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请你放心……我会成为一个诗人。”“我想把它放在心上或者天上飞。”“会与人互动的鱼灯”“别致的鱼灯包”“拾荒者日常亦有一张精致菜谱,烹饪一桌美食”……6月14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2023毕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校区)开幕,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创意、脚踏实地的作品集中展示,众多师生与各界人士入场“打卡”,纷纷点赞。据悉,展览将展至6月28日,师生与社会各界皆可入场观展。
观众在“鱻游记”项目成果展示区流连忘返。
毕业生首次走出校区,扎根佛山顺德社区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2023毕业作品展展示了106位本科毕业生的作品,其中社会美育专业方向的作品涵盖社区文化营造、社区艺术介入、社区艺术展览策划、公共文化平台公益活动设计、基于社区文化的课外艺术课程研创、以材料为媒介的多元课程研创等多种美育形式,展现了社会美育教研中心的探索和尝试、广美毕业生在多种学科门类中所积攒的学识技能,以及毕业生对于当代艺术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创新回应。
“与往届学生的毕业作品不同,今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学生首次走出校区,扎根佛山顺德社区,沉浸于当地,充当桥梁,动员居民一起挖掘在地文化,关注自我,关注整个村,并用作品呈现出特有的桑基鱼塘文化,让居民一起思考过去、当下与未来,拉近了代际之间的距离,在很多小朋友心中种下了美育的种子。”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朝虹、项目执行负责人介绍,如此次毕业作品主要展现了社会美育教研中心的探索和尝试,广美毕业生在多种学科门类中所积攒的学识技能,以及学生对于当代艺术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创新回应。其中,经诸多老师打分评定,顺德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作品。据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作品还将回到顺德社区展示,开创“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新模式。
“村书”计划项目及“鱻游记”项目获评优秀
顺德左滩村“村书”计划开始于2023年3月份,刘洁英、封钧文等两位同学扎根左滩村走访调研70多天,发现当地宗族、血缘、地缘关系依然十分紧密,他们的生活方法映射了顺德人的本土文化与习俗。据指导老师吕晓珊介绍,但当下,有条件的人已搬出左滩村。留下来的村民中,八成人也想搬出,只是碍于经济因素暂未实现,仅有两成人因喜欢左滩村而留下。村民间,代际沟通较缺乏,孙子不懂爷爷的威水史,部分子女与父母分离居住。而左滩村“村书”计划从四个家庭的美育实践开始,多维度挖掘这四组家庭关于左滩文化记忆的共性与差异,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诞生诗集、视频、对话、落地生根LOGO等成果。
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成果展示。
“想不到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桑基鱼塘的高手,去过这么多地方,还会写这么多诗歌”“参与绘画,小朋友明显开朗很多”“就上次老师带我一起走遍了桑基鱼塘,我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我可以给它们取奇奇怪怪名字的动物”……展厅中,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的成果让参展者为之动容。吕晓珊老师介绍,项目用美育的方式实现长辈与子孙之间的对话,让村民们重新去认识家庭之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特别是小朋友心中,明白长辈怎么来的,也懂得了未来之路。“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种子已在顺德左滩村发芽。
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成果展示。
居民代表胡志实说,“尽管你们来左滩只有两个月,但你们目前所做的这些对这几个孩子、这几个家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影响是会不断地被放大的。同时我也很认可你们的教育理念,在这样轻松的、沉浸式的氛围中去影响这些孩子,去引导他们如何基于自身家庭、基于左滩的文化与习俗去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与理念。”
顺德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成果展示。
顺德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同样引人注意。村民与学生共绘共创鱼已完成制作、鱼灯祝福卡展示出顺德当地特有的在地文化。
指导老师马良华介绍,共创鱼系大良鱼灯,由非遗传承人潘智江师傅、孙东欣等学生、社区工作者还有曹瀚老师指导下,与众多街坊一起完成。上面的鱼鳞由街坊协商祝福语后贴上去,相比传统鱼灯,其不仅同样富含历史文化元素,而且更加智能,拿起麦克风讲话,鱼灯能模仿出来。同时,展示的毕业作品中,还有可以人机交互两人一起跳的鱼灯舞、升级版的鱼灯包包等,体现年轻人无限的创意。
顺德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成果展示。
孙东欣同学介绍,之所以有顺德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是因为走访发现,当地的原居民已搬出去不少,留下来的居民十分怀念过去岭南水乡的生活方式,住了几十年的街坊关系融洽。而“鱻”正契合顺德的“鱼、渔、余”文化,鱼即顺德人无鱼不成席的饮食文化;渔则指渔业,代表着顺德桑基鱼塘的水乡文化;余是顺德人年年有余的精神传承。因此团队决定邀请社区街坊一起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并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不仅制作共创鱼,粤剧、舞蹈团纷纷来参与演出。通过“高校+社区”的方式,美育陆续回归升平社区。
升平社区党委书记李志业在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介绍,“高校+社区”的方式,把美的感受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通过平易近人、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居民重新认识社区历史文化,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模式值得推广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作品下一步将回到顺德展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朝虹介绍,这两个优秀毕业作品的成功,正是源自 “和地在创”项目。该项目目前包含“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及“社区艺术营造计划”两个板块,其中“美育人才种子计划”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执行。师生们扎根顺德社区,为美育走进顺德提供了机遇,挖掘出诸多深藏民间的岭南乡土文化,自然应该回到顺德,呈现给当地社区居民。
未来“和地在创”项目将会继续延续下去。王朝虹介绍,青年艺术家、社区工作者,师生们扎根顺德社区的付出,交出的成果,街坊及各界有目共睹。不仅如此,听说当地村民已决定先组团到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校区)观展。“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模式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社区落地,比如形成范本后推广到全国各地。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实习生刘心韵通讯员许丹娜
图片由广州美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