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乐器厂于1956年建厂,厂址在沈阳大东区临河路90号,占地2万平方米。当年是东北地区唯一的、规模较大的综合型民族乐器厂——与北京、徐州、苏州、上海乐器厂齐名的为“五大乐器厂”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工厂生产范围较广,几乎所有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响铜乐器等几十个品种全都生产。随着国家“打轻工翻身仗”口号的提出,沈阳乐器厂决定增加乐器制作的种类,在此期间试制了琵琶、中阮、大阮、小阮、月琴、柳琴、古筝、秦琴以及大转调、小转调的打琴等乐器产品……有了规范化的生产线和出厂的新标准,仅仅过了10年左右,沈阳乐器厂于上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了国内的“大品牌”乐器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厂内自主研发的“翠鸟牌”吉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还一度远销海外。
80年代沈阳中街的体育乐器专业商店,是我国第一家经营体育乐器的专业商店,沈阳市乐器厂的产品也在这里销售
据《沈阳市志》记载: 沈阳市乐器厂为中国民族乐器的改革做出重要贡献,并造就出一批技术人才。如,轻工业部、中国乐器协会1991年在上海召开首批认定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师大会,沈阳市乐器厂的张凤歧和王德丰被评定为弦乐制作师。 张凤歧自幼酷爱音乐,1951年12岁时即到沈阳合音斋乐器厂学徒,很快掌握多种弦乐器的特点。1959 年入市乐器厂以后,先后试制成阮、琵琶、扬琴等乐器,为工厂填补产品空白。1964年,张凤歧与沈阳音乐学院吕殿生合作,在科研院所的帮助下,研制成功19弦强力转调筝,得到李元度、曹正等专家的肯定,并于1966年代表中国参加日本东京国际博览会,曾出口到法国及东南亚国家。1974年,张凤歧与沈阳音乐学院果俊明副教授合作设计凸轮式双“千斤”二胡,次年获得成功。1976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使用沈阳产双“千斤”二胡演奏的二胡曲。1977 年,中国赴美艺术团全部使用的也是这种二胡。1981年,张凤歧主管67键立式钢琴的设计与试制任务,并于1982年试制出沈阳第一台钢琴。
沈阳市乐器厂50年代生产的第一批小提琴
王德丰1937年出生于弦乐制作世家,自家开设合音斋乐器厂,其父收学徒10余人,还聘请刘忠科、周福俞等北京名师掌作。王德丰从小就受到熏陶,并于12岁时继承父业,开始弦乐制作生涯。1973年以来,他与张凤歧合作,先后研制出异型八角、扁八角、扁六角扩音二胡和双制一批异型八角二胡,还为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定制一把乌木双“千斤”二胡,赴美演出时,闵教授用它演奏《卧龙吊孝》,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王德丰在京胡、三弦、琵琶等乐器的制作上也十分考究,不仅工艺精细典雅,声乐品质效果非常突出。
1958年,沈阳乐器厂乐器制作师韩琪华,开始了对箜篌乐器的改革工作,于1964年制成了一台新型箜篌。它采用双排弦,杠杆支撑原理,使其能够演奏揉压颤滑音。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改革。韩琪华的结构设想,为箜篌后来的改革试制成功做了创造性的铺垫。
沈阳市乐器厂为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制作的直径2.1米、高1.2米的庆典鼓,堪称中国鼓王。
据《乐器》杂志2020年第11期记载:已77岁高龄的赵振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制作工程师,前沈阳乐器厂技术厂长,投身民族乐器事业几十年来,曾设计制作了多种民族乐器,建立了东北地区首个乐器机械化生产线,所研发的“桥琴”,获得了国家优秀产品发明奖和沈阳市科技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许多老沈阳人可能还记得这样的画面,在1992年的首届国际秧歌节开幕式上,当年的沈阳市长武迪生,擂响沈阳乐器厂制造的“世界第一大鼓”,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欢呼。可惜,武市长转年的1993年11月24日,在以色列视察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像那个“鼓王”的运势一样,到了20世纪90年代,沈阳乐器厂随着政策的改变而进行重组,由国营变为了私有企业,从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