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来了一个白白净净小伙子,说是第一书记。听说这小伙子还是个90后,这么年轻的干部,能做好扶贫的事吗?”
“是啊,他30岁不到,跟我儿子一样大,恐怕不靠谱。”“村里工作这么苦,估计待不了几个月就会走。”村民们议论纷纷。在兴国县杰村乡白石村的村民看来,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郭海宁的到来成了当地的新鲜事。
两年过去了,在郭海宁的带领下,白石村环境美了、产业有了,村民钱包鼓了、信心足了。郭海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们这个后生“能行”。
绣花精神抓党建,愚公精神促脱贫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到村任职后,郭海宁第一件事就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他督促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加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每周例会布置脱贫攻坚要点工作
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三类小组长”在农村工作中的优势,率先实施由妇女组长抓环境卫生,抓乡风文明,调处矛盾纠纷等,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平安村庄”建设,每季度安排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小学、农户家中及田间地头宣扬文明礼仪、孝道、“扫黑除恶”相关知识。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白石村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兴产业促发展,谋幸福促和谐,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两不愁三保障”,成功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到“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坚强战斗堡垒”的蜕变,创下了先进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成效先进、文明村镇、综治维稳“零上访”等好成绩。
务实基础谋发展,智志双扶打攻坚
“扶贫先扶志,要想贫困走,教育引领打好头”。郭海宁了解到,截至2017年,白石村贫困户中无1户培养出大学生,他第一时间走访白石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调研后发现,白石村的幼儿园仍是租用民房,教学人员还存在初中未毕业人员兼职代课的情况。郭海宁立马把相关情况向县教育部门报告,争取筹建资金,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先后筹集资金140余万元用于幼儿园教学楼、食堂、厕所等建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幼儿园教学场所的问题,师资力量也得到进一步充实。
幼儿教育问题解决了,成人教育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郭海宁积极动员农户参加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了竹鼠养殖,畜禽技术养殖,农机技术培训、柚子种子技术培训等5次大型技能培训,共培训228人次,直接带动全村16户84人脱贫。
白石幼儿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郭海宁还邀请南昌航空大学师生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感恩教育,并促成南昌航空大学与白石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滴灌”,“穷根”渐逝,由过去“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渐变,白石村正奋力走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
兴业富农促发展,扶贫路上真情连
强化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郭海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认真考察了白石村的地理环境后,提出发展肉牛、毛竹、茶叶等产业的设想,得到了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想法一确定,他便马不停蹄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有强烈意愿发展的20多户农户去外地养殖、种植基地实地考察。
在郭海宁的带领下,很快,村里的肉牛养殖基地和毛竹加工厂就办起来了。但产业致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毛竹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加工厂面临停产。郭海宁立即外出聘请专业技术员驻厂指导,但白石村地理位置偏僻,没有技术员愿意驻厂指导。在吃了七、八次闭门羹之后,郭海宁终于说服了一位技术员,答应定期到加工厂指导生产。
郭海宁在查看高标准茶园建设
如今,白石毛竹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生产中,有了技术员上门指导,再也不为技术愁了,仅2018年,毛竹加工厂就带动10户贫困户就业,链接25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引进兴国小盈公司发展白茶种植,在链接20户贫困户增收的同时, 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5万元。
脚下有泥,心中才有底。每天入户走访贫困户早已成了郭海宁的习惯,对全村101户贫困户的情况他如数家珍。正是因为心系群众,所以贫困户的情况才能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同事都称郭海宁为“郭字典”,是一个移动的资料库。
贴近群众才会赢得真情。两年来,他始终以“农民”身份与群众在一起,把心“驻”进了群众的心窝,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90后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
扶贫产品推介
白石村产业发展迅速,因地制宜,发展了茶叶、毛竹、生姜、肉牛、鸡、鸭等特色种养产业。欢迎大家前往购买。
联系地址:兴国县杰村乡白石村
联系人:郭海宁 18770044726
来源:兴国县委组织部
编辑:李章儒 校对:陈 参
编审:周 鸿 监制:古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