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稷下街道位于临淄城区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辖33个村、7个社区,人口近10万人。稷下街道因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稷下学宫发源地而得名,拥有范家遗址、东孙战国墓、孔融墓等历史文化遗存,是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稷下街道统筹拓展地域特色文化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街道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特色学校、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培训基地、第六批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街道、山东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2018年、2019年分别为全市、全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提供现场。2018年4月17日,在全国区域社区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乡村振兴教育培训现场会上做了《全面统筹区域性优势资源,构建新时代社区教育体系》的典型发言。《稷下国学讲堂》被评为山东省2019年度社区教育十佳品牌。2020年9月,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区域终身发展共同体”项目试验点,并在工作会议上做主题发言。2020年11月28日,在全国中成协农专委主办的“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验项目暨乡土课程建设研讨会”上,被评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验街道,并做典型经验报告。
一、政府主导,统筹资源
稷下街道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与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助推街道文明建设,打造富美文明智慧新稷下的总体目标融合起来,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多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稷下街道农民精神风貌提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健全规章制度及激励措施,保证村居农民文化经费的落实(每年人均2元的常规经费及项目专项经费),使村居农民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依托辖区内各学校、幼儿园、行业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实体,积极构建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极大的丰富了培训资源。
2015年,稷下街道财政投入700余万元,建设街道村居农民服务中心。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有七大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会事务代办中心。创新性发展了集教育、保健、医疗、健身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学生课外管理、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社会组织创新孵化等终身学习项目,是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村居农民教育活动中心。同时,每个村居均建立农民书屋、文化大院、运动场地等文体阵地,为开展各类文化和学习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基地建设,功能齐全
街道统筹辖区内的资源,确立了各具功能的五大农民文体活动基地。一是依托齐文化博物院的齐文化教育基地,二是依托稷下文化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三是依托齐都体育城的文体活动基地,四是依托硕冠都市农业园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五是依托“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的孙娄王氏文化底蕴的溡源文化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在设施、文化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动村居农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稷下文化园是民建民营性质,占地面积130亩,绿化覆盖率80%,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园内环境优雅,风景宜人,自然人文景观设计古朴,处处赏心悦目。园内建有民俗博物馆、科技馆、稷下藏书阁、红色基因传承展览馆、荀子教育体验馆等村居农民文化活动场所。近几年来,临淄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临淄民间文艺家协会、临淄作家协会、齐文化兵学研究中心、正心学院、清水书院等20余家群众文化组织、公益培训中心、文化产业单位等入驻园内,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提升村居农民精神风貌,发挥了重要作用。“种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稷下文化园已经逐步成为弘扬齐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民俗民风、农民休闲度假的盛地。稷下文化园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博市国防教育基地、淄博市科普教育基地、淄博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等,董事长杨宝玲获评“淄博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
三、培训课程,量身订制
根据不同年龄村居农民文化教育的需求,做好课程设置,开展书法、绘画、健康课、戏曲、诗词等学习活动,使村居农民都能找到喜欢并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村居农民教育中心每年根据上年度开课的学员人数、调查反馈的信息,重新编排课程,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开课课程,课程的活动效果非常好。与时俱进开设红色思想学习课程、离岗退休同志的心理适应辅导课,探索试行学习积分制度,更好的调动村居农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2019—2020年,街道各村居及职能部门开展各类农民技能培训近570余次,培训人员近3万人次。
四、公益活动,喜闻乐见
随着良好终身学习氛围的日益浓厚,公益组织团体的各项活动也是如火如荼的开展。淄江艺术团的培训班、清水书院的名家讲堂、秋之瑾形象管理中心的养生分享课、正心学院的稷下国学大讲堂、区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情系社区、暖阳行动”……各项活动都是根据需要自愿报名参加,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极大丰富了村居农民教育的内容。
开展“一校(园)一项目”的文化传承活动。比如,尧王幼儿园师生搜集老物件500余件,建设了“‘稷·忆’民俗文化体验馆”,该馆分为四个区域,对社区开放,成为村居农民教育的新阵地。二是创新做好家校社结合,开展“红马甲志愿者”活动,家委会成员进入校园,参与学校日常管理,促进了学校更好发展。采取“微信抢票”的方式,根据农民家长的报名情况确定开设的家教课程,受到农民家长的欢迎。
五、文化惠民,精彩有约
稷下街道从农民群众思想实际出发,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每月1日组织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全体村民参加,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国旗下讲话。充分利用村广播、村报、公益广告、村务公开栏、文化墙等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等融入道德讲堂、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润物无声地提高村民精神境界、道德素养。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美在家庭”文明实践活动,每年评选表彰“十佳婆婆”“好媳妇、好妯娌”,颁发证书、给予奖励。每年重阳节,村里集中给7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办寿宴,举行“晒”幸福活动,看谁家老人被子最干净、最暖和。组织“最美家庭讲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形成户户争当文明户、人人看齐光荣榜的生动局面。
稷下街道多年如一日坚持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振,孝老爱亲、诚信友善蔚为风尚,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远航正当时。我们将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统筹拓展区域优势资源,持续打造村居农民教育品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让“学在稷下”成为一种认同、一种向往、一种时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记者 高晨 通讯员 王桂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