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家长以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误区
我自己就是学美术的,从初中跟老师学画画,到中专、大学,每个时期画最多的就是素描、色彩,我就奇了怪了,天天画这些,画得好的确实很好,画不好的依然那样。直到参加工作,从事了各种视觉类的工作,再回头反思,我认为是国内的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创新突破,一直都处在传帮带的教育模式,我总结了一下,学绘画专业的十年,我接受了纯苏派(原苏联)的恩师教导,后来接受了留洋回来的欧派、日派恩师的教导,整个人都是懵的。今天我把自己关于国内美术教育的一些认识误区做一些梳理,以供大家参考。当然,近几年美术界关于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也希望这些教育变革能真正惠及于民,帮咱们的孩子少走弯路,少遭罪。
误区一:过于强调基本功和强调绘画技巧
这个其实更多要怪家长,太多家长由于自身美术素养不够,没法去辨别好坏或引导,看到孩子画的不圆、不直,颜色填的不认真等等,就很着急,就急于做出评判或批评,最后给孩子造成了心里阴影。当然这个现象和教育机构的各种评奖也是脱不开关系的。我这里问一句,有几个人能说明白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里?
这里我还是要强调,10岁之前,孩子不需要任何技法、技巧,画画就是一种实验或游戏,过程中孩子学会观察、认识世界万物,用绘画的手法去交流互动。这个过程,我们唯有去肯定和鼓励,孩子才会慢慢培养起兴趣。
误区二:以成人或世俗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我们评价一幅画最爱听到的就是,哇,好像啊,好逼真啊,这话也没错。但是当我们看到看不懂的世界名画时,我们不知道怎么评价了,我不是说写实画不好。现实中,孩子的画作大多是形不似却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才是绘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很多世界名画不就是这样吗。
几岁的孩子你就去要求她这样画、那样画,用相机功能评判好坏,这和做作业有什么区别。孩子本来是很有天赋和兴趣的,正是我们的无知把天才艺术家这样扼杀了。我敢说只要孩子用心画出来的任何一幅画,成人都是无法画出来的,别再用成人视角去轻率地否定孩子的画作,一定要大方地肯定孩子的每一幅画,有能力的可以做一些恰当的引导和示范,这样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兴趣。
误区三:忽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学习绘画,很多人并不明白。家长都是觉得什么都学学,如有特长最好,没有就死心了。学习体育类的,这个好理解,身体好;学舞蹈,身形好,有气质;学音乐,有乐感,不至于五音不全等等,恰恰学美术没有几个人搞明白。科学的学习绘画,是最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作力,这个厉害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期是孩子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并可永久保持,可以说孩子未来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这个时期很重要,记住,学习绘画不是一定要孩子能画出所谓的好画,而是培养她观察、记忆、思考、想象、表达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的诸多专业中是基础的基础。
误区四: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绘画,就不该有所谓的成绩和评判标准,就不该有考级、评分之类的东西。我认为评判美术培训对孩子有没有效果的标准应该是,1、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舞弄颜料或手工之类的(有没有兴趣)。2、孩子能不能专心、专注地亲自动手做好每一件作品(动手能力和专注度)。3、孩子有没有学会认真去观察,和你分享或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达(观察)。有以上任何一点,恭喜你,你的孩子学到东西了,至于什么素描、图案、色彩、水彩、油画,等她再大一点,确认有天赋和兴趣了,你可以考虑送她去参加艺考培训机构了,有天赋的最多两年,她一定能过关,甚至是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