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界
全科医生是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佳提供者,是居民健康的最佳守门人,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前沿防控者。其工作场所在社区、在乡村,在居民身边;能够为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知晓每个家庭的情况、熟悉居民的生活习惯、了解基层患者的病史,居民遇到卫生健康问题可以首先向全科医生求助,由全科医生在掌握上述信息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保健康复服务。
据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统计,所有患者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
全科医生在提供预防保健服务、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等方面起着独特重要的作用,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同。
据调查了解,目前各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全科医生短缺、全科医生转岗不畅、全科医生招聘不到、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欠缺等现象。不少在岗的全科医师由于待遇差,职称晋升难、聘用难,相继找关系借用到大中医院,或到南方发达城市民营医院去。
如何创新举措,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吸引全科医师到基层,把全科医师留在基层,提升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是目前各地亟待解决好的课题。
针对这一现象,近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福建省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福建省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更加健全,使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力争全省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福建建设需要。具体措施为:
一是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对象参加全科医生培养及培训结束后变更或加注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情况列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二是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或增加注册全科医学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占机构临床、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的比例达到90%,并纳入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全科医生培训所需经费通过政府资助、培训基地补助、个人负担等多渠道筹集。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适当安排必要的全科医生培训经费。
1.在规培方面。
针对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由省级财政按照每人550元标准对理论培训基地给予补助。省级财政在统筹使用中央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对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分别按每人每年4.8万元、3.6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2.在转岗方面。
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省级财政在统筹使用中央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按1.5万元/人给予补助。
此举无疑给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压力和动力,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规模,促进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笔者期待,“十四五”规划期间,各地都能针对性出台方案,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打好全科医生“全覆盖、补短板、提层次”的组合拳。从招生、就业、培训、工资待遇、政策倾斜等方面给全科医生更多的关爱,并在多地点执业、住培算服务期、职称晋升、聘任等方面多开“小灶”,在职称晋升暂没有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可先行超岗位聘用;同时有进修学习的配套政策,让他们拥有展现的平台和发展前景。
另外,各地还要创新全科医生“头雁群雁”的培养思路,培育一批“头雁”,以三级综合医院为基地,培养基层骨干人才,建立基层全科学科带头人储备。
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头雁”动态考评奖励等规章制度,以充分调动基层优秀全科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安民告示本辖区基层全科医师“头雁”基本情况,让居民知晓,给他们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
同时,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应选拔更多的基层医生作为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对象,形成“手把手、一对一、老带青”的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以出现更多的“群雁”,从而更好地当好居民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