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育才学校探索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思政课程体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国玲
潍坊市育才学校围绕“守正创新 养心育才”的文化理念,将思政教育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日常活动、学校的演讲育人特色深度融合,构建起“点、线、面、体”多维度思政课程体系,让思政课程在育人中立得住、行得远,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守住“出发点”建构生活课堂
点,即守住出发点,同时突出多角度、多样化进行课程设计的“立足点”。秉承“守心”文化理念,学校牢牢把握住思政课程建设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突出思政教育的灵活性、生活化,将思政课与学校的历史文化、演讲特色、实践体验、主题教育等相结合,深挖47年前学校周边的红色历史,将“兵团精神”作为思政课程的重中之重,通过拍摄“兵团岁月”纪录片、开设“兵团精神”系列思政育人课、建设“兵团精神”文化长廊、邀请特聘导师入校“现身说法”等形式,引领师生感受红色底蕴,传承兵团精神;在“国旗下的演讲”“人人演讲台”“课前一分钟演讲”等特色活动中融入思政内容,在“耕耘农场”劳动体验、“潍县战役”遗址红色研学等体验活动中拓展思政教育,在组织开展的庆祝建党百年海报设计大赛、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主题活动中发掘思政养分。同时,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思政学习,如全家共同观看红色主题影片,撰写观影体会,录制分享感悟视频等。以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网络,推动社会资源更好地共建共享,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埋下信念的种子。
划好“成长线” 打造主题课程
线,即构建“语重心长”主题课程、“润物无声”融合课程及“致知力行”拓展课程三条“成长线”。学校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三大课程为主线,将党建工作、演讲特色、教育教学、德育课程、团队塑造、家校共育等内容融合进来,不断完善、优化育人资源。
“语重心长”主题特色课程的实施面向全校师生。利用国旗下演讲、演讲课、作文课、主题班会等渠道开展。由各级部推荐优秀代表参与集中展示(或比赛),录制相关视频通过宣传平台进行传播,并为入选者颁发“思政小明星”“思政小班长”等荣誉称号。
“润物无声”学科融合课程的实施面向任课教师。在学校统一培训及校外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集中挖掘学科资源,突出问题导向,通过案例式教学将社会热点问题引进课堂,通过小品、情景剧、辩论等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优秀课程,积极宣传推介,打造亮点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完善,引领更多教师投入到学科融合课程的建设中来。
“致知力行”活动拓展课程结合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将活动内容进行分类,如红色研学类、劳动体验类、文化感知类、文明礼仪类等。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相关活动的开展,突出“实践出真知”,力求知行合一,将其真正作为学校“守心”思政课主体内容的有效补充。
架设“协同面” 深化思政内涵
面,即努力拓展全员参与思政育人的“协同面”。学校成立了区级名师思政工作室,成员包含校级领导、党员先锋、学科骨干、思政专职教师、幼儿园优秀教师等。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相关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等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教法培训,并注重发挥二次培训的作用,在学校层面进行部编教材的深度解读,全力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室利用磨课教研、网上沙龙、读书交流等形式,着力打造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提升学校思政课程质量。同时,学校由党支部牵头,从校级领导至一线教师,自上而下全员参与思政课探索与开发,融合学科特点,深化精神内涵,打造思政精品课例。此外,学校还依托工作室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评选,“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
建构“主干体” 实现课程融合
体,即打造学科融合、特色融合的“主干体”。演讲育人,是潍坊市育才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以思政教育为主轴,实现了学科融合和演讲特色融合的“双融合”。即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同时丰富了演讲育人的特色内涵。体育教师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长征精神”融入教学,教师托依托学科开发了包含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航天精神等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系列课程。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做项目研究,语文、数学、历史、道法等学科教师共同联合,开发了“民族团结”主题课程。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使学校的演讲育人特色愈加丰富,“双融合”的思政教育“主干体”,打破了思政课与各学科、学校特色育人的“壁垒”,使思政课真正地“立起来”“活起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特色培训 助力职工技能技术创新
下一篇:宣汉县:特色培训“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