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如何打造人文艺术新高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应冠文
2021-06-07 19:44
为期近3个月的安藤忠雄展昨晚落下帷幕,超过15万观众热情观展,而不远处的莫奈展还在继续,前去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近些年来,外滩正发生悄然变化,它是如何从昔日的旅游地标转型成为艺术文化胜地的呢?
中午,复星艺术中心的金属幕帘缓缓启动,演奏出动人的旋律声。
引发观展热潮的安藤忠雄展,昨晚落下帷幕,这颗象征着"永远青春"的青苹果,仍然引来不少路人围观和拍照。这位从杭州首次来沪旅游的姑娘,就是冲着展出而来,在她的"打卡清单"中,不仅有外滩,也不乏沿线的文化场馆和展览。
谢女士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了这两天的行程:“像我昨天,就是去了朵云,今天想来外滩这边看展,网上刷到的这些艺术展览都比较创新吧,所以特别抽空去看下。”
近3个月的展期,位于外滩的复星艺术中心,人气爆棚,临近闭幕的最后两天,最长等候时间超过2个半小时,也没有劝退参观者。“我以为人比较多,但没想到要2个小时。”踩着末班车的观众万万没想到,但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问他是否还愿意排队,他则表示仍然坚持:“因为女儿她是学美术的,想让她多看一看,感受一下。”
一比一复刻的"水之教堂"、大量建筑模型、设计手稿、影片和旅行笔记,含金量十足的展览,吸引了超15万观众前来参观。如今,展厅内正在有序撤展,下一场展出也已提上日程。馆方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安藤忠雄展选址在外滩,不仅是因为这里满足布展条件,也考虑到外滩之于上海的特殊意义。
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表示:“从内心来说,想更好地服务好社区,就是让外滩文化艺术的品味有进一步提升,包括这几年来的努力,也确实吸引了更多一批本地年轻人过来打卡。此外,引进的一些国际大展览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公共教育的开发,对成人和儿童都有不同的美学课程。”
而在不远处的中山东一路,同样是3月开启的"莫奈和印象派大师展",参观人数突破十万,观众热情不减。
市民田女士就是一位忠实的印象派油画爱好者,聊到艺术,她表示:“把艺术品,包括音乐、绘画、文学作品,应该多样化的引进,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品味和气质,在外滩万国建筑群里就非常吻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吻合。”
除了上海观众,还有组团,特意从浙江开车赶来看展的"专业观众"。林女士和她的几个伙伴们就是其中之一。“我自身是美术培训班的老师,工作日休息,公休就从浙江过来。现在外滩文化类的东西慢慢多起来,所以对我们来说,是因为文化而来看的,不是因为地标或者建筑。”
两个大展在外滩入驻,掀起了外滩观展的热度。这些年,文化新风在"外滩"风起云涌,在业界看来并非偶然。这个上海中西文化融汇的地标,高度契合国际性展览,越来越多的展馆在建设上,也对标国际,符合展出世界顶级艺术品的苛刻条件。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久事美术馆、外滩1号美术馆、复星艺术中心等展馆在内的外滩文化集群,也正在逐步形成。
莫奈展主办方之一谢定伟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原本最早在外滩这块,北京路虎丘路这里有个外滩美术馆,那可能是外滩最早的一个美术馆,后来慢慢地多起来了。现在想想,其实这是一个对的思路,伦敦、巴黎还有日本东京,在闹市区市中心,或者旅游景点的周边都有很重要的博物馆,这自然就能吸引到很多参观者。很多人去国外,也会在行程里定好去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这才是城市文化的脉络。”
随着艺术文化展馆的云集,外滩这个昔日的城市地标也正在不断转型,从上海的旅游名片,打造成为中外优秀艺术的码头,海派艺术的源头。
市民感受到:“整个街道它不再是原来冷冰冰的建筑,然后会有更多基于建筑,基于文化,基于人的交流产生的交互。我感觉,会更加有生活气息,有人情味吧。”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则表示:“外滩,除了一个物理的形态,又更增加了很多精神的形态,文化的形态就是等于是又填充了很多新的内容。这样的话就会扩展整个外滩的一个文化的一个含量,不光是吸引外地的游客,那么也可以吸引我们上海本市的一些游客。于是,文旅文化加旅游1+1大于2,这样一个态势就会越来越明显。”
长期以来,外滩是金融集聚带,是游客观光的必选之地,如今,外滩已成为继西岸之后又一个集中性的城市艺术长廊,为更多的市民提供了人文艺术的公共空间和交互空间,也进一步擦亮外滩的文化名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应冠文 摄像:汤捷 编辑:陶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