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生为演员陶泽如讲解唢呐技艺
一直默默坚守,沉醉于民间艺术的合阳县新蕾剧团唢呐省级传承人郭玉生最近“网红”了。5月19日,记者连线他时,他笑言刚从京城回来后演出几乎井喷,相继在路井、洽川等地进行扶贫演出,最近还应湖南电视台邀请为《天天向上》栏目做积极准备,各地纷至沓来的微信、QQ、电子邮件和电话更是应接不暇。
4月20日,第四代导演核心人物吴天明和他的《百鸟朝凤》在全国举行首映发布会,4月24日,《百鸟朝凤》唢呐队原班人马,参加了在西安市曲江国际影城召开的《百鸟朝凤》新闻发布会,5月4日,《百鸟朝凤》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首映典礼,5月6日起在全国公映,5月17日,该片排片率从之前的1%左右大涨至9%,单日票房超过1200万元,总票房突破4000万元,这部有情怀的文艺思想电影,成功逆转。在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该片作为开幕式亮相,并获得了金鸡奖评委特别奖。该片讲述了两代唢呐艺人精神和技艺的传承故事。这项成果让合阳新蕾剧团乐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百鸟朝凤》唢呐指导、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唢呐代表性传承人由此“一鸣惊人”。
据介绍,面对唢呐这一民间技艺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濒危的现状,如何拯救中国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失落,合阳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大胆推陈出新,将线腔音乐元素与唢呐吹奏相融合,重兴民族乐器,传承民间艺术,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高地。由郭玉生匠心传承的独特艺术风格,书写了新一代“音乐符号”。
“吹开唢呐音乐之门”
现年54岁的郭玉生出生在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15岁时,就跟着合阳唢呐名艺人陈根成(今年80多岁)、晁根全(已故)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刻苦磨炼,熟练掌握了单吹、双吹、咔戏等多种唢呐吹奏技巧,不断摸索吹开唢呐音乐道路。
合阳唢呐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和黄土高原文化,为了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吴天明特地选取合阳作为《百鸟朝凤》的拍摄外景地,并邀请首都师院音乐学院著名影视作曲家张大龙教授为《百鸟朝凤》谱曲,两人通过组织介绍,找到合阳县剧团唢呐省级传承人郭玉生担任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百鸟朝凤》的唢呐指导,并为全国著名电影演员陶泽如配音。用郭玉生的话来说,唢呐技艺要全面,要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吴导和作曲家张大龙认定我就是他们要找的唢呐艺人。
更让他们欣赏的是郭玉生推荐用合阳线腔音乐作为元素吹奏《百鸟朝凤》更是悦耳动听,一下子吸引了吴、张等导演,于是选用线腔音乐作为影片的音乐素材,同时让郭玉生为影片的唢呐音乐指导并担任唢呐领奏。
作曲家张大龙说:“你们合阳人太伟大了,线腔音乐中的曲牌《大回子》是一种西方音乐的现代配器手法,你们要比他们早多少年哩!”
顾名思义,合阳线腔俗称“线戏”,是合阳县独有的古老地方剧种,为了和搬上大舞台由人扮演的大戏相区别,一度曾称为“线腔戏”。它的音乐、唱腔、道白、偶人造型及舞台艺术都别具一格。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吹奏。在合阳民间称为喇叭,分为长、联、吐、双吐、单吐、联奏、打乐、箫音、柔音、舌花等演奏技巧。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积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这就意味着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子里的人,才能拼命把唢呐传承下去。”于是,郭玉生抱着高于自己生命的技艺,用匠心传承精神,誓要为唢呐这个民间艺术赢得一席之地,“简单说,就是保护合阳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如何保护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只是某一个传承人应思考的问题,郭玉生说,在市场化浪潮下,传统文化应改变坐等的态度,创新宣传形式,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踏入市场浪潮中,将自身的文化优势和市场结合起来,挖掘一系列演出和衍生产品,创建品牌,用独特的符号和品牌推广吸引大众。同时,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从模仿到创新,别具一格”
4月24日,在西安举行的《百鸟朝凤》首映式上,全省各地集聚了100人的唢呐演奏队,可谓是阵容强大,场面壮观。
作为省级唢呐传承人郭玉生、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和执著的精神是他进步的源泉,加上他深深眷恋与热爱的黄土地,让这民间艺术之花大放异彩,得到媒体和专家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2012年,由于他参加拍摄《百鸟朝凤》的出色表现,被提名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郭玉生在人生艺术道路上刚起步,艺无止境,他决定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坚持到底。
从模仿到创新,再到继承要别具一格,1995年,他第一次参加了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合阳演唱会》,吹奏了唢呐曲《梁秋燕》;1996年,他应邀参加了电视剧《神禾塬》、电影《桃花满天红》的唢呐音乐吹奏;在模仿的基础上,善于创新,2002年,由郭玉生制作完成著名的《秦腔曲牌》成为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原创作品,从此也奠定了他的艺坛地位;2008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举办的庆祝十七大戏曲专场晚会中担任首席唢呐演奏;2009年,他第一次获得了渭南戏曲专业人才表演二等奖;2011年,他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唢呐代表性传承人。回想起取得的成绩,郭玉生说:“我信奉一句话——临事而惧、好谋而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终于从一个艺人变成了艺术家。”
2012年,他参加了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百鸟朝凤》的唢呐指导,并为全国著名电影演员陶泽如配音。2014年,吴天明导演离世后,《百鸟朝凤》搁置了两年才最终上映,刚一上映就和《美国队长3》打上了遭遇战。期间,郭玉生也一直处于伤感中。从2016年4月20日首映发布会至今,该片在全国热议不减,为此,他的技艺终于在《百鸟朝凤》中“唢呐”出精彩。
“在唢呐演奏过程中,他先后挖掘继承的《黄河号子》《双凤朝阳》《五更鸟》等50个民间唢呐曲目,在省市县文艺演出中,频频亮相,受到观众喜爱。”郭玉生说,受《百鸟朝凤》的启发,最近又创新的“电影版”《百鸟朝凤》正在紧张排练,不日就可与广大观众见面。
自2012年以来,《百鸟朝凤》获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农村电影最佳奖,参加了韩国、日本、法国影展,获得了法国第29届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项提名奖,入围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大赛奖,在19届韩国釜山电影节上打响了“第一炮”,日本东京电影节盛赞这是“最有骨气的中国电影”。前不久举办的首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获评“最佳故事片奖”。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自己的表现他并不满足,郭玉生说,随着《百鸟朝凤》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播放,他决心让合阳唢呐吹向陕西,吹向全国,走向全球。这也成为他新的人生艺术追求。
“其实,我只是一个传承人”
不少人对郭玉生能够“一吹成名”感到惊讶,但是他的同学、同事和好友并不意外。他们认为,郭玉生在40多年的勤学苦练中,练就了身怀绝技、擅长单吹、高亢嘹亮、悲壮激越、悠扬流畅、优美动听的独特艺术品质,有艺术家的范儿。
合阳县新蕾剧团共设两大班块,分别是演员班和学生班,演员班现有演员45人,最大年龄是54岁,最小的40岁。学生班共25人,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13岁。
54岁的郭玉生说:“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成功,他的内心必定对自己有个定位,无论别人认不认可你,你自己要认可自己。传承人,就是我对自身的定位。”
从艺人成长为传承人,并不容易。在郭玉生看来,一名传承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郭玉生感言:“吴天明老师为我们唢呐艺人拍了这一部好电影,我们看了都很感动,这次我们专程从合阳赶到北京,就是来支持吴天明导演的这部绝唱之作的,来看看这位最懂我们的人,为他吹一曲真正的《百鸟朝凤》!”
“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起点就是那些独具匠心的手艺人,不仅要留存影像资料,更要防止‘人走技失’,决不能让民间文化毁在我们手里。”郭玉生说,《百鸟朝凤》为传承文化遗产作出最好的回答,除了做好唢呐专职演员传帮带之外。从2013年起,他就制作了唢呐基础教程,利用双休日开设唢呐培训班,通过以中小学生传播传承唢呐文化带动全社会,让公众认识、了解,参与其中。同时,省文化厅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扶持这项文化,全团上下倍受鼓舞。
郭玉生对生活要求极其简单,不讲究穿着。除了艺术,郭玉生有3大爱好:看书、听音乐、交友。曲谱放在办公室里,时不时地哼着他的原创《秦腔曲牌》,感受艺术创作的艰辛;唢呐从独创自成一派;《百鸟朝凤》则是郭玉生一生永恒的“特殊记忆”。
“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传承唢呐要吹出骨气,吹出底蕴,吹出特色,这些,都是一个传承人的品质修养。”郭玉生说。
本报记者 张 武 通讯员 雷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