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 文/摄
身着浅灰色卫衣、束起一个马尾辫,特别爱笑。
除了走路有些摇晃,27岁的张园与正常人没什么不一样。
张园从卧室抽屉里找出一本有些破旧的残疾证给我看,其中标注了“肢体残疾 二级”的字样,证件由宁波江北区残联于2008年签发。
张园和奶奶、爸爸妈妈住在宁波北仑新碶街道红梅社区。我来到这个家里采访时,79岁的姜月娟一直陪在旁边,不时给孙女的右手和右腿按摩。
“不是亲生的,胜似亲生的。”姜月娟说。
姜月娟的女儿张国萍,是张园的妈妈。
但张园从小习惯叫姜月娟奶奶,而不是外婆。这其实也没错。因为张园是这个大家庭收养的孩子,从嗷嗷待哺到如今出落成27岁的大姑娘,是奶奶姜月娟手把手拉扯大的。
姜月娟和张园。图片来自宁波晚报
一
10月24~25日,张园在户籍地宁波镇海区参加了今年的成人高考。25日考完最后一门后,她开心地回到家里,下午一点,有同学邀约她参加聚会,庆祝她完成考试。
“虽然成绩还没出来,但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张园说。她报考的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专业,120分就可以录取,应该问题不大。“我最近一次模拟考,单是语文就考了114分呢。”张园很自信地说道。
聚会那天晚上,张园穿着漂亮的衣服,出现在餐厅里。
聚会的伙伴,都是张园在成人高考培训班认识的同学,大都是上班族,很多人的年纪比张园要大,他们很喜欢这个乐观爱笑的妹妹。同学们约定,过几天还一起出去爬山。
“我以前不爱说话,也不会交际的。”张园告诉我,现在懂得要多交朋友,才能让自己自信起来。张园在说话时,逻辑十分清晰。
其实在去年就参加过成人高考,离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调剂的学校和专业又不喜欢,就选择今年再考一次。
张园(左)和同学一起拍的合影。
“去年报的是文史类,今年选择了理工科。”张园说,因为自己右手不太协调,写字慢,文史类的试卷要写太多字,题目做不完,理工卷则稍微轻松点,可以把题做完。
由于长期紧握拳头写字,我看到张园的右手掌起了很多老茧。
“现在好一点,以前更严重呢。”奶奶姜月娟心疼地抚摸着孙女的手说,她刚读书时用左手写字的,后来慢慢才学会用右手。
二
张园读小学一年级时,已经13岁了,就读于宁波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
出生不久,张园被遗弃在宁波镇海区某单位的大门口。
张园的身份证登记的生日为1993年12月4日,那是妈妈张国萍收留她的日子。
那天,在镇海某国营百货商场上班的张国萍听一名同事闲聊起,她老公所在单位的大门口,有一名被遗弃的女婴。“要不你捡来先养着,反正你妈妈也想要一个外孙女。”
同事随口一提,张国萍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两个人随即来到弃婴现场,只见女婴被小被子裹得牢牢的,看样子刚出生不久。女婴的身边有一封信,大意是:妈妈来宁波找孩子的父亲,没找到,自己无力抚养,希望好心人收留。
张国萍看到那几行字,再看看孩子无辜的眼神,心中一软,当即将女婴抱回了家。由于张国萍有一个7岁的儿子,自己又要每天上班,养育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母亲姜月娟。
彼时,52岁的姜月娟每天照顾这名女婴,给她喂奶、换尿布,希望孩子好好成长,哪晓得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出现各种毛病,三天两头感冒、呕吐,走路四肢不协调,不是摔倒就是把东西敲坏。抱在怀里两只手也耷拉着,头也抬不起来,嘴角也有些歪。亲朋好友得知此事,就劝说姜月娟、张国萍——这个孩子有问题,还是别养了。
但是两人从没想过要放弃。她们带着孩子跑了宁波、杭州和上海的很多医院,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先天性脑瘫。
“中枢神经有一根损坏了,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医生告诉姜月娟。
姜月娟的丈夫当年是从上海下放到宁波的,也是个文化人。当天,夫妇俩召集女儿和两个儿子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收留这个女婴,并且视如己出一般地对待。
三
一开始,爷爷给这个孙女取了个“像明星一样的名字”——张露娜。后来,就改名叫张园了,因为奶奶经常带着她逛公园。
由于身体先天性的原因,张园到8岁才会说话,身体也是软软的,经常摔跤,到十几岁才会自己上楼。
小时候,奶奶就一直抱着她,生怕她摔倒。
后来,张园跟着妈妈,有了自己的户籍。9岁那年,她被接入江北区恩美儿童福利院,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顾。
“当地的小学都不接受她,直到13岁的时候,才进入了江北洪塘中心小学就读。”张国萍说。
那时候 ,张园住在福利院,每天坐车去学校念书,初中三年也是如此。
小学二年级时,张园回家过暑假。有一天,奶奶和妈妈有事去了外地,家里只剩下张园和爷爷在家。那天中午,张园突然发现自己下身都是血,吓得哭了起来。爷爷急忙打电话给奶奶,奶奶在电话里告诉张园:“孩子不要怕,没事的,这说明你长大了。”
那天,是爷爷帮孙女洗了内裤。如今,爷爷已去世11年,每当想到此事,张国萍都觉得心中有愧。
张园住在福利院时,奶奶和妈妈经常去看她,给她带吃的和用的。
那个时候,妈妈张国萍在百货大楼卖鞋子,每次去福利院,总是带着好多双鞋子,其中最漂亮的一双留给女儿张园,其余的都送给了福利院的其他孩子。
初中一年级,张园爱上了唱歌,并报考了宁波的一所音乐学校。有一天晚上,张园悄悄地溜进福利院的医务室,战战兢兢打电话给妈妈,说自己想要一个MP3。
第二天早上,张园来到学校,门卫交给她一部MP3,说是你妈妈一大早就送来的。张园好开心,让一个朋友帮她下载了好多喜欢的歌曲。
“妈妈太辛苦了,我是憋了好久才打的这个电话。”张园回忆说,收到妈妈送的MP3后,她当天就拼命练歌,因为音乐学校的面试就要开始了。
面试时,张园唱了一首周杰伦的歌。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原因,张园没有被音乐学校录取。
这件事以后,奶奶又带着张园去商场买了一部手机。是一部粉色的老年机,70块钱,是张园自己挑选的。“可以打电话可以听歌就行了。”张园说。
一年后,奶奶又给孙女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在这个大家庭里,张园和哥哥、妹妹们没有分别,逢年过节的礼物和压岁钱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在爷爷奶奶那里,张园得到了双倍的疼爱。
“我弟弟的女儿出生后,妈妈都没有怎么带过,光顾着张园了。”张国萍说。
前两年,家里带张园去做了斜眼矫正手术,张园变得漂亮了。
张园和妈妈。
四
五年前初中毕业后,张园已经22岁,她先是在一家建材市场做过短暂的电话推销员,接着在一家工疗车间(助残机构)做了两年的手工活,是一种计件的塑料产品,每月收入有几百块。
这个工作做久了,张园觉得没意思,问题不在于活计,而是同伴们让张园难以适应。
“工友们大都是智力残障,实在没办法沟通交流。”那时候,张园想要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于是就离开了。在内心里,她更想过要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张园一直有自己的梦想和计划。还在学校念书时,她就梦想着做一名服装设计师。
“给妈妈、给奶奶设计好看的衣服,还想设计一套美丽的婚纱。”这个最初的梦想萦绕在张园的心头好多年,只是遗憾的是,张园没有机会接触到服装设计的圈子,也没法学到这方面的知识。
现在的张园很现实。一方面,她等着成人高考的成绩下来,顺利的话,明年三月就可以入学。不过两年的成人大学是在家中学习的,张园还是想找一份工作,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挣点钱。
“服装设计,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了。”张园说。
她经常在朋友圈“追星”
张园的微信昵称是“温暖”,她也有喜欢了10年的“爱豆”,只要在电视上看到他唱歌跳舞,就能开心一整天。她说自己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还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美美的照片;她会说宁波本地方言,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
张园最近发的一条朋友圈。
五
小时记者眼前的张园,大方、乐观,充满正能量。谁能想到,27年前,她是一个被遗弃的脑瘫婴儿。
张园说,她很感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这个大家庭的所有人。“是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他们所有人的付出,让我有了今天。”
采访中,张园的乐观和上进,以及这个大家庭的善良一直打动着我。
张国萍早些年在国营企业下岗后,自己创业,开了一家素菜馆。
奶奶姜月娟今年79岁,平时在家里,奶奶教孙女做菜,希望她生活能够自理。不过,由于张园的右手右脚不协调,只能学做一些简单的菜,像炒个鸡蛋、煎个饼什么的。
奶奶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孙女张园能有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找个对象,有个依靠。
“对象不一定要有钱,只要对她好就行,没钱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不过对于找对象,张园口头上是抗拒的,她说自己不想找,只想一心一意对奶奶好。
张园直到22岁那年,才知晓自己的身世。采访时,我提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关于她的亲生父母。张国萍说,能找到也是很好的,但希望比较渺茫。张园并不回应,她说自己只有现在这个家,唯一的家。
奶奶、妈妈对张园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图片由宁波晚报提供
谁能替张园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呢?
小时新闻记者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宁波北仑区残联理事长李道轩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我听说过这个女孩,今年疫情期间考上过成人大学,此前曾在某社区工疗车间(残疾人之家)上过班。”李道轩说。
当然,我们更希望有爱心有意向的企业,如能为张园提供合适的岗位。顺便提一下,她智力是正常的,只是右边的手脚不够协调,承担不了快频率的工作。
如果您能提供帮助,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96068,或者在本文后面留言。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