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舞蹈表演艺术家贾作光百年诞辰
不知道为什么,东北著名的舞蹈家很少。贾作光是个特例。今天是他的百年诞辰,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当代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艺术家,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奠基创始人贾作光,1923年4月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一个满族家庭。6岁他入读小学,12岁考入中学。1937年因家贫辍学后,他到沈阳一家工厂做学徒。14岁那年,他坐着火车离开家乡,前往长春(时称新京,是伪满洲国首都)当童工。1938年15岁那年,他考入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演员训练所。在“满映”里,贾作光结识了舞蹈老师、日本人石井漠。石井漠是著名舞蹈家,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在这里,贾作光跟随石井漠系统学习了芭蕾舞、日本舞、西班牙舞和现代舞等。这为他后来漫长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3年贾作光进入关内,来到北平,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后来,他挑头组织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作光舞蹈团”。凭借一股热情,他带着大家在大街上演啊、跳啊,没服装就东借西借,没休息场地就躺卧在公园长椅上,风餐露宿。年轻的贾作光胸中燃着一团火,演出自己创作的独舞及双人舞,早期作品有《渔光曲》、《故乡》、《少年旗手》、《鹰》等,表现渔民痛苦打鱼生活;《狼与羊》反映暗示敌人入侵、群众反抗的场景。
抗战胜利后,贾作光创作了《苏武牧羊》、《少年骑手》、《国魂》等舞蹈作品。为寻找光明,他在1946年进入东北解放区,在哈尔滨会见了吴晓邦、吕骥、向隅、汤若梅、水华等艺术家。他与吴晓邦赴王爷庙、葛根庙,首次观看喇嘛跳鬼(舞者全部戴假面,即查玛)。1947年他参加内蒙古文工团(现内蒙古歌舞剧院前身),曾任演出科长、副团长,并兼任舞蹈编导、演员。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创作了大量的舞蹈作品。代表作有《牧马舞》、《雁舞》、《马刀舞》、《哈库麦》、《鄂伦春》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贾作光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与前苏联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同台演出。
1955年贾作光入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训练班进修,由苏联专家查波林授课。195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1963年他调任中国舞协书记处书记。1964年至1966年,他任内蒙古艺术剧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舞协主席等职。后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
在50至60年代,贾作光创作的《鄂尔多斯》、《盅碗舞》、《挤奶员舞》分别获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一等奖、金质奖章及铜奖章,《嗄巴》(鱼舞)获三峡杯奖。70年代,他创作了舞蹈《彩虹》,在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一等奖与演出奖。他还有《灯舞》、《鸿雁高飞》、《牧民见到毛主席》等作品。《海浪》、《希望在瞬间》、《青年牧马人》、《火的遐想》分别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与北京舞蹈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喜悦》获内蒙古首届萨日纳一等奖 《蓝天的诗》获优秀创作奖,《任重道远》获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贾作光创作舞蹈作品150余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1986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贾作光舞蹈生涯五十年舞蹈晚会》。1987年在北京举行了首次“贾作光艺术思想研讨会”。
90年代以来,贾作光常深入生活,为农民辅导舞蹈节目。同时,他还在诸多专业歌舞团体中任艺术指导,对一些创作进行实地指导,如湖北的《九歌》、内蒙的《格萨尔》等。在内蒙的《鄂尔多斯情愫》舞蹈诗中,他亲自任总编导,获“五个一工程”奖。
20世纪末,贾作光的作品《牧马舞》、《鄂尔多斯》、《海浪》荣获“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金像奖”。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贾作光曾出访过40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表演与讲座,并多次担任国际舞蹈比赛评委。
贾作光曾任中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会长、北京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7年83岁的贾作光在舞台上竟能接连跳三个独舞。那娴熟的舞步,那规范的舞蹈语言,那神态,那意境,那火一样的热情,无不显示出大师风范。在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中,他一再谢幕,眼睛里滚动着热泪……
2009年在纪念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凭借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文化自觉,贾作光等4位德高望重的泰斗级人物,首获中国舞蹈界的最高荣誉奖项——终身成就奖。
2017年1月6日,贾作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这位激情的舞者最终离开了他痴迷一生的艺术舞台。
贾作光是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奠基创始人,北京舞蹈学院创建人,有“东方舞神”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