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培训不能再野蛮生长了。
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要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学科类培训人员备案材料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教师资格证明,外籍人员提供学习和工作经历、教学资质或教学能力说明。线上校外培训人员在明年6月前应取得教师资格证。
这意味着线上、线下的教育培训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减负工作也扎扎实实地推进到线上。
如今,在线教育、视频课堂已经成为培训产业的重头戏:朋友圈里有人分享链接,让大家一起凑团购买网课;线下小朋友们,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打开电脑进入上课模式。
前几年,网校、在线培训市场方兴未艾之时,被公众寄予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期待。因为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数以千计的学生同时聆听一些名师讲课,并与名师互动,这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传统的藩篱成为可能。“一块屏幕改变人生”也一度成为行业的愿景。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商业化竞争之后,在线培训也出现了不那么光鲜的一面。首先,师资鱼龙混杂,正经的授课变成“单口相声大会”,带偏线上培训的节奏,使得网课的总体质量出现下降的局面。其次,一些培训公司急于在资本市场上画大饼、做大规模,急于圈钱,推出五花八门的收费,甚至有的推出“终生VIP”项目,还动员学员线上线下拉人头。
此外,如今疯狂的培训班,为了招揽生意,频频在舆论场里贩卖焦虑,已经成为了很多家长焦虑的放大器,甚至正常的学习成为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孩子的童年无法承受,家长的腰包更无力支撑。
线下线上培训早已经融为一体,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不能只盯着线下的培训班。特别是近日,中央公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了“公民同招”等一系列教育公平原则,重新校正了教育起跑线,是给鸡血的培训行业浇了一盆凉水。
这次,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本意是规范整个行业,而不是要把行业管死,特别强调了“互联网+监管”的新模式探索,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监管,这对于在线培训来说既是一次规范,又是一种达致公平竞争的公共服务。通过规范把不合格、打鸡血、拉人头的公司逐出市场,让竞争变得更透明、更公平。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则是得到“去掉一个个错误答案”的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