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回顾今年惊心动魄的上半场,几家欢喜几家愁。近日,多家在线教育机构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几乎每家教培巨头的营业收入都增势喜人。利好的数据又给教培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历经寒冬后,终于闻得暗香来。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块诱人蛋糕,2020年上半年,已有不少教培头部机构,在K12线上教育的赛道上,补充弹药,奋力厮杀。
“3年不考虑盈利”。几轮鏖战后,曾一度扩张,流量为王的线上机构们,都如同跳动字节一样,沉下心来,把更为长远的目光,放入课程打磨和师资招募及培养之中。
“警钟已经敲响”宜兴一家中学课后辅导机构校长苦笑。8月以来,校方秋招的惨淡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线上教培机构的威力。“必须要突围了”。
一边是招不到学生,一边是找不到机构。
“就算只有缩写,我也要把它挖出来。”在上海幼升小的家长群中,不时有妈妈们积极打探各类教培机构的信息。一心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润润妈妈,时常感叹选择范围的狭小。“现在有谁不想得到优秀双语教师的指点呢?”
“几年前,没人会在网上秀自己做的蛋糕,现在甚至是六十岁的老奶奶,也开始烘焙了。”面对下至启蒙幼儿,上至退休在家的“夕阳红”庞大消费人群,追求健康与乐趣的烘焙教培,也在加速前进。紧抓这轮消费升级,不少高端烘焙课堂,在疫情后期更受追捧。提供亲子烘焙课的积木宝贝,就在19年年底获得了近亿元的B轮融资,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让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利好的政策,让职业教育的前景大有可为。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终身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2019年,中国终身教育行业规模达到824亿元,而到了2023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489亿元,梯级服务、供给改革和市场下沉将成为关键点。
天时地利下,职业教育这片波澜壮阔的市场,还将有更多亮点和机遇,等待着教培人们细心挖掘,耐心培育。
素质教育赛道在“下沉”,“上门教学”迎来新发展
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文件明确,这门课的考核结果将成为毕业依据之一。业内人士分析,此政策不仅补齐了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短板,也对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教学指挥大棒的调整,引发了启蒙类及素质教育类教培市场的震动。在“凯叔讲故事” 、“美术宝”、“编程猫”等头部机构相继获得融资的当下,师资力量不强,流动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启蒙类教培机构,更是担忧今后何去何从。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后疫情时代,家长对孩子教育需求随之发生了改变。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从只认品牌到注重内容实质,从信息渠道单一到多元接受教育咨询,如今的家长,对于早教行业的产品研发与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个性化做到极致,只有上门教学了。”疫情后期,这家以双语启蒙为主的培训机构,开始了“送教上门”,本是危机来临时的无奈举措,但是让负责人惊讶的是,由于需求旺盛,上门教学的业务已经占到了全校业务的70%,后疫情时代,他还收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免去幼儿车马辛劳,不用担心用眼健康,还能发展熟人社交,因材施教,“上门教学”受到了始料未及的成功。而这些“送教上门”的教师们,也能做到私家订制,在一家送教上门机构的价目表上,明确标注了距离远近、学员多少的不同价位,另外如果教师有更为丰富的经验,上门教学的费用还将浮动10%-20%。
“现在的家长更愿意为高质量的教学买单”。展望未来,这位负责人认为,“上门教学”极有可能成为狙击线上巨头的“王炸”。
如何在小众蓝海市场中赚取第一桶金?
后疫情时代,多家争霸的教培巨头把教培市场搅动得风起云涌。面对线上和线下加速融合,用户多样需求频出的当下,中小教培机构如何才能在小众蓝海市场中获得生机呢?
第一,寻找市场的切入点,做好定位和分析
搜索行业的关键词,明确细分市场的选择多和家长、教师沟通。在多种资讯渠道中,重视家长论坛及相关网站。在用户积极参与,热议评论的话题中,往往蕴含更多的启发灵感。同时可以随时关注自身所在领域的国外流行趋势,同行经验也能提供不错的选题。
第二,验证需求和竞争分析
选择好了细分的小众市场,我们还需要验证市场需求的大小,值不值得我们去做,验证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强度,好不好做。进入细分市场前,不妨搜索引擎的每日/每月的搜索指数,判断市场需求的大小。对于新手来说,要尽量避免进入一些热门,高竞争度的细分市场。
第三,获取流量
对于中小教培机构来说,内容营销是一个低成本,高产出的流量渠道之一。可以通过高权重的问答平台,垂直社群和网站,解决用户问题,吸引精准粉丝;也可以依靠文字,视频,图片,不断分享价值。只要“客户池”砌好,招新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四,教培品类切分出差异化
当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后,机构们不妨再不断寻求文化附加价值,建立差异化的体验,产品尽量要做成非标品,尽最大可能弥补“小而美”的“先天不足”,解决发展痛点。
未来教育会怎么样?我们又该如何适应未来的教育?看清未来发展方向,心有所期,行有所动,最终才能抵达教育的理想之境。机遇,总是掌握在有准备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