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门槛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银发上网族”成为知识的分享者和受益者。在快手,年过七旬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用铁锅、扫帚、硬币等常见生活用品,演示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她不仅获得了200多万快手粉丝的喜爱,如今更是“登上”了联合国的讲坛。
7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下称UIL) 在印度尼西亚举办“2023包容性终身学习大会”。快手受邀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分享了其在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大会现场,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泛知识与资讯业务负责人周晓晗在《直播短视频:终身学习变革之道》主题演讲中表示,直播和短视频对于终身学习是变革性的学习方式。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直播与短视频等新形式逐渐在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未来也会在助力终身学习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致力于好内容
打造开放平等的互惠平台
一直以来,中国科技企业不断发挥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协助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生态。在此过程中,伴随中国老龄化日趋加速,老年人成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关键一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作为普惠的数字社区,快手成为大量老年人分享知识、获取知识、扩展视野的重要平台。
以快手为例,在内容方面,老年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一方面,在平台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中,快手知识类内容蓬勃生长,覆盖了教育、人文、艺术、情感、科普、财经、法律等10余个核心知识领域,知识类的万粉创作者视频发布量超1.1亿。“不刷题的吴姥姥”等大量银发用户自发做起了知识的生产者和内容的创作者。
另一方面,在平台开放平等的知识学习生态中,大量老年人在快手学习各类知识,包括快手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在线课程,书法、绘画、非遗技术、唱歌等技艺,以及保健常识、阳台种菜、科学育儿、小本理财等实用技巧,实现“万物皆可学”。例如,有1231万成年人在快手直播间里学识字,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老年人。
与此同时,快手也持续利用自身的优势,鼓励并推动知识的生产和内容的创作,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例如,《新知如师说》即是快手持续开展的普惠教育项目之一,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让近千万用户成为“清华北大旁听生”。
周晓晗表示,快手不断鼓励、推动各类知识的生产和内容的创作,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我们相信,知识没有高下之分,一个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一个手艺人的匠心制作,只是领域不同,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就是最重要的知识”。
擅用新技术
赋能优质学习体验和收入模式
本次大会作为终身学习领域的全球性年度会议,聚焦终身学习和全民包容教育,探索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多国的代表共同出席,围绕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变革力量、数字革命对包容性终身学习的影响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享。对于快手在助力老年人学习方面的创新与赋能,与会嘉宾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技术方面,快手不断通过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快手的直播多码率自适应LAS(Live Adaptive Streaming)技术,显著降低了观看短视频时的播放卡顿率,有效改善因网络条件差导致的视频卡顿现象。而快手平台上的众多虚拟主播,则用创新性的方式,增加了知识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商业模式方面,随着直播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众对自我成长的愈加关注,催生了平台上的知识付费模式,该模式也让很多老年人学到了更加专业化的知识,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时,许多老年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在快手获得了商业收益。《2022快手银龄人群内容生态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超128万银龄用户在快手平台获得收入。他们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形式发布了书法、运动、手工、绘画、美食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付费形式也让很多老年人学到了更加专业化的知识。比如说在快手上也会有很多学乐器的课程。这样的学习,也让老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对这些老人来说,快手就像一个线上老年社区。
在这里,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富有才华和活力的群体,这些可爱的银发用户们用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饱满的生活热情、独特的时代经历在直播短视频平台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作品和印记。
正如周晓晗在演讲中所说:伴随知识普惠、全民共享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世界和时代的共识。作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快手将继续从普惠、创新、合作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老年人终身学习,为每一位用户搭建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让数字时代的机会和红利尽可能被更多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