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钢琴教育名家辈出,王重生、王复生姐妹在解放后开设钢琴课,数十年来,从阳信路王重生家中走出了以钢琴家逄勃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音乐人,而拾景林、卫睿华、李元文等众多钢琴教育工作者也把音乐的种子撒遍了青岛。新一代音乐人不断崛起,新一代钢琴理念也在逐渐传播。1月底,青岛籍钢琴家、中国音乐学院代霜蓉副教授与青岛大剧院合作,为岛城乐迷呈现了百年钢琴演奏技法的演变,备受乐迷欢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代霜蓉在岛城接受了众多钢琴名家“传功”,大学时代又在北京获得了众多钢琴家的真传;近年来她出任中国教育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员,担纲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钢琴)编写,走遍全国培养钢琴师资力量,为新一代中国钢琴教育制定标准。既接受过大师亲炙,又为众多钢琴教育者传功,代霜蓉对钢琴教育的看法带有极高的示范意义和时代特性。
虎妈遇见李焕英
代霜蓉看来,钢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我是70后,那时候专业学音乐的人非常少,往往是音乐世家,那时候大家对钢琴还有种神秘感。后来学琴的孩子多了,钢琴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因为大家经济条件提升了,钢琴又比较容易上手。但是到了现在,很多80后90后的家长,他们小时候学过钢琴,当了家长后就在考虑:该如何让孩子学钢琴?”
在代霜蓉看来,中国家长在学琴方面管得太多,压制了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音乐乐在其中。“可能五六岁的时候天天学琴又哭又闹,但是到了五六年级之后孩子不用家长督促,自己就去练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发现弹琴不是那么难了,比学习简单,而且孩子成长中越来越喜欢唱歌听歌,音乐从钢琴上淌出来,不仅有幸福感,还能表演给朋友看,增加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很多孩子找到了内动力,一路学到了初中。”代霜蓉认为,“重要的不是考了几级,而是保持孩子终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孩子们需要在学琴过程中发现‘音乐对我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听到那个歌马上反映出来是几几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终生学习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态度,钢琴也会更加深入大家的生活——就好像有些欧洲小镇,可能只有不足百户人家,路上经常能听到钢琴声,医生、科学家都弹一手好钢琴。”
家乡味道,艺术渊源
从青岛的琴童,成长为钢琴考级国家标准制定起草人之一,代霜蓉经历了钢琴学习、演奏、教育的全过程。在与青岛乐迷的分享过程里,她展示了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萨蒂等不同流派钢琴大师的作品演奏要点,条分缕析,一语中的。海量曲目也是她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多年求学、演奏、教学的积累。疫情影响下,国外重要的钢琴大赛比如肖邦大赛、范·克莱本大赛等都推迟了,国内的钢琴比赛、钢琴考级也受到了影响。代霜蓉介绍,线上成为疫情期间钢琴培训的重要渠道,业界也在探讨线上钢琴教育的可行性。
近年来忙于各城市巡演、培训,代霜蓉也关注家乡的发展,“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曾在台东六路读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十九中,对中山路的繁华、台东的烟火气有非常多的记忆。现在回到青岛,看到跨海大桥我很吃惊,‘这还是青岛吗?’”她特别难忘青岛的美食,“中山路三角地的烤肉串,跟其他城市的味道都不一样。每次回到青岛,感觉空气的味道都不一样。”代霜蓉回忆,自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钢琴,那时候多位青岛名家特别疼爱自己,“最开始的都是免费教钢琴,那时候我的钢琴老师是李秀文,还有陈元文、拾景林老师,都给过我很多鼓励。我读谱特别快,每周练习得比别的小朋友熟练,每次得奖也让我对学习过程有信心。老师除了教给我技术之外,还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对待人生的看法,这在我小时候的学琴过程中非常重要。”(米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