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高三学子们
高考时间仅剩下98天了
高考的冲锋号角已经响起
十余年的求学之路
即将迎来关键节点
98天,不长不短
还有时间奋斗
还有无限可能
拼搏98天
在六月放飞梦想
浙考君将陪你们
一起赶考
如果说一轮复习是让大家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那二轮复习则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
不仅要啃透课本
更要回顾一月选考的难点,易错点
吃透真题、统揽全局
省内各校老师为大家来助力
加油✦
英语
浙江省温岭中学钟影萱
2022年1月浙江省英语高考卷试卷严格遵循《考试说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全面考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的材料大多选自外刊杂志和英文原版书籍,题材广泛,文体多样,语言优美。试题结构稳定,设题科学严谨、难易适中。试题注重基础,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全卷话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展开,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语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归纳、分析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考后反馈发现,听力部分难度较低,主播语速偏慢,发音清晰。阅读失分主要集中在29题,重点考察阅读的理解和推论。七选五的最后两题,尤其是35题对学生来说为难点,部分考生忽略了下文的衔接和逻辑提示。完型错误大致集中在41题、42题及48题,表明学生对上下文联系、语境的理解及推理能力还有待加强。除此之外,没有准确辨析相近单词的意思及部分词汇的熟词生义也让考生失分。语法填空虽没有考查生僻语法知识点,但由于个别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在理解文本这一层面对学生来说有困难。57题及62题的失分率较高,对考生们分析长难句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应用文写作部分聚焦中西文化交流主题,是多种文体的结合。考生在活动名称及活动内容定位上不够准确。部分未注意到题干强调的国家间交流活动,也有考生忽略了作者与写信对象之间的朋友关系,个人收获部分未体现互动与交际。考生反馈在读后续写文本阅读及思路构想时花费时间较长,无法很好得用上自己积累过的语料。
综上反馈,学生们可以在二轮复习时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单词、短语、句型结构、语法、功能和话题等等。其中单词和语法部分需要学生不断精进,查漏补缺。单词可根据“艾宾浩斯记忆周期”理论,按照功能分类,把没有掌握或还模糊的单词拎出来按计划复习。听力、阅读、写作词汇的要求各不相同。听力词汇要反复朗读,结合口语语境;阅读词汇只需认读,快速反应中文意思;写作词汇则强调拼写正确,灵活运用。这一阶段的词汇复习重点要落在高频词汇和短语固定搭配,同时还要注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词汇辨析。
除此之外,高考中的语法考察方式较为灵活,但知识点并不生僻,这也要求学生在逐个击破考纲考求的语法点的同时更加关注历年真题中语法项目中的热点和难点,做好错题本的积累与整理,反复、多语境进行训练。
2.保持输入,有效输出。
语言学习需要持续的、高质量的输入。在输入量足够大的基础上,辅之针对性的输出,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及敏捷的思维,进而提高理解、辨别、推理能力。在听力方面,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高考听力真题的短对话或独白,进行精听,完成句子听写。泛听建议以兴趣为导向,以TED演讲、纪录片、播客为主要输入材料。
在阅读方面,学生要在假期充分利用各类外刊资源,广泛阅读不同话题及文本的材料,关注文章主旨信息和作者观点态度,尝试推测生词词义并积累写作素材。这一阶段的做题不能只强调题量,而是精准聚焦常常失分的考题类型,例如阅读的主旨概括题或完型的词组辨析题,有目的的练透。学生不仅需要做对,还要观察出题方式,正确选项是如何进行同义替换,错误选项是用哪些表达迷惑考生。今年首考,无论是应用文和读后续写都强调了文化、交际、语言的真实有效,更加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写作方面除再次整理并消化笔记、范文外,更强调要走出“模板”与“套路”,在语境中准确地、灵活地使用亮点表达。
勤反思,多总结。
Energyandpersistenceconquerallthings.
政治
杭州外国语学校张松玲
本届高三是使用老教材的最后一届,但在新课程和新教材改革的“双新”背景下,2021年政治首考选考试题已经有“春风拂面”的清新,新课程的理念随处可见。
一、情境创设的生活性——考生备时政
情境是有情之境,学生“入境”才能进而“生情”。本次政治首考卷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建构情境与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关系。在情境中提炼观点,在考试中考查能力。比如判断题7“我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并向全球直播”、选择题11的“碳达峰、碳中和”、选择题19的“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综合题38的“燃煤发电市场价格”等情境都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与社会现实,或远或近。笔者发现选考试卷命题往往是以“成人年的视角来考即将成年考生的观点”,所以考生要以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去了解国际、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重点事件,在最后冲击阶段,应该继续关注中央新闻,国内外和浙江的大事。
二、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考生备知识
“综合探究”内容是新教材的亮点,它是单元理论知识的整合、深化和拓展,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目标指向。但这种综合性不仅仅局限于“综合探究”的教学,于是如“单元”、“项目学习”等系统论的名词脱颖而出。在这次首考试卷中,笔者看到有些组合、重构的学科内容综合在一个试题中。如选择题35的题肢来看:A.陈某已获得糖果所有权,带到超市门口不构成偷窃(涉及第一单元知识点是“财产权中的所有权”);B.超市侵犯了陈某的隐私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涉及第一单元知识点“人身权中的隐私权”)C.陈某以名誉权受到侵害提起诉讼,须承担对其主张的举证责任(涉及第一、四单元知识点:名誉权、举证责任)D.陈某既可以在白沙区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在H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涉及第四单元知识点管辖)。所谓“综合”,是对事物各个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整合。在最后攻坚阶段,考生要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实现综合的“探究”(应试)。
三、任务设计的丰富性——考生备规范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强调学习任务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试题上可以表现为设问形式的多样性。如综合题38第一问,谈谈你对“扩大燃煤发电市场价格浮动范围的改革”的认识(认识类),第二问简析“扩大燃煤发电市场价格浮动范围的改革”的原因(原因类)。综合题39,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势的(体现类)。综合题40,运用美国利益集团活动方式的知识,阐述“军工复合体”是如何干预政治的(措施类)。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一定的答题规范,学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应用典型主观题答题模板和精准政治术语,否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四、呈现方式的开放性——考生备思维
2021年新教材的首次学考卷第32题第一问:以上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路径。请选择一种观点,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加以评析。试题开放性的一个导向是:新课程关注学生个体的创造思维。在2021年首考选考卷中虽然没有很直接的开放性试题,但选考考查学生思维张力的要求可见一斑。如选择题31,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滚铁环》(作者:王永琦)哲学寓意相通的是。学生要正确选择D,首先要认真看漫画,读懂漫画表面现象后深刻的寓意(漫画的主题),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如漫画标题、画中的语言,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第二步联系教材,找准切合点。第三步准确作答。在“画面要看全,褒讽意在先,深入抓题旨,联系教材选”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自主思辨中感悟真理的力量,生长了思维的活力。考生在下一阶段的备考中,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训练。
最后,笔者想对高三学子说:充分备考,轻松上阵,再创佳绩。
历史
温岭市松门中学林作兴
“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是高三备考的军规。认真分析总结在1月选考中的薄弱点和失分点,对于调整下一步的复习备考策略和提高复习效率极具参考价值。
一、学生的薄弱点和失分点
根据平时学生测试情况及1月考后反馈,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于:知识点掌握不够、粗心大意、审题有偏或不清、材料理解有误或不细致、分析视角狭窄、史论结合不够(大而空)、语言表达不专业、没条理、字迹潦草等等;薄弱点主要集中于:知识记忆和理解不到位、某种题型和问法不习惯、思考的方式和方法有偏差、表达规范性不够;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不能够有效统一等。
二、学生的薄弱点和失分点给二考复习带来的启示
学生的薄弱点和失分点主要体现在: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能力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高三师生在二考复习备考中有所侧重,进行有效复习、精准复习。
(一)顺应课程改革,渗透素养为转变
选考卷以素养立意,这就要在课堂立意上,要从以往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
例如在复习战争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地图,将文本知识图片化。1月真题卷第22题是一道十分典型的考查“时空观念”的题。这题“干”倒了很多学生。有的学生说:“我知道这题考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敦刻尔克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我就不知道了。”
二考复习中,可以让学生基于重要城市(人物活动、战役)、时间的考点,建构时空体系,将文本知识立体化、体系化,从而避免知识的碎片化,防止能力与素养培养的空心化,使核心素养真正入题落地。
1月卷十分注重考生的史料解读、信息提取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二考复习过程中牢固树立史料意识,着重培育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意识。在解读史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运用历史概念去解读史料;
2.完整地解读材料里的一切有效信息,包括引导语;
3.注意史料的主旨思想;
4.注意史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史料对结论的证明力;
5.特别关注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空信息和背景,史料的出处、作者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史料正文的标点符号(特别关注省略号前后)等。
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还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切记“孤证不立”。
(二)扎根教材内容,变式挖掘促发展
1月卷中很多题目都源于教材,教材是试卷命题的发源地。教材中的许多片段,包括导语、标题、子目、资料卡片、图片、表格等,很有拓展、开发和挖掘的余地和空间。
在二考备考中,学生应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每一专题每一课每一子目的编写意图,熟悉知识结构及内在逻辑,深挖教材中的潜在资源、隐藏资源,从新角度探索问题、重组知识,变换原因与结论的视角,尝试用结论反推原因,从历史表象去探究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二考学生来说,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把握,也要关注教材补充材料和“边角料”。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通读教材:明确读什么(主干、导语、资料卡片、图册等,重点是不熟悉或不会的);以题带读(薄弱点放大成线、面,将教材中的陈述句改为疑问句);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梳理整合要做到“点透、线通、面全”。
2.按考纲条目读:在一考的基础上,对照《考试说明》逐条筛选已知和未知,明白考点的深度和广度,对照历史史实,结合基本的历史要素(何人、何时、何地、过程、原因等要素)进行记忆和复习。
3.按高频考点读:二考学生应当认真剖析以往真题卷特别是高频考点,并对其进行再反思,对问题进一步拓展,从旧问题中提出新问题,领会命题意图,从而把二考备考与考试无缝对接。
(三)夯实基础知识,精准备考求迁移
答案都是你见过的。不少同学平时只重知识积累、轻能力提高,被动识记,习惯于死记硬背,缺少主动思考和理解,从而导致了知识迁移能力低下,出现会背但写不出的尴尬局面。学生可以根据一考复习的薄弱点,关注选考的“高频点”、学习的“困难点”、知识的“联系点”,设计一些高立意、小切口、大跨度、指向明确的问题链,整合不同模块中同一时间(地点、人物)、同一答案不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拓宽和引申问题,以点到线再到面,梳理主干知识、理清薄弱知识、明确关键知识。
此外,二考学生还应当在一考复习的基础上,建立错题集,对高频考点、易错点进行针对性默写,全方位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意答题规范,寻求“增长点”;审题必须“精准”,不要“凭想象”;表述必须“规范”,不要“随意化”;书写必须“清晰”,不要“糊潦错”,不要在“阴沟里翻船”。
地理
浙江省温岭中学地理教研组李倩倩
2022年1月浙江选考地理卷命题思路,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紧紧围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考查内容涵盖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试题情境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抽取蕴含必备知识的实际问题进行精心创设,进而设计问题、编制答案。而学生这边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从部分学生对于选择题的反映看来,前20题的2分题失分较多,尤其是人文类的题目;另外从评卷方面反映过来的情况看,学生完成得不理想,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于2015年后两考分开的历次试题。
试卷中的农业地膜覆盖、生态服务价值、湿地开发利用、调水工程水源区保护和生态移民、国际碳关税和清洁能源开发、能源市场结构变化等试题,注重引导考生认识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如28题(2)“征收碳关税”对工业品出口的影响;这题关键是理清思路(韩国为出口导向型半岛国家),思考两个问题:①韩国为什么是出口导向型国家?②出口的工业品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思考清楚答案就有了。(3)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工业布局优势。理思路: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生产协作的地域联系。虽然该题以韩国工业创设的情景材料,但实际上产业链和碳关税是近两年我国经济界的热门词汇。
29题是考能源和交通运输的主干知识,题意体现了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确保能源供应的绿色、安全。三个小题设计了“中俄输气管道的安全性”,“利用大庆油气藏储存天然气的可行性分析”,“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天然气市场的影响”。这一真实情境,结合“气象气候、人地关系、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围绕东北地区气温特点,分析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影响,利用油气藏建设储油库的区位选择等问题,体现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问题情境创设,引导考生学会梳理出地理实践与学习生活探究时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彰显出地理学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四大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命题专家力求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融入到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而现在的学生恰恰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于现实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问题思考甚少,因此不能很好应用地理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比如选择的5、6题组“5.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主要原因为:A.海运价格下降B.国际市场需求大C.土地资源丰富D.劳动力数量增加”从农业区位的决定因素来说直接确定B选项,从审题分析“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可以排C、D选项,巴西成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与A选项关系不大,倒是与中美贸易战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说明了市场因素的影响。9、10题组关于“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9是城市空间的同心圆结构问题,这对于见过高铁新城的学生来说是就比较容易了。还有21、22题组关注我国人口问题,涉及劳动力与产业升级、老龄化与城市群等。
自然地理的考核主要体现主干知识,第4题考风化作用的景观图;第11、12题以北美地区为例的自然带;第13、14题是多年未出现的北印度洋的洋流和季节变化;第15题考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内容直接来自课本;16题气旋的方向;17、18题组考地质构造;19、20题组考地球运动的应用,是历次同类试题中最简单的;23题的3S技术;25题大气散射作用现象选择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和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这个组合选择难度不大,①是课堂讲到最多的散射原理例子,②霞的形成在新的湘教版《3.2大气受热过程》这节正文前的探究中作了详解。总体来说自然地理部分的选择题难度较以前低,而人文地理选择题对知识层面和认知水平要求更高。今年1月的地理试题,更注重能力的考核,这些能力包括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2、调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比较、判断、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4、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5、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
浙江省温岭中学周静涵
“老师,我有点没来得及做完。”“就等着我拿三位数吧!”“感觉有点难。”在选考结束当晚,我几乎同时收到这样三条来自学生的反馈,这三位学生的日常成绩其实也在伯仲之间,都属于信息学科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同学们陆陆续续的反馈中,学生们对本次选考试卷的直观感受就是“选择题难度适中”、“题干有较多时代背景”和“15题做起来比16题难”。
在进一步了解试题之后,我认为学生的即时反馈是能够直接对应到试题情况的。例如学生反馈问题较多的14.15两题,多媒体软件操作和排序算法都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从新课到复习对其进行了无数次的讲解、练习和分析,但是遇到选考试题这种相对灵活的应用,还是有很多同学会在考场上头脑混乱、束手无策。这既体现了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不够扎实的问题,也提醒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解题中能否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真正学会“解题”而不是局限在“做题”,题目的变换无穷无尽,而我们在短暂的复习时间里能做的题是有限的,如何带领学生跳出题目“舒适区”,是二考复习提升中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再详说同学口述的具体问题。在14题中,同学们对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提出了较多问题,第一小题涉及Photoshop软件操作,几个选项中涉及的工具操作都有在课堂上讲解并让学生操作过,但在加上背景图层这一限制条件之后,还是有许多同学无法清晰判断操作结果;而第三小题的操作要求与日常做过的练习相比稍显陌生,也有很多同学出现了不知所措、多写不必要的步骤或少写必要步骤的情况,这都体现出大家对多媒体软件操作带来实际效果的不确定,在这类问题的回答上,就非常容易摇摆不定,最终产生失分。
而15题是一道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算法题,单看每个步骤,部分数据排序、双指针作用的有序结合,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有迹可循,但是哪怕是再熟悉不过的冒泡排序,在对比较交换部分稍作修改后仍会有小部分同学答不出来;第三个填空中的双条件,遗漏其中一个的同学更是不少,这些问题都有很强的综合性,整道题的代码量也比较大,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即使是平时算法能力不错、能够基本读懂整个算法的同学,也很容易出现条件遗漏或是细微的错误,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这都需要我们在复习做题的同时,做到基于题目但高于题目,进一步提升自主应变的答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对于基础部分就失分较多的同学,一定要调整好状态,稳扎稳打,补上基础漏洞;对于时间明显不足而失分的同学,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提升速度;对于平时能力较强但得分不理想的同学,更找出薄弱部分和失分原因,早日找到自己在应试中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
常山县紫港中学徐立军
从参与高考的时间来看,通用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每个与通用技术有关的人都在思考: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主要研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回归教材的话,会有一个答案:技术不同于科学,技术侧重于实践,侧重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从选考本身的角度来看,它必然要起着一个引领的作用,即通过真实情景引导一线教师与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设计思路都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掌握了这个思路,对通用技术选考解题可能起着拨云见日的作用。
一、2022年1月通用技术选考555芯片控制的实际情景分析
真题回顾:2022.01第13题
本题是非常典型的利用555芯片进行系统控制一道题。首先我想说,从一线教师或者学生的角度,我们必须熟练地提炼出其中的“真实情景”,这个真实情景是与控制手段无关的,而是生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真实情景:
利用报警指示灯V1的发光来提示电路过载现象。
2、报警灯的触发:
对于任意一个报警指示灯必然会有一个触发信号,这个触发信号可以是烟、光、温度、人走过去、门打开等等。而依据一般常识,当触发信号来临,控制装置启动,则报警灯必须维持报警,即后续就算触发信号消失,报警装置也必须维持工作直到相关人员接到报警信号。这个触发机制是真实情景所必然要求的,而与控制手段无关。控制手段只是为了实现这个控制功能而已,比如可以通过自锁装置、555芯片的记忆功能来实现。
从这个角度看,A选项必然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与555芯片无关,就算换另一个控制方式,也只不过是为了实现A选项而已。原因是:电流过载显然是一个触发信号,导致V1发光,而V1发光以后必须维持工作直到相关人员发现这个报警。
3、报警灯的人工关闭:
报警灯是为了提醒相关人员注意的,所以其关闭也必须由人工来实现。所以在这样一个控制情景中,除了触发开关,一般还有一个人工关闭开关。本题中S1显然是人工关闭开关,当S1按下时,目的是为了关闭报警灯V1。
4、人工关闭信号与触发信号的优先等级:
人工关闭信号与触发信号在实际情景中可能会被同时输入到报警装置,这就面临着一个优先等级的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中就问学生:当一辆汽车刹车与油门被同时踩下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从设计的角度看,我们显然要让刹车信号优先于油门信号。
从这个角度看,D选项就能明白含义了:过载信号与人工关闭信号同时输入装置,显然人工关闭信号优先等级更高,灯熄灭;S松开后,由于过载信号还在,灯当然重新亮起。
思路小结: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完全绕过了555芯片的控制原理,只是从真实情景出发就知道A、D选项必然是正确的,方便快捷,也是符合学科精神的,即技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那么这一实际情景分析法是否是偶然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选考真题。
二、2020年7月通用技术选考光控灯电路分析
真题回顾:2020.07第13题
本题中“光控灯实验电路”本质上是为了控制发光二极管V3,其真实情景可以说与本次选考中出现的报警指示灯有高度相似的地方。
1、真实情景:
发光二极管V3亮与熄灭的控制。
2、灯的触发信号与
上一篇:挡不住的高分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