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京日报报道,南京理工大学设计传媒学院在今年新生的宿舍分配上采用按兴趣爱好分配室友的方式。这也是该学院继4年前按照星座分宿舍后的又一次创新。
为了营造和谐融洽的宿舍关系,给大学新生分配到合适的“灵魂室友”,不少高校都开始创新宿舍分配方式。按兴趣爱好,按性格特点,按作息规律,甚至按星座……各大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可谓绞尽脑汁。
不可否认,这样的颇具创新的宿舍分配方式比起以前机械的宿舍分配更有“人情味”,也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但笔者却要给这样的宿舍分配方式投上反对票。笔者认为,类似举措对融洽的宿舍关系作用不大,反而剥夺了不同性格的学生相处磨合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首先,兴趣相投不等于关系融洽。
如果问你: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是性格相似好还是性格互补好?想必你一定很难回答。同样的,融洽的室友关系到底应该是兴趣相投、性格相近,还是应该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一问题同样难以给出答案。以兴趣或性格等为依据来分配舍友,本身就没有什么的科学依据,兴趣相投和关系融洽之间很难画上直接的等号。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可能更容易聊到一块去,但在发生矛盾时也有可能互不相让,使矛盾激化。
此外,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希望多接触一些有着不同爱好与特长的,舍友之间,我叫你摄影修图,你叫我唱歌弹吉他,又何尝不好呢?
其次,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多数大学新生已经成年,与为人处世的能力和技巧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人际交往显然不只是跟与自己性格相合的人交往,与性格不合的伙伴的相处与合作更显交际能力。
美国著名企业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要靠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大学宿舍将全国各地,性格各不相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彼此之间会有欢喜,亦会有矛盾,而在与室友的相处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学会的谦让,学会了如何维系人际关系……这样的学习也是大学学习所不可或缺的。
换句话说,以后步入社会,又会有谁来为你匹配同事,领导吗?这样的交际能力不如在大学宿舍就培养起来。
结合以上两点理由,笔者在肯定学校良苦用心的同时,还是得泼泼冷水。学校当前“人性化”的宿舍分配方式可能是做了无用功,甚至是好心办了坏事。与其费劲心思利用各种大数据为学生匹配“灵魂室友”,不如给予同一屋檐下的学生之间更多磨合的机会,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引导。
□葛高涵(中国传媒大学研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