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马上结束了,中国的家长又可以短暂地松一口气了。毕竟,孩子们天天上的兴趣班终于可以歇歇了。为了让孩子在玩的时候也不输别人,暑假成了家长们真正展示精力财力和忍耐力的竞赛场。几百一小时的书法、音乐课,到了家长这里通通都给报上,刚从校园里喘口气的孩子,马上就被送进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里。过完一个暑假你可能就发现,兴趣班真的用处很大,至少能让小孩们放弃好多个兴趣。但即便这样,也没几个家长,敢心平气和地让孩子少上两个兴趣班。
兴趣班,不上不踏实
每一个骂过应试教育、推崇快乐童年的家长,当真送自己的孩子去了兴趣班之后,都会感到后悔——后悔没有早点送孩子去。因为兴趣班,不上真的太不踏实了。说自己的孩子没上过兴趣班,就跟在某乎上说自己月薪还不过万一样,你不急别人都替你急。就算他们曾经看着《小别离》、《小欢喜》里把孩子快逼疯的家长,信誓旦旦要践行快乐教育,等看到别人的孩子三岁就熟背唐诗一百首,还会在钢琴上弹《小星星》,就又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只会玩泥巴,怎么着也得先报个葫芦丝或者珠心算。
2013年7月24日,郑州,钢琴考级的前一天晚上。夜深了,孩子还在练琴
只报一个兴趣班也不够,比如一位妈妈,在孩子幼儿园阶段便给孩子报了绘画班,等孩子上了小学发现别人都多才多艺,反手又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孩子光懂莫奈还不够,从小就得向欧阳娜娜看齐。何况,你要是不送孩子去兴趣班,就连孩子自己可能都跟你着急。想象一下:你带着你十岁的孩子去参加小学的集体活动,发现孩子们的聊天内容不是哪吒、大耳朵图图,也不是柯南、蜡笔小新,而是“北宋后不是南宋而是伪楚”、“编程要学Python不要学Visual Basic”、“钢琴十级和古筝十级哪个简单”……你的孩子,这时候可能完全插不上话来。
2017年7月24日,江苏扬州,中小学生在一家击剑俱乐部学习击剑。兴趣班的种类越来越多,“高级玩法”的费用也越来越高
要是你再问周围的家长,发现几乎所有人都给孩子报了兴趣班,搁你不也得赶着给孩子报班吗?兴趣班到了今天,已经成了孩子们的一种社交方式。不上兴趣班,就相当于别人的孩子都用QQ聊天,你的孩子还在用MSN。一位妈妈就说,其他小孩聊的话题,自己小孩要是搭不上话,就会被边缘化。当她给孩子报了十个兴趣班后,别人聊什么孩子都能接上话。当你真的报了兴趣班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悲伤的事情——报晚了。不管是孩子几岁报的兴趣班,你都会觉得报晚了。2012年一份报告显示,在广州市,100孩子中就有95个参加过兴趣班。在老城区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中,近九成的孩子参加了3个及以上个兴趣班。而且,兴趣班不是从孩子抓起,而是从娃娃抓起。参加兴趣班的年龄已经从2006年的五岁变成了2012年的两岁。
2017年10月6日,江苏南通为准妈妈举办胎教音乐会。对于一些家长来说,起跑线放在两岁都晚了,得从胎儿时期开始
两岁的孩子,说话都不一定清楚,但家长们却相信这是背唐诗三百首的最佳年龄。就算颜色都认不全,家长们也期待他上完一个月的兴趣班就能创作出各种水彩画。但其实,3至6岁的幼儿,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并不会比不参加的更具有艺术创造力,他们的优势只在于创作时拥有更强的审题能力。但家长们不管这个,兴趣班就是家长们的信仰。世界上没有不出色的孩子,只有没上兴趣班的孩子。即使家长心里怀疑兴趣班的作用,也挡不住招生老师对课程的吹嘘。更何况,同事的孩子已经一口气报了一年的课程。再不报兴趣班,别说小学了,你的孩子可能刚上幼儿园就没了朋友。
孩子换兴趣,就像渣男换对象
那些自己闹着都要上兴趣班的孩子,你挡也挡不住。在上什么兴趣班的问题上, 只有大人才做选择题,小孩子全都要。以前总觉得,选兴趣班好像都是家长的独断专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非要塞给孩子几个兴趣班上一上。但到如今,抢着上兴趣班的孩子大有人在。比如,广州有一个报了十门兴趣班的小男孩,对自己的所有兴趣班科目都十分喜欢,妈妈让他减几个兴趣班,但“减了他就哭,哪个班都不愿意放弃”。还有一个女孩,报了六门兴趣班,每天的课程也是满满当当。她妈妈表示,这六门都是孩子自己要求报的,甚至她还在吵着让妈妈给她多报几门。
2018年7月11日,安徽合肥,孩子们正在学习乐器
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让人省心又自豪。家长们更是觉得,这些兴趣爱好能陶冶孩子情操,增强孩子各项技能,何况技多不压身,何乐而不为?但你可能更常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当初说对这感兴趣对那感兴趣,没两节课他就又不感兴趣了。一起学钢琴的孩子,都考过多少级了,他却连首《小白菜》都弹不利索;别人的孩子葫芦丝拿上手就开始吹《康定情歌》,他却还得先花几分钟去找音在哪。当有兴趣时,他可能十个兴趣班每个都不想落下,跑断腿也要每个课都上,但等到没兴趣时,你打断腿他也不肯往兴趣班挪一步。
2018年7月5日,合肥,尽管暴雨倾盆,但却阻挡不了孩子们前往少年宫的脚步
家长们像是每天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只不过现在是每天推着一个什么都不想学的孩子去兴趣班,以为上完一次课就会有一些进步,到了第二天发现这个孩子又回到了原点。一项针对上海四所小学的调查显示,84.1%的孩子兴趣都发生过变化,超过一半的孩子认为这些变化是因为自己成长了,摸索出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孩子换兴趣,比渣男换女朋友还要快,那是因为他们口中的“兴趣”,不见得真是兴趣。通常来说,兴趣的培养包括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孩子口中的“有兴趣”,更准确地说是好奇,是新鲜感。等他们真的开始深入学习,特别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没兴趣了”。
2019年7月17日,江苏连云港少儿活动中心,学习陶艺的小学生正在机器上进行拉坯。自己动手做陶器看起来很好玩,但玩了一两次孩子就会觉得没意思了
就算家长们每天推着他们学,到了初中高中,考试的压力一来,再强烈的兴趣也得到此打住。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初中以前,大约60%的家长会给孩子报音体美兴趣班,初中家长中,这一比例只有略多于20%,高中家长中的比例甚至低于10%。当然,这些少了的兴趣班并不是因为家长们想让孩子轻松一点,纯粹是把时间和钱都拿来投入到学习补习班上。课还是没少上,只是从吹拉弹唱变成了数理化生。
兴趣班有多耗钱
学来学去,你发现兴趣班很可能成了这样一种东西:它虽然让孩子接触了很多新玩意,但并没有让孩子掌握一项“特长”;它不能帮助孩子交朋友,但是不上兴趣班孩子连交朋友的机会都快挤占没了;它也不能让孩子真的就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但是它给了每个家长这种美好的幻觉。为了让这个幻觉永远存在,家长们心甘情愿地把大把大把地钞票投进去,像投进一个没有感情的碎钞机。如果你月入一万,没有孩子,你的钱很可能花在这些地方:除了必须吃喝用度,每个月还能跟小姐妹去逛两三次商场,买几件当季衣服,尝试一些新菜,去听场演唱会看几部话剧,剩下的钱存起来。但有了一个要上补习班的孩子,即便是月薪3万,你也能过得特别穷。
2015年01月22日,济南青少年宫,众多家长拿着招生简章、排着长队等候交费,提前一个多月为孩子报名春节后才开学的艺术培训班
比如广州一位月薪3万的高管妈妈,月薪已经足够秒杀全国95%的人,却连衣服都不敢买几件, 因为她的女儿暑假一个月就要花费3万5千元。其中,钢琴、游泳、英语等兴趣班就要1万。她也不是唯一一个因为孩子上兴趣班而不敢买衣服的妈妈。福州有位吴妈妈也曾表示,她和老公都两年没买新衣服,只为了让孩子能上钢琴班并且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在他们家,每年孩子的兴趣班支出为2万多,而他们全家的年收入,是13万元。如果说一年为兴趣班花一两万属于常规操作,那么一年花10万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
孩子们正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滑冰。这类兴趣班不仅对场地、装备要求比较高,还要孩子能坚持
2012年深圳晚报报道,一个五岁半的小孩,一周要上十个兴趣班,包括萨克斯、芭蕾、素描等,一年的兴趣班支出,超过了10万元。兴趣班,这个没有感情的碎钞机,能花掉家长多少钱?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一线城市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要知道,像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那1/5的家庭,2016年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785元/月。在要上兴趣班的暑假,家长们可能500块一件的衣服犹豫半天也不买,但500一个小时,让孩子在纸上画几个圆圈,他们却能马上就掏出钱来。
2018年6月8日,河南焦作一乡村少年宫,一名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家长们不会花5000块买这样的作品,但是花5000块让孩子上兴趣班做出这样的作品,他们一定愿意
光是为兴趣班花的钱,就已经足够压得绝大多数的家长喘不过气来了。不过再想想,逼着孩子上兴趣班怕影响亲子关系,不逼一把孩子又怕落后了别人;学的多怕孩子太累,学的少又怕孩子没特点;不想参加到这场比赛中,又不得不参加,更让家长们操心。这样看来,花钱真的是家长们遇到的问题中,最简单的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