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之美,顾名思义,意思是哪怕玉有斑点,依然美丽。我们的孩子也这样。”
即使早已入冬,广州阳光依然温暖,正佳大剧院的舞台上,李诚婷等孩子舞姿悦动。他们是心智障碍者。伴随他们的自闭症、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等具体障别,对各自的学习、社交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但这不妨碍他们参加不久前的第二十四届“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
过去漫长岁月,李诚婷等广州孩子和全国8000多万残障朋友的人生轨迹,偶有重叠,或有不同。经历过绝望,曾经觉得社会的舞台早已抛弃自己,却又因为机缘巧合,而重新看见希望。在这座有梦想、包容和平等的城市,他们想在公众见证下梦想开花。
对众多特殊孩子家庭而言,“瑕之美”就是其中一个推动残健共融的舞台。
在第二十四届“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活动中,来自广东省内12个城市18家特殊教育机构的300多名特殊孩子齐聚广州,以会演的形式向这座城市展示自己努力探索出来的美。还有近400位孩子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参与评选,用天马行空的想象、独特的视角、不受拘束的思维,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的方式传递美感。
“从第一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希望为特需群体打造平等包容的造梦平台。从一个市到多市联动,离不开社会多方的参与。”活动负责人透露,“残障群体融入社会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性工程,‘瑕之美’应该是一个开始,而不是圆满落幕。”
▍花絮:舞台背后,是漫长的突围过程
不久前,“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广东省文艺会演在正佳大剧院举办。会演除了合唱、舞蹈、乐器演奏、朗诵等,还有美声独唱、歌舞剧,每个节目各具特点。而李诚婷,这位伴随唐氏综合征迈过人生18个年头的女生的舞动,令人印象深刻。
当李诚婷在台上翩翩起舞,很少人知道,在曼妙的舞姿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当18岁即将到来,李诚婷许下了自己的梦想:想要成为一名舞蹈教师。但人们不看好像她一样的“唐宝宝”。过去10余年,由于染色体异常,确诊唐氏综合征的李诚婷运动能力不足,学习能力较弱,哪怕只是正常走路也足足学了3年。家人则在漫长岁月里饱受偏见的折磨——有人劝他们放弃孩子;也有人和他们谨慎地划清界限。
但也是这10几年,他们经历了许多温情的时刻。
4岁那年,为了给刚学会走路没多久的李诚婷找合适的幼儿园,夫妻两人通过“114”找遍全市各个区的特殊幼儿园,最终找到越秀区钱路头直街一所专门针对特殊孩子的幼儿园;偶然发现李诚婷喜欢舞蹈,平日不出声,一跳起舞来,整个人充满了活力,他们又鼓励孩子在2009年3月参加首届花城甜蜜大使海选,第一次登上了表演的舞台,6岁踏上广州2010年亚残会开幕式的舞台。
此后,依然有许多人认为,李诚婷的舞蹈梦是天方夜谭,但父母再次找遍一个又一个普通机构,经过科普和游说,终于找到了认可孩子的一家舞蹈培训机构。
于是,李诚婷从9岁开始尝试中国舞蹈考级,至今连考九级。由于平衡力较弱,一个普通动作常常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做到,对于有难度的技巧动作就更是需要付出十倍百倍努力,她闹腾过,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位志愿者说,原因很简单,沉默寡言的诚婷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生命力,她可以一次又一次用满溢的表达欲和感染力惊艳身边的人。
李诚婷父亲说:“她坚持和健全孩子一起学舞蹈,一起会演,每一年年底的表演都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触动。她自然不是最好的,但在舞蹈班里,也不是最差的,这不就证明了她也能有自己的价值吗?”
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关小蕾则说,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用自己的认真、努力,感动了场内观众,大家可以从中看见了美,看到了艺术带给每个人的智慧。
舞台对众多孩子而言,是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最重要的一座桥,连接彼此陌生的社会那一端。但这座桥要搭起来,太难了。
▍回溯:二十四年坚持,终获成果
漫长岁月里,“障碍”如同人生的全部,而社交障碍更是看似不可逾越。许多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怀疑、否定,然后“潜水”。但在“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上,不少孩子家长至今依旧回味,因为在那一刻,身着亮丽戏剧服装,刚刚定妆的特需孩子从化妆间走出,激动又雀跃地面向公众。
在“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广东省文艺汇演的现场一旁,还有一块巨型展板,展出本届美术作品大赛的12幅特等奖画作和18幅一等奖画作。来自广东各个地市的孩子们用画笔等画材创作处栩栩如生的老虎、跃然纸上的党史故事、惟妙惟肖的英雄人物,通过大型公共场所向公众展出,引人驻足。
“我们正是希望搭建出一个舞台。”“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相关负责人回忆道,这个舞台最早可以追溯到24年前,彼时,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于东山区启智学校(现越秀启智学校)举办了兔年和龙年主题绘画比赛。活动结束,孩子们的画作被印制成寄送祝福的节日卡片。
随着祝福被传递,这些画作的作者——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走出了校门,并获得社会关注。智力、行动、精神上的障碍 (唐氏综合征、脑性瘫痪、自闭症等)不再是阻碍他们的理由,通过画作,孩子们展示出特别的生命存在与价值。同年,广州市少年宫专为特殊儿童开设了免费美术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一个美妙的想法碰撞了出来,广州扬爱和少年宫在2000年走到一起,延续“特殊孩子的绘画比赛”的同时,增加了文艺演出环节,随着内容的丰富,活动更名为“特殊孩子艺术创作展演活动”。
2005年,该展演活动又增加了艺术教师交流部分,经由著名艺术家廖冰兄老人题词“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正式拉开序幕,成为特殊孩子及其教师、家庭展现自己的舞台。
2010年,少年宫为“瑕之美”艺术节策划了特殊孩子艺术工作坊,共同助力“瑕之美”。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设想中,“瑕之美”是一个可以令特殊儿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它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多个层次认可了人们为特殊儿童教育这一事业的付出,同时吸引社会各层关注。
也是过去24年,对获奖作品作者的颁奖使特殊孩子拥有了自信,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们的才华所在;为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老师颁奖是对其工作认可;艺术展演、贺卡、日历的派发和义卖,让更多的普通人群了解特殊人士的闪光点;通过大型广场活动,吸引社会人士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特殊孩子艺术教育事业也在各方的努力下不断成长。
▍展望:多方携手,探索融合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24年,“瑕之美”参与单位不断增加,共同推动活动从广州拓展到珠三角,再到大湾区,惠及更多孩子。
从2020年开始,“瑕之美”主办方不仅有少年宫、扬爱、广东省智协和广东省精协,还有广东狮子会参与其中,同年“瑕之美”列入“南粤扶残·艺海有爱志愿服务活动”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广东狮子会的带动,以及“南粤扶残·艺海有爱”品牌的统一打造,有效地将这一舞台延伸起来,惠及更多特殊孩子家庭的同时,在全社会形成强有力的倡导,多家企业、团体纷纷参与支持。
一位项目负责人透露,“瑕之美”连续第二年拓宽至全省范围,参加城市逐年递增,另外一方面,活动亦新增多个亮点,正打造出更融合,更无障碍的城市舞台。
其中,2021年,“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首次举办有声画展,优选广州市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和巴士学园的特需学员的作品,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心聆感影”口述影像服务的志愿者们将平面的画作通过文字和声音进行了延展。通过口述影像,视障朋友也有机会一起“听”画,公众也可以打破传统,通过视、听多维度感受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而在社会互动方面,广州市少年宫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联合举办两期“手拉手·走进档案馆”特殊儿童融合研学活动,特殊孩子和家长观看了档案视频短片《羊城记忆》和《兰台战“疫”记》,参观了《档案·广州》展,从历史名城馆到生活历史馆,从地图印记馆到时光隧道,在一份份珍贵档案中纵览广州千年发展脉络和城市文化精神。正佳极地海洋馆亦在文艺汇演当天免费开放。
在2021年的“瑕之美”中,不同的“手拉手”活动,让特殊孩子们看到了更多元的广州,也为特殊儿童架起人际交流的桥梁,拓展人际交往能力。而为了推动社会融合,还延续了2020年的活动传统,设置成人宣誓活动,让每一位心智障碍青年不仅可以展示艺术之美,也可以走进社会,和更多健全人士一同展示青春担当。令不少志愿者印象深刻的是,10名特需青年(特殊教育需要)代表在活动中,和全市近10万名18岁青年一同参加了2021年广州市成人宣誓仪式。
在“成人礼”现场,特需青年代表林颂茵对自己成年后的就业愿望代表着多数特需青年和他们家长的心声。随着特需青年的成年,他们也在积极地学习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与责任。林颂茵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社会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这句话令不少家长颇为触动。
“瑕玉之美,有瑕仍美。成人宣誓仪式也好,美术画展也好,文艺汇演也好,其实都是一个仪式,证明障碍不是人生的全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的一员,创造价值,我们要做的,正是把展示价值的舞台搭建起来。”该项目负责人说,24年来,“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一直致力于为特殊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在“瑕之美”的舞台上展现艺术才华,融入社会,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特殊孩子,感受他们的成长之美,“但我们同样看到,这个舞台现在还不够大,还不足以支撑每个孩子将自己的价值展现给社会身边的每一个人看,但瑕之美展现了一个渠道,而我们也相信,当多方汇聚起来,这个希望会越来越清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林琳、苏赞 通讯员:穗残宣、张雪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通讯员:张雪欣
广州日报 ·新花城编辑: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