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lie注目深圳,8周年快乐!
关注“Amelie注目深圳”,将文艺进行到底
六周年的记号在这里:《Amelie注目深圳,六周岁快乐》,里面包含了1周年(《一周年快乐》)、3周年(《3周年,晃晃悠悠,步履不停》)、5周年(《五周年快乐》)的小小仪式感。哈哈,有点像俄罗斯套娃,一个里面套着另一个。
其实,都是个人角度的纪念,如同给时间结绳,于我而言,充满充满意义。
过去十年,刚好在工作之余,写作了三本不同类型的书,今日特别摘取三个自序里的部分内容,与一路同行的真爱们分享。
随笔《生活在深圳》详情:(我的第二本书《生活在深圳》出版了(内含福利)
非虚构作品《特区舞裳:深圳服装潮流记》详情:(中国女装看深圳!尹维颖著《特区舞裳》在深圳时装周发布)
亲友团打CALL在这里:《我的老友记(上)》与《我的老友记(下)》
展览详情在这里:《印象深圳艺术展》
以上三本书均在当当网、京东、深圳书城有售。
1、我是记者
我的第一本书名字叫做《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出版于2014年8月26日,那一天刚好是我女儿Eva5岁生日。聚焦的是作家、学者等名人明星的访谈,还有部分是我在意大利采访威尼斯电影节的随笔,这本书关注的是文化。我的第二本书《生活在深圳》于2022年12月出版,是集结了我在2015-2021年写的随笔,内容聚焦于生活、旅行、艺术等,写的是我在深圳的生活。第三本书叫做《特区舞裳》,于2023年4月19日在深圳时装周期间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关注的是时尚。我的职业身份是一名记者,先后在南方报业和深圳报业工作。这三本书是过去十年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三本书,三种视角,三个角色,它们是我“见世界”和“见自己”的结晶,并且始终与我热爱的时尚、文化、艺术有关。我真诚对待职场、生活以及自己的兴趣,唯兴趣可抵漫长岁月,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我始终在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我英文名Amelie,这个名字源于对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的无限热爱,我喜欢女主对世界的好奇和善意。2000年6月28日,我毕业于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并抵达深圳。从大学时代开始,我就知道自己热爱的是记者这个工作,大二起就在武大校广播台做校园记者。2015 年 10 月回母校武汉大学,见了同寝室的闺蜜王春燕与法学院的刘瑛,那些共同在校园广播台担任记者的画面,依然如在眼前。具体采访过什么虽已模糊,但记得我们一起走过樱花大道,广播台传出来“本台记者 ××× 报道”的声音,那是一段闪光的记忆。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当时最火的南都,感受到媒体的黄金时代,感受到一个小小豆腐块报道所引起的关注度。那时候单位还给我们记者配BP机,每天都收到无数留言,点赞报道。我在南都的时候最开始就是做时尚记者,跑过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各种与时尚有关的展览与秀场,访问过最优秀的设计师、模特与品牌方。也做过娱乐记者,与各路明星面对面过。三年半之后转战晶报,依然做娱乐、文化、书评的编辑与记者。可以说,从2000-2015年,我都沉浸在自己热爱的职业里,时间自由,内心自由,采访喜欢的领域,持续写稿或者编辑版面。我在自己热爱的城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文艺无限滋养心灵,过着不怎么接地气的生活,云淡风轻,万般美好。时间滚滚奔驰了23年,我与刚来深圳时的感受一样,依然热爱记者这个职业。2、我爱深圳深圳这座城市,是我 2000 年大学毕业后最想来的地方。这是一座对外来者没有任何偏见的城市,是包容度和接纳度最好的城市,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记得在那一年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交流大会上,我只送出去三份求职书,很快就得到了面试的机会,通过面试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2000年,调户口还非常重要)。2000 年 5 月 31 日,母校武汉大学收到了“深圳市人事局接收院校毕业生函”,上面写着我的名字。这份函的复印件到今天为止我还保留着。有意思的是,这个函的右上角写着“深人毕字第 008926 号”,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用了 21 年的手机尾号就是“8926”。而我的女儿伊娃(Eva)出生于 2009 年 8 月 26 日,与深圳特区同一天生日!这是我与深圳私人视角的奇妙连接。2000 年,从位于罗湖的深圳火车站出来,看到湛蓝澄净的天空,呼吸着大海味道的潮湿空气,看见盛放的一树又一树的鲜花,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爱上了这里。在这座城市,从一名社会新鲜人到被历练为成熟记者,我在这里找到伴侣,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生了女儿,一路见证城市、个人、孩子的成长。这种在时光中认真地留下足迹、情感与记忆的过程,无比珍贵。我喜欢的书店之一,在地王大厦 4 楼,我喜欢看窗外深南大道的车流,被一屋子的书香包围的感觉很棒。每次坐在这里,就有时光倒流之感。2000 年的时候,万象城还是一片平地,我租住在旁边的嘉宾花园,总会独自一人在地王大厦的星期五餐厅吃饭、喝咖啡、写稿子……这座城市的大动脉是深南大道,看得见滚烫的车流与行色匆匆的人群。时光之不可追,我依然是这个时代和城市的观察者与记录者,见证着它高速飞驰的变化,也热爱人与人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离感。以地王大厦为圆心的这一带,承载了我的部分心灵地图与精神世界。《生活在深圳》这本书我在2016—2021 年职场转型过程中自然而然留下来的。我从一名纯粹靠写稿实现价值、获得收入的记者,转型为经营型人才,几乎是换了一个跑道,6 年间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但也是对个人能力多维度的历练。而这些散文,如同一个树洞,承载了繁重工作与高强度压力下的所有情绪,是治愈我的。写字,几乎占满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所以,这本书里,呈现的是 6 年间我看展、读书、观影等留下的笔记与评论,是我在各个城市行走的记录,是我陪伴女儿一路成长的碎碎念,是我对欣赏的女性的访谈。这些文字,在奔驰的时代里,陪伴我、温暖我,也疗愈了我。它们,是时间开出的花。书中收录的十余位女性同行者,不过是我这 6 年来访问的小部分人,她们是我写给奋斗中的中年女生的一封封情书,如同镜子般,也是我写给自己的一封又一封信。感恩一座海洋之城的开阔与包容,感恩深圳,感恩时光。我在深圳,不疾不徐,步履不停。3、对热爱的坚持从2016年起,我不再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文化、艺术、时尚有关的工作。也就是说,工作不再是自己的兴趣,我90%的时间都用于拜访客户、洽谈合作、执行各类项目……等等。但对文艺的热爱,让我坚持把大量的业余时间投放于此,展览、演出、阅读、写作几乎渗透于我的工作之外,我经常周末加班,就是不想放弃自己兴趣。所以,《生活在深圳》的时间是被挤压出来来,心境是疼痛的,因为真的很累,必须靠热爱的一切疗愈自己。但幸好,走过黑暗隧道,看到明媚的光,而且意外的有了一本书的成果。而这本书,还被无数人看见,2023年3月份还被一个拾汐艺术空间做了“印象深圳”展览中的“一本书计划”的首本书的个展。而《特区舞裳》这本书是因为出版社总编辑看到我对时尚的热爱与了解特意邀请写作的。深圳有2500多家服装企业,近10家上市企业,30万从业人员,2万名服装设计师,最高产值近2700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产值规模占全国的10%以上。深圳在40年间已经形成完整的时尚生态链,然而,并没有一本权威的书来完整地呈现时尚中的深圳。《特区舞裳》的写作的切口聚焦于“深圳女装”,因为它被评论界称为深圳时尚皇冠上最闪闪发光的那颗明珠。从2021年底开始,大约有8个月的时间,我陆续奔赴这座南国之城的不同角落,在南山南油一带、在福田车公庙的高档OFFICE与旧厂房、在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在波托菲诺的湖边,在侨城坊的咖啡香中,在可以看见海和春笋的万科滨海云中心、在深圳湾一号……我与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40余年来每个阶段的服装行业的代表人物面对面,他们是整个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如拼图般共同串起了独一无二的特区时尚。每个参与这个行业的领军者,就是深圳时尚历史的一部分,他们是品牌企业家、院校学者、获得“金顶奖”的服装设计师、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最潮买手店主理人、超级名模、媒体人,等等。时光逆流而上,这些与特区服装一路共舞的人,带着各自的故事、情感、往事与我相约,非常深情,非常动人。是的,每个人都是一本打开的书,他们带着各自的城市印记抵达深圳,他们的成长史、审美养成、行走足迹、看世界的角度等,刻着历史、文化与时尚的基因,共同成就了属于这座城市的时尚潮流。凤凰花如火焰般在去年五月的枝头盛放,我与七次登上三大国际时装周舞台的服装设计师谢海平,坐在他位于龙岗红木棉创意园的工作室内,喝着他从家乡带来的咖啡,遥望他在深圳的第一场大秀,我惊叹于他在白色麻布上绽放的设计才华。我与1989年就抵达深圳的OZZO创始人计文覃坐在深圳天鹅湖边,回忆起她在浙江湖州度过的童年时光,童年时母亲和姑姑安安静静做刺绣的画面如在眼前,那么悠然,那么美好,那是她做时装设计师的情感起点。我记得在南头古城,刚刚从米兰国际时装周回来的赵卉洲分享她用非遗向世界传递东方文化的魅力,感同身受地get到了一份骄傲,那是属于中国人的自信。我记得和GROUND SHOW(阁兰秀)的创始人王媛坐在她如欧洲城堡般的会客厅,玫瑰与咖啡的清香蔓延,她为我展示给小女儿18岁成人礼做的礼服,真的是喜悦与甜蜜……是的,无数这样温暖醉人的场景,我们彼此都沉浸于共处的那两三个小时,时间如同停滞,那是燃烧的忘我的回望与倾听,是令人沉醉的心流交汇,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并让梦想照进现实。于我而言,这是无尽的令人珍视的财富,我感动于他们给我的时间,以及对我的这份深深的信任。《特区舞裳》这本书是大家共同成就的,只不过借我之手最终完成,我们一起,为时尚中的深圳贡献了一份不可替代的价值,让这本书正如吴洪院长所说的——“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时尚行业发展史录,更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很幸运,我用三本书,记录了自己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热爱,也以自己的角度为我热爱的这座城市贡献了一份价值。三本书,也记录了我对兴趣的坚持,它们是我的“梦想照进现实”。4、再学习夏日绿树浓阴,蝉声绵延不绝。2023年6月2日,从进入大鹏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碧海蓝天之下,感受到了开阔与松弛。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而出,进入一个崭新的气场当中。在这里,不论青年还是中年,都自然地忽视年龄,以学生的心态,保持着好奇与热情,拥抱久违的学习状态,以开放的姿态,欣赏每一位新同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大亲自题写的校训,南中国的名校的魅力,穿越百年岁月打败时间,成为每个人认可的价值观,如一团火焰,又如一面旗帜,让我们情不自禁行注目礼。百余年前,曾国藩写下一幅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后面这句被千万次地引用。因为,重回校园保持读书学习的心境,保持求知与拥有单纯平静的心境,何其珍贵。感谢罗湖统战部、罗湖新联会与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同开启的点燃学习——罗湖“新火燎原”第二期高级研修班,让我们“成为中大学生”。我们充满仪式感地打卡,很认真地玩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感受认识新朋友的喜悦。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不同身份,一起为罗湖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价值,而这一次,我们站在一起,彼此照见。除了倾听老师的讲课,我们还将保持谦卑之心,向同学学习。每个人都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阅读彼此,就是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补充彼此缺乏的那部分知识、经验、见识、阅历、视野等。这种学习,更具价值,而彼此之间紧密的链接,让我们形成新的同学情,这更是令人欣喜的事。最后,摘录一段最近在小红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共勉。“城里的孩子见过高楼,乡下的孩子见过满天繁星。所谓世面只不过是世界的一面。人和人之间差距并不是见没见过世面,而是能不能透过世界的任意一面,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祝贺我的公号“AMELIE注目深圳”8周年快乐。2014年9月6日,我的第一本书《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新书签售活动。
2014年秋,在广州彼岸花开音乐节的彼岸书房做新书分享会。
2023年3月18日,《生活在深圳》参展“印象深圳”一本书计划展览。
2023年4月19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携手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走进深圳时装周南山会场——万科云城设计公社举办《特区舞裳:深圳服装潮流记》新书发布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郑璇(左三),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左一),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吴洪(右四),两次获得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的著名设计师刘勇(右三),12次登陆米兰国际时装周的著名设计师赵卉洲(右二),资深媒体人、《特区舞裳》作者尹维颖(左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万专(右一)共同为《特区舞裳:深圳服装潮流记》新书揭幕。
2023年6月2日,罗湖统战部、罗湖新联会与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同开启的点燃学习——罗湖“新火燎原”第二期高级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我在这里打卡。
2023年6月7日,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携精品系列图书《我们深圳》精彩亮相,为文博盛宴再添一分地道深圳味。《特区舞裳》是“我们深圳”系列之39。
下一篇:起猛了,这届观众开始逆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