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文脉 | 巴士车模爱好者①」痴迷巴士车模,情系羊城公交
本期关键词:【巴士车模爱好者】
在巴士迷这个群体里,有许多表达热爱巴士的方式,拍照、画图、制作模型……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倾注了巴士迷对广州公共汽车的情怀。
从事交通行业数十载的老师傅从指尖筑铸羊城交通的发展历程;“00后”的后生们以画笔和巧手表达城市的公交文化……我们将一一记录他们的故事。
痴迷制作巴士模型,情系羊城公交数十载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实
在广州金沙洲一个小区内,一间普通的住宅房承载着“老广”招兆焯对公交车的情怀。
跟随招兆焯的步伐,记者穿过小区的绿荫小道,来到一间约6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里没有华丽的装潢,简陋的居室堆满了招兆焯和儿子招俊能多年来制作的模型、模型材料以及有关公交历史的资料。在外人眼中,这些东西可能一文不值,但对招兆焯来说,屋子里的物品都是40多年来积累的“宝物”。
招兆焯与他亲手制作的公交车模型
制作千件公交模型,捐赠给多家博物馆
在招兆焯的屋子里随手拿起一个公交车模型,招兆焯都能说出模型背后的故事,模型的每一块小件都与已经褪色的公交车模型相关。对招兆焯来说,这个公交车模型的原型车有深厚的意义:“这是我制作的第一个公交车模型,是以上海无轨电车为制作原型。20世纪80年代初,我进入广州市电车公司(现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分公司)培训班,学习驾驶的车型就是上海无轨电车。”招兆焯记得,当时刚刚进入培训班学习驾驶时淡定、从容地面对了各种考试,各科牌照考试都能一次性通过,连教练都惊讶招兆焯的能力。
招兆焯向记者介绍他制作公交车模型零件
培训班结束后,招兆焯拿出自己默默制作的公交车模型,让教练看着他的心血和对城市公交的理解。
说起心中印象深刻的公交车模型,招兆焯从一个普通纸盒里拿出了一个外表为古铜色的车模,上面是原有的涂装,“教练看到都觉得惊喜,没想到我还能制作与实操车几乎一模一样的模型。”正式上岗工作的时候,招兆焯还将公交车模型引进培训班的驾驶模拟培训,学员们深受启发。“制作模型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方向感和立体感,也让我对车的零件更熟悉,胜任日后的工作。”对招兆焯而言,制作公交车模型除了是自己的业余兴趣,也是提升工作的方式。曾有一个以实操车为制作原型的模型成品在广州博物馆展出,而另一个半成品则被招兆焯视为珍宝般地收藏:“待我有空余时间,我会再为它涂上颜色!”
招兆焯(右)与启蒙老师林汉杰(左)合影
招兆焯喜欢做车模,还要从儿时说起。小时候就读于珠玑路小学的他深受启蒙老师林汉杰的影响,对航海模型制作十分感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电车公司上岗工作后,招兆焯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沉浸于制作模型。
虽然对多种模型制作得心应手,但招兆焯也会遇到难题,令他难忘的制作经历发生在2002年至2003年。“当时广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现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委托我制作道奇公共汽车模型用作公司50周年展示使用,6辆公共汽车模型都要求长度是1.5米,但我手中可以获得的资料仅是两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所有数据和外形都要自己构想和动笔画图。”让招兆焯没想到的是,曾经在修理厂修理道奇公共汽车的80多岁工程师每周都来“监工”,每次都直接指出招兆焯制作有误的地方。
每制作一辆公共汽车模型,招兆焯会留影记录
“当时我也很迷茫,做了那么多个模型,没想到制作道奇公共汽车要修改10多次图纸,每一次修改意味着有些已经制作的步骤要拆除,重新制作。”面对严厉的老工程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招兆焯虚心修改图纸:“可以用‘痛并快乐着’形容当时的制作经历。因为很难得有一位了解道奇公共汽车的老工程师可以直接指出我制作的不足之处。”有了这次制作经历,招兆焯还制作了比例为1:36的道奇公共汽车,而这个公交车模型一直被招兆焯小心翼翼地珍藏。
曾修理道奇公共汽车的80多岁工程师(右)每周“监工”招兆焯(左)制作模型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招兆焯家中有多个尚未制作完成的模型零部件,这些模型零部件也反映了招兆焯的制作特点。招兆焯说:“制作一辆公交车模型,我一般会制作两个,一个是成品,会赶工制作,捐赠给举办展览的单位;另一个则是自己珍藏,这个会慢慢完成,所以现在家中有许多模型是半成品。”
制作公交车模型40多年,招兆焯始终将“业余爱好者”挂在嘴边,但他的公交车模型被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当时的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地铁博物馆用作展览。这些事迹默默埋在招兆焯的心中:“我只是一位制作公交模型的业余爱好者,我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就足矣。”
招兆焯与他亲手制作的道奇公共汽车合影
从业交通行业数十年,招兆焯制作的模型多达上千个,他对每一个模型背后包含的故事都记忆犹新。即使招兆焯今年已经过上了退休的生活,但招兆焯说,只要有空余时间还会继续制作模型。
招兆焯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自己在近期已经制作完成了一辆比例为1:8的广州首台公共汽车的模型(当时在广州太平路行走),待有合适的时间会将它带上海珠桥遥控操作驾驶。
招兆焯展示他的新作品——广州首台公共汽车的模型
辗转公交行业多个岗位,情系城市公交发展
小时候家住老西关珠玑路的招兆焯,对家门口马路面行驶的公交车印象深刻,招兆焯说:“家门口车来车往,20世纪50至60年代道奇公共汽车25路线行经珠玑路,经常看见乘务员帮忙拉门,而电动三轮车偶然间穿过。”这种童年记忆促使招兆焯成年后投身于公交行业。20世纪80年代初,招兆焯入职原广州市电车公司,“年轻时看到无轨电车在路上行驶感觉十分神奇,而且电车操作简单、灵活,相对环保,开无轨电车一直是我的梦想”。
入职初期,招兆焯需要出任乘务员一职。虽然尚未能进入培训班学习驾驶电车,但任职乘务员这段经历对招兆焯而言是成为一名电车司机的必经之路:“乘务员在上岗时需要每天都跟着电车司机在马路面上行驶,工作看似枯燥,但有助于准司机们熟悉车道情况、行驶路线环境、电车性能等。”
任职乘务员几个月后,招兆焯进入培训班接受驾驶培训。考取相关证件后,招兆焯开始驾驶101路线穿街走巷,而102路线、107路线的司机岗位都有过招兆焯的身影。在驾驶公交车期间,招兆焯也见证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变迁:“当时102路线行经中山路,因地铁1号线隧道的挖掘,中山路的电车道则改为公共汽车车行道。当时也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了中山路改造前的街景。”
招兆焯制作的107路线GZK6142E铰接无轨电车模型
在107路线工作期间,招兆焯与同事李志坚(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二人相互替班。驾驶107路线一年多来,招兆焯也曾获得多个荣誉。之后,因工作安排,已经在广州马路面上跑了8年多的招兆焯被调至调度、工会、营运、技术、服务公司、培训中心等多个岗位分别任职,“调离一线后,我依旧对驾驶岗位有着万分的不舍,但无论在何处,我的工作内容依旧与公共交通相关。”
招兆焯对自己职业生涯驾驶的最后一条电车线路107路的车型深怀不舍之情,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亲手制作了两台比例为1:40的GZK6142E铰接无轨电车模型,其中一台无偿赠送给原广州市电车公司。招兆焯说:“在我心中,107路线是一条经典的电车线路,从烟火气浓郁的老城区穿梭至现代化的天河区,这条线路荣获了‘全国优秀线路’‘全国文明线路’‘广州公交集团首批文化品牌示范线路’等荣誉,也培育出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107路线的故事对电车人有着难以抹去的记忆。”
出身公交行业,情系公交行业。每逢招兆焯到外地城市游玩,他总抱着相机拍摄当地的公交车和公交站场,在招兆焯看来:“有人群、有城市的地方一定有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线网和站场设施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市民出行的便捷程度。”
游走多地,亲眼看见各个城市的公交系统,招兆焯感叹:“广州的公交系统发展得太快了,几乎是每10年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无论是线网开发,还是投入使用环保能源车型,优化乘车空间环境等,都离不开广州公交人的努力。”
(《广州公交文脉》策划报道为原创内容,版权归羊城晚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策划 | 孙爱群 刘云
统筹 | 刘云 严艺文
责编 | 梁栋贤
海报 | 蔡红
校对 | 何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