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说TALK
编辑|历史说TALK
前言:
诸城地处胶东半岛东南,北部与潍坊为邻,东部与沿海的青岛为邻,南部与海港为邻,是山东半岛上的一个交通要道。
从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到明朝的赵明诚,到宋朝的张择端,再到清朝的刘墉,再到现代的王尽美,臧克家,诸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因此,在诸城,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音乐流派,“诸城古琴派”。
一、诸城琴派的历史渊源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早使用的一种弹拨乐器,其使用时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中有“古琴不迟于尧、舜”的记载。
在本世纪初期,为了与西洋乐器相区分,人们在“琴”前加上一个“古”字,便称之为“古琴”。
那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书斋里,在舞台上,都在回荡着。
在其发展历程中,广泛接受了中庸与儒道的影响,使得其琴声也具有了一种柔和、清丽的基调。这两种乐器的结构完全不同,所用的材料也完全不同,每一种乐器的结构,每一根琴弦的数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隐含着阴阳,天地,君臣之理,繁复而又全面。“七弦琴五声冷,这门艺术自古难求”,每一代的琴师都恪守着自己的传承与传承,在弹奏上不敢有任何偏差。
从古至今,古琴都是孤独的,因为它博大精深,曲高和寡,所以很少有人能与之相配,所以白居易才会感慨,“不与时世相配”。
在中国琴艺发展史上,“诸城古琴派”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琴派,而对“琴派”的研究,清朝蒋文逊则指出“战国时代”已有雏形。
其《二香琴谱·琴家粹言》中说:琴学流派,源远流长。晋侯与钟仪相会,与其合奏,操南音。
根据史书了解,四千三百多年以前,五帝时代,诸城冯的一个叫“虞舜”的,他的琴艺很好。《礼记·乐记》中说:“古时,舜作五弦琴,唱南风,于是,夔奏为诸侯而奏。”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诸城不仅是中国琴派的发祥地,而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琴派众多的发祥地。
“诸城古琴派”是在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史书上并没有任何的记载。
诸城古琴派代表人物、乐曲、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诸城古琴派的主要代表是王溥长、王雩门,王作祯,王露,王宾鲁,被称为诸城琴道五杰,其中王溥长和王雩门,应该是诸城琴道的开山祖师,门下弟子众多,但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王心葵、王宾鲁,一位在北大任教,一位是南京高等师范学院的老师。
诸城琴曲的“三弦宫格”和“吕命调”是其“立调式”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以三弦为宫音的称为宫调,以三弦为商音的称为商调,以三弦为角音的称为角调,以三弦为征音的称为征调,以三弦为羽音的称为羽调;一种是用一根弦作“宫声”,比如用一根“弦声”叫“黄钟声”,用三根“弦”叫“中吕声”。
诸城派与这两种立调系统不同,他们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那就是以三个弦部为宫,以吕命调。
比如以三弦部为宫部的调子,被称为黄钟调,以一弦部作为宫部的调,被称为林钟调,以二弦部作为宫部的调子部为无射调,以四弦部为蕤宾调,其风格细腻,含蓄,质朴,流畅,有固定的节奏,有统一的标准,节拍简单明了。
《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是诸城琴家的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琴曲,而乐曲则是他们的独创。
根据现有的全部史料,诸城琴派的第一位成员为王既甫、王冷泉,他们都是清嘉庆时期的人物。
王既甫、王冷泉,都是诸城的土生土长之辈。至于二人的联系,根据现今的史料,王冷泉属于“宗金陵”一脉,而王既甫属于“宗虞山”一脉。
这两个流派都是起源于长江中下游,但具体是何时传入诸城的,目前已经无从考证。这两个诸城派钢琴演奏者在许多技术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他们所弹奏的乐曲和立调系统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人的表演风格各不相同,王既甫的表演风格柔和而沉稳,给人一种恬静而悠远的感觉,而王冷泉的表演则是华丽而又充满了激情。
从两人的弹奏方式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人并不是同一门派传承。
而到了近代,“诸城派”的琴师王燕卿,弹奏的方式与前两人完全不同,他并没有按照原本的旋律和旋律来弹奏,而是在乐曲中加入了许多的“转轮”,以绚烂的色彩点缀其中。
同样的一种招式,在不同的乐曲中,会随着乐曲的风格而变化。琴音没有固定的节拍,大部分的琴师都不喜欢记节拍来弹奏,但王燕卿的意思是,要用统一的节拍来弹奏,多用几架琴同时演奏,可以让琴音变得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诸城琴师的音乐风格与诸城人民的音乐风格一致,诸城琴师传人徐立孙曾在《论琴派》一文中写道:“世间之道,有阴阳。易大传云:“刚与柔,相辅相成。”
古往今来,知道音乐的人,大多都有一首歌传下来,最初并没有什么流派。由于风土习尚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流派,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什么可诧异的。
诸城的琴人,有着北方人的豪迈,也有着南方人的柔美。诸城派的弹琴原则就是要讲究细节,不弹奏的时候,手指与琴面的摩擦声会被极大地降低。
它们的音乐基调是以“准律”、“准吕”为主,而非以“准律准吕”为辅音。在弹奏的时候,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右臂上,让自己的右臂在弹奏的时候,变得更加的有力。
在山东现状的发展及对其调查
诸城古琴派,经过数代人的不断流传,如今已在山东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普及。从近世来看,徐立孙师从诸城派琴师王燕卿,虽然出生于江苏南通,却是当代诸城派琴师的主要代表和传承人。
詹澂秋,又名水云,有“襄阳才人”之称。他自小便学琴,并于1912年结识一位名震天下的古琴大师王心葵,并从他那学到了十八部乐曲。
毕生著有《梅云馆琴谱》、《瑟谱》、《和平正音》、《琴歌集》、王心葵死后,詹澂秋承袭“得云琴舍”,30余年潜心钻研,使詹澂秋在钢琴上的造诣更上一层楼,并超越了他的老师。
詹澂秋生平收过六十余位学生,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他的儿子詹云青,他的外甥袁树筠,袁树衡,此外,还有弭菊田,高松如,袁叶茹等人。孔德成,孔子的七十七世孙,生得一表人才,精于弹琴,亦拜于詹老门下。
詹澂秋一生致力于推动和发展诸城派琴艺,并为诸城派琴艺在山东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育瑾(1914—1981年),其师承诸城派古琴大师王秀南,亦为其老丈人。
他在古琴演奏与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理论体系,并为山东诸城派古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门下有十多位弟子,其中较为出名的便是庞雨珠,以及卞玉铎。
五十年代后期,他和妻子王凤襄将《桐荫山馆琴谱》重新整理和发表,一九六一年春天,他又将诸城派的《琴谱正律》从詹秋老家里找到,并印刷成了一本书。
张育进和詹秋在60年代初期成立了济南古琴学会,并发展了20多个成员,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
诸城学派的第五代传人王笑天,师承琴大家袁树筠和袁树衡。王笑天从小就跟着他的父母学琴,而他的妈妈也精通古琴,属于王冷泉那一脉。
王笑天先生于2003年11月16日主持了“传承诸城琴派德音琴社,中国琴会山东德音琴社成立大会 暨纪念诸城琴家詹澄秋、詹静秋琴筝音乐会、研讨会。”。
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了50多名琴师,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场古琴考级,这是山东第一次举办古琴考级。
对诸城古琴派在诸城今后发展的思考
经过一代又一代琴师的不断发扬与继承,诸城琴派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诸城琴宗起源于诸城,但在诸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最近几年,山东省的美术考试很受欢迎,诸城虽然只是个小县城,但在潍坊,甚至在山东,美术考试的火爆,也让很多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增。
在初高中,已经开始在校园里流行起来,古筝,扬琴,二胡,钢琴,萨克,都是一些普通的乐器,但诸城的古琴,却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已经快要消失了。
如今,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飞速地发展着,而在这种发展的浪潮中,一些古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也被渐渐地淡忘了。
人们总是乐于接纳新的东西,追求和支持新的东西,但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他们一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
如果将其遗忘,那么,人类的精神是否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内外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维护好诸城派的古琴,就等于维护了诸城人民的全部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对诸城派的情况给予高度的关注和保护。
我们并不想让诸城派的琴声成为一段无法被证实的记忆,更不想让诸城派的琴声从诸城消失,作为诸城的一份子,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诸城艺人,我们应该有一份责任,一份义务,那就是守护,传承,发展古琴,这样才不会失传,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结语
在山东的,这些年来,很少见到古琴的影子,诸城的古琴也渐渐被人淡忘了,但是2009年7月份,央视《欢乐中国行》节目来到了诸城。
诸城的演奏家们展现了一把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让这个古老的艺术重新被人记住,而在诸城市,能够弹奏古琴的大师,也越来越少了。
我们不能让这个传统消失,因为,随着我们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传统的艺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埋葬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和平: 《论我国近代艺术家王露的音乐贡献》
[2]章铁民:《音乐研究会组织暑假旅行团的刍议》
[3]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4]张育瑾: 《琴曲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