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大创造丨“零零后”闯入即时零售江湖
21岁,他从湘南县城里,第一次来北京,便在东三环劲松商圈的一处社区居民楼里,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四十平方米的小店“五脏俱全”:从胶水纽扣电池到五金水暖被褥密码箱,常见的生活用品都卖。只不过,小店在居民区以接待小区居民为主,小店平日门可罗雀,但上线了“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平台后,每天能有几千块钱流水。
在这座城市,有几万家实体店上线即时零售平台,辐射了几千万消费人群。2000年出生的王鹏权,可能是北京即时零售赛道里最年轻的闯入者了。他从18岁就进入社会,在广东、湖南等地辗转数年,在超市和理发店做过管理工作。他已经目睹了中国零售行业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而当前,消费者希望通过即时零售买到一切。
王鹏权的店有4000多种商品,屋里面铁货架子上的商品,堆放得快伸到天花板,走廊仅能容纳一个人过。他做起事来很老练,一两分钟可以找到任何一件商品位置,分拣、打包、贴签,一件包装好的商品很快会被放在屋外桌子上,等骑手取走。
实际上,即时零售早就不是新的概念,京东早在2015年便推出“京东到家”开始即时零售业务。但对“后来者”王鹏权来说,这种商业模式,才刚刚进入红利期,它很契合于上班族的当下消费习惯,也成为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机会。如今他靠他的店,足以让家人在北京安稳生活,还能每个月给留守在家乡的爷爷奶奶零花钱。
辗转四千里在北京开家四十平小店
王鹏权出生在湖南株洲市攸县,这是一座盛产油茶,湘江边上的小城。在他几岁的时候,父母在江苏昆山、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做生意。老家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小买卖。王鹏权没有读大学,18岁就去了广东省惠州市的一家大型超市做销售,而后升任部门主管。
他身材微胖,常穿着一身贴身休闲装,见人礼貌性地笑笑,头发上染了点黄。在2021年之前,他从未想过去北京发展。在惠州那家超市里工作了将近四年时间,虽然收入不多,但他习惯了那里的生活节奏:朝九晚五上下班;每日要查看商场卫生环境,尤其力求每件货物的摆放要整齐美观。
甚至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前几个月,他一边上班还一边经营了家平价理发店。他一个人租了个小店铺,简单装修了下,在网约平台上雇了一位理发师傅,专门面向对发型不甚讲究,习惯省钱过日子的消费者人群。理发店只开了三个月,已经实现收支平衡,但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店铺被迫关门了。他立即转手了店面。
在北京生活的湖南人超过15万,在一个商圈或邻近社区做同类行当生意的湖南人,会互相间走动。在劲松商圈周边,王鹏权认识七八个从株洲来的百货商人。他们都是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王鹏权称呼他们为“老家的叔叔”。
是“老家的叔叔”们,在微信群里鼓励王鹏权北上。“现在疫情来了,什么都不好干,来北京做线上百货吧,这儿目前能挣到钱。”叔叔们异口同声地说。2021年秋天,王鹏权从惠州辞职,奔向四千里之外的北京。
要考虑地段的客流量,还有水电费房租等成本花销,王鹏权骑着电动车把劲松商圈及周边转了个遍,终于在一座有五十年历史的居民小区,在离小区入口十米远的位置,盘了间40平方米的门店。小店在一楼,门前有个小院子,四周围了铁栅栏和一个小门。可以想到,以前作为居民住宅,小院里会摆放上花盆、宠物箱,而现在小院里摆满了硬纸箱、泡沫盒。王鹏权说,在2022年,通过京东到家下单的洁具用品需求量大增,装满消毒液和卫生纸的箱子,在小院里能摞到一个成人那么高。
王鹏权对这个店铺很满意,主要是它性价比高,一个月一万五千块钱的房租,这在附近动辄每月数万元租金的商业地段,已经很便宜了,它离劲松地铁站只有800米,离国贸商城不到3公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的店铺线下交易基本停止,线上生意火了起来,每天几百单的单量,交易额经常超过6000元。曾经有顾客通过京东到家下单他店里的胶水,一个小时内送到了大兴机场。
融合了两种生意生活节奏从快向慢
在小店的院前,有一片墙根旁的空角落,总有几个本地大爷坐在马扎上,摇着折扇侃大山,从国际时政形势聊到隔壁社区又开了家烧烤店。有位穿着白衣服的头发花白的老人,今年快80岁了,是这里的主角,他慢慢踱步走近,几位老头就喊,“哎呦喂,可把您这位穿白大褂的医生盼来了。”
劲松地铁站出口周边,是层层叠叠的共享单车,四处站着商贸楼、旧式居民楼;街旁的餐饮店和便利店,一家挨着一家。这里是不缺喧嚣的,从早上到傍晚,人和车总在挤挤攘攘。穿过主路旁的一条林荫街道,有处八十多栋老居民楼构成的空间。王鹏权的店,就在楼林外缘的角落里,它紧挨着小区出口,出门右拐二百米是闹市,进门即是僻静住宅区。
他买了两台一模一样的黑色电动自行车放在小院子里,每辆车充满电可以跑50公里。刚操办起门店的时候,他很忙,和父母终日挤在四十平方米屋子里,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捯饬商品、分拣发货。最重要的是,他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网店,而要熟悉电商平台的运营逻辑也非易事。
“这种店,是两种生意的融合,线上和线下。一开始是无从下手,怎么把商品传到APP上,怎么做客服和客人在网上交流互动,这些东西在脑子里都是空白的。”他和网络上所标签的很多“零零后”不太一样,他对互联网社交不太喜欢,尤其不习惯和陌生人网聊,他更喜欢和老家的朋友出门去海边上旅游,定期和熟人进行视频聊天。
让王鹏权感觉到线上生意是一门学问的,是今年30岁出头的“京东到家”运营工作人员小崔。京东到家有专门工作人员帮助零售商化解运营效率瓶颈和履约效率瓶颈。小崔告诉他,做即时零售业务,需要时刻洞察消费市场动向。
“比如,小崔说,现在天要热了,你要多上线一些电风扇、冷风扇之类的物品。从后台数据看单人凉席,最近椰子口味的雪糕等卖得不错,可以多上些货,配合做些运费优惠、618促销等活动,人家会更愿意在你这买东西。”王鹏权听了小崔的话后,单量次日就增加了二成。
即时零售,在王鹏权看来像是一座城市的“货栈”。除了小店周边的居民,可以登门买东西外。在理论上,北京主城区及周边郊区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在“京东到家”搜索到王鹏权店里的商品,都可以下单,而且最快的可以在1个小时之内就能拿到商品。每天傍晚,社区门头店的骑手络绎不绝,取走包裹好的商品后陆续离开。包裹里的小零食,会填满在附近居住的年轻人的肚子;抽纸巾、擦桌布,用于人们在饭后清扫客厅和厨具。
王鹏权的店里全是货架,没有用于办公的写字台和电脑,他就搬着一只凳子,在院子里查阅手机订单和用户评价。哪怕是用于打印订单的打印机,也是一个单手可提携的袖珍式打印机,他把它放在倒数第二层货架上。“这里寸土寸金,放个写字台办公,太浪费地方了。这是节约成本。”他说。
在年初,父亲回到老家歇息,此后他和母亲两个人照看货店。每天下午一点,他骑电动车去十公里远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货,五点回家,夜里值班发货,凌晨两点睡觉,次日中午起床。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与订单为伴。坐在小院里的板凳上,听操着本地口音的大爷聊天,一有顾客下单的铃声,起身,几分钟内就能麻利地处置好货物分拣和包装,再坐回板凳上打发时间。偶尔,他能抬头看到城市上空的火烧云。
将顾家的小生意在其他地方接力做下去
王鹏权对自己店铺的营业额、成本等数据不避讳向外公开,目前每日的运营成本在1000块钱左右,营业额在两三千元。他越来越熟悉京东到家的“玩法”,前几天他上线了比较贵的夏凉被,仍然销售而空。甚至,一些高档的刺绣布料也卖得不错。
“周边的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比较高,而且京东用户对正品的消费需求比较大。换句话说,只要东西好,价格适合,消费者就会买。”他把近期琢磨出来的门道,分享给了老家的叔叔们,“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是面向整个北京,彼此间是不构成竞争关系的。”
每天晚饭后,他会和故乡的三四位朋友线上视频聊天,大家都是同龄人,总对对方的工作状况充满好奇。朋友们有的做生意,有的做公务员,有的进厂干工人。“总之,挣工资的,还是不如做生意的挣得多。”他说。
王鹏权喜欢和朋友出门旅游,今年三月份,他从北京飞到三亚,和朋友玩了几天。事后,他觉得把母亲一个人丢在北京的店铺,有些过意不去。但他说,还是忍不住地想去远方走走,看看以前没见过的世界。他有些高兴地说,现在订购了一张薛之谦在七月份于西安市举办的演唱会,“是有想法的,今年想来次出国游。”
总体上看,他现在对店里收入比较知足,挣的钱足够他和母亲在北京的花销。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他花了2426元给母亲买了一只金戒指。他录了一段母亲拿到戒指的小视频,发在个人视频号上,这是他目前唯一一个在视频号上的视频。母亲一脸惊愕,连声问你给我送戒指啦,他轻轻回应说,是啊妈,女神节快乐。
爷爷奶奶都过65岁了,在老家县城生活,照顾着十来岁的弟弟。父亲这几年身体也不好。王鹏权几乎每个月会打给爷爷奶奶一两千块钱。现在生意已经稳定下来了,他萌生了再开一家即时零售平台门店的想法。不过,他现在还没想好地点,“我感觉这个模式是能挣到钱的。我想着,等父亲身体好了,就负责照料这家店。我去别处再开家店。”
王鹏权接触即时零售平台不长,他觉得这是个机遇,“想想看,现在大家都很忙,一回到家可能就不愿去在商场排队买东西了。而且,年轻人容易熬夜,到了深夜,大部分便利店就打烊了。”
商务部在《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提到,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实体店增收的主流渠道之一,在扩大优质供给、激发本地消费活力上有独特优势。而在2022年7月,北京市商务局在《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落地2000多家国内外生活服务业品牌首店,培育超5万家生活服务业数字化门店,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
作为国内即时零售开放平台的行业代表,京东到家已合作30多万家线下实体门店、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区市,还通过自主研发的集履约优化、商品管理、会员运营、营销活动和数字看板五大模块能力于一体的海博系统,帮助零售商提升O2O运营效率。
和网上顾客打交道,不会像和邻家大爷聊天那么随性子。起初,王鹏权无法忍受无理由退货的行为,会和顾客在网上拌嘴。但经过时间磨砺,他觉得做生意还是得收敛性格,就像电视剧里所说的江湖儿女,都要讲人情世故。
前几天他又遇到了一个顾客要无理由退货,他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去当事人家里取了那双被退回的皮鞋,还连声致歉。5月23日,他说,他仍计划打算在其他城市开家同样模式的店,继续用京东到家,做同样的生意,“毕竟有钱了,才能让家人过得好点。”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