队员们的默契也来自于专心。平常幽默风趣的教练一到了场上就变得十分严肃。“不应失手的地方失手,就是不专心。”对于这种不专心,曾国飞有时会给予围着高桩跑圈的惩罚。
“喜欢舞狮,就不觉得苦”
玉律醒狮队的许多成员都是从小开始学习舞狮,此次参加广东省龙狮锦标赛的主力队员中,郑海辉、李扒陆、曾嘉焕、曾子锋便是如此。“狮头”郑海辉今年28岁,12岁那年他加入了玉律醒狮队。“狮尾”李扒陆今年24岁,11岁那年参加了玉律醒狮队。鼓手曾嘉焕今年22岁,14岁加入玉律醒狮队,先后练过镲、舞狮、跳台狮,最后确定为鼓手。
用曾嘉焕的话来说,自己会参与醒狮队伍,也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我很小的时候,舅舅在这边教过舞狮。狮头就放在我家里,我经常会抓起来玩,有表演也会跟着去看。”
小时候的痴迷随着年龄的长大变成了不断地专研。曾嘉焕会经常在网上看高水平的狮王争霸赛,戴上耳机听鼓乐,听到激动的时候,手指会不断地跟随鼓点在桌上敲打。有时,听完后还很激动,曾嘉焕会叫上其他的乐手一起交流。一次,他特意跑到香港看了一场高水平比赛。此外,曾嘉焕还加入了鼓乐、龙狮联盟等几个不同的微信群,里面有不少马来西亚、澳门、佛山等各地的好手。
曾嘉焕在不断追求创新。对于传统和创新,他认为,优秀的传统部分要保留,“不然有些含义就没有了。也需要吸收一些创新的东西。”在他的观点中,好的鼓乐应该是鼓点能压得住,能够给人一种力量、震撼的美感。
实际上,曾嘉焕和几个伙伴还想过学麒麟,但找不到人教,“村子以前舞麒麟的人要么去世了,要么很老了,手脚也不灵活。就像醒狮中有鼓手,麒麟中的灵魂是喇叭,这门技术在我们社区已经算是失传了。而且麒麟有更多的讲究,这些都难以恢复。”
曾国飞告诉记者,玉律醒狮队目前有30多名队员,最小的队员今年8岁,队员中三分之二是玉律社区本地居民。“舞狮的日常训练非常系统也非常辛苦,队员们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体能、动作和形态等全方位的训练,大家都是业余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业,却每天都坚持聚在一起,刻苦训练,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醒狮,这点我十分感动,也十分欣慰。”
在读高二的曾子锋是狮队中的镲手。在他不少同学眼中,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于学习和兴趣爱好,曾子锋认为这并不矛盾。但显然,为了这个兴趣,他要比其他同学投入更多的精力,早上,当同学们还在睡觉时,他已经早起开始晨练;晚上10时,当同学们进入梦乡,曾子锋要开始完成自己的作业,“喜欢舞狮,就不觉得苦”。
将醒狮文化传承下去
就在玉律舞狮练习场一百米的距离,有一所玉律小学。狮队中8岁的队员就来自这所学校。
郑海辉有时下班后会特意绕到学校去看看自己的徒弟们。当小小的徒弟们从学校奔跑出来,冲着他喊师傅时,郑海辉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自己练了那么久,现在可以将醒狮这一传统文化技术传承下去了。”
“村里每年有一定的经费,可以购买器材。但最关键的是人才,对舞狮感兴趣,身体素质好,能坚持下来。”曾国飞告诉记者,社区有不少居民希望将孩子送到狮队来,“但是如果孩子不是心甘情愿,是被抓过来的,往往坚持不下来。”
现在,这项古老的传统文化项目在向校园推广。王婷是玉律小学校长。2014年,她刚到玉律小学后没多久,就被玉律舞狮给震撼到了,“学校体育节开幕式上,我们请了玉律醒狮进行表演。当时就想,这种传统文化的东西应该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了解区域文化,从而产生文化认可。”
为此,王婷找到了玉律社区书记等人,双方对于玉律舞狮进校园的事一拍即合。“经费没有问题。学校有40多个社团,但醒狮是一项比较特殊的项目,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需要师傅手把手教。现在的醒狮教学偏于成年人,狮队正在研究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以期未来让更多孩子喜欢这项传统文化。现在处于一个起点阶段,希望把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小种子。”
公明办事处文体中心李苏告诉记者,以前在公明办事处范围内活跃着10多支醒狮队,有些是企业、个人组建,现在还有6个社区保有醒狮表演。
“醒狮在广东地区比较有群众基础,很多年轻人喜欢去学,但它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难题,至少要学两到三年才有微效。很多年轻人坚持不下来,比如上学了、或者搬家了就放弃了。”李苏坦言,关键还是在人才的培养,“下一个学期,我们将以玉律小学为试点,继续实施进校园的活动。此外,狮队也需要走出去多看,开阔视野。要坚持的是老一辈的精气神,一种执着精神,也要有创新。”
据了解,为了让公明醒狮达到更高的水准,公明办事处还计划邀请醒狮专家到公明来面对面手把手地授课,拟通过专业地、系统地对公明的醒狮队伍进行培训,保持醒狮传统表演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公明醒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走出去,狮队成员们也十分渴望期待。“我们现在是业余的,只有多参加专业赛事,通过磨炼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把玉律醒狮这块招牌打得更响,也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为储备人才提供基础。”曾国飞说。
在玉律醒狮队,来自各行各业的教练、队员们出于兴趣聚集到了一起。对于未来能否走市场化道路养活狮队,曾国飞也坦言,尽管有一些零星的商演机会,“但这种还不足以支撑狮队市场化。”
上一篇:深圳到香港机场的交通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