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图书馆、书房……城市里,处处都有读书的地方,而书籍更是触手可及。2022年,仅广州成年居民,平均每人读了8.53本书。但很少人知道,由于盲文书籍资源匮乏、电子阅读物无障碍程度低,对视力障碍群体而言,阅读依旧是一件学习成长中的“奢侈品”。
▲广州图书馆慈善空间的特殊读者和助残志愿者
看更多的书,是不少视障人士朴实的心愿。自2021年起,广州图书馆慈善空间发起了“阅读微心愿”公益项目,希望将无障碍阅读相关政策落地实践,通过发动志愿者打造无障碍有声书,让视障人士有书听,如今,志愿者规模也从最初的零星个人扩充到300人,当下仍在不断制作有声书。
“我们希望打造出无障碍资源库。”广州图书馆阅读推广高级岗馆员李芷筠分享道,“但这个过程,需要更多人支持。”
01
他们也想看更多的书
▲资深助残志愿者罗先生分享志愿者服务技巧
作为广州的文化地标,广州图书馆同样有着“包容”“平等”“接纳”的城市特质。2001年之前,全国图书馆都没有专为视障者设置的服务空间,然而,广州图书馆却在那一年建立了盲人电子阅览室。2013年,广州图书馆新馆建成,曾经的盲人电子阅览室也实现了“升级改造”,发展为视障人士服务区,位于如今的广州图书馆北楼西侧。在这里,无障碍硬件环境一目了然——出入路线铺设了盲道,可提供盲文书刊、音像资料、大字版图书,还有各类听书机、助视器等专用辅助阅读设备。
除了升级硬件设施,2014年,广州图书馆开始尝试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电影专场服务,李芷筠也是从那一年起,开始负责视障人士阅读服务管理工作,并与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社会公益团队、协会及个人志愿者共同探索,期望为视障人士提供多感官的阅读体验。2020年,广州图书馆更是以视障人士服务区为阵地,成为广州市第一批慈善空间,致力于推动残健共融,举办了盲人诗歌朗诵比赛、口述影像、读书分享会、非视觉摄影展等活动。
▲李芷筠在口述影像的服务现场
这些年,李芷筠和众多工作人员在感受到服务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发现了无障碍普及的难点所在——阅读是个人成长重要的资源,“不少视力障碍伙伴跟我们提过一些想要看的书目”,但现实中盲文书籍馆藏数量有限,不仅采购选择少,出版社印刷基数也少,限制了可供盲人阅读的书籍数量,“此外,很多盲文书籍都是十分老旧的书,而视障伙伴很难看到新出版的书籍,跟不上新的阅读需求”,而且盲文阅读具有一定的门槛,不是所有视力障碍者都有阅读能力。
然而,如何制作有声书,进一步推动更多书籍的无障碍化成为难点所在。
02
发起阅读微心愿项目
▲“牵手盲童,共读好书”融合阅读空间体验活动
要制作有声书,看似只需要“录制声音”,但实际上,制作有声书还涉及版权保护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保障视力残疾人等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1991年6月1日施行的著作权法规定,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无需向其支付报酬,但也仅仅局限于盲文。
2013年6月27日,《马拉喀什条约》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通过,要求各缔约方规定版权限制与例外,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2013年6月28日,中国签署了《马拉喀什条约》,成为首批签署方之一。2020年11月11日,著作权法完成第三次修改,并于2021年6月1日施行,其中将合理使用情形由原来的“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扩展到“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
“当时,我们看到了为视力障碍人士制作有声书的可能性。”李芷筠回忆道,也是2021年,广州图书馆启动了专门面向视障读者的“阅读微心愿”项目,馆员通过前期调研收集读者心愿书单,匹配对应馆藏资源,此后邀请志愿者申领并录制有声书。“此后,我们通过调研和探讨制定了一批书单,涵盖职业发展、健康理疗、经典文学等板块,志愿者报名参加活动后,需要先线上参与培训。”她说,“制作针对视力障碍者无障碍阅读的有声书籍没有经验可借鉴,怎么才能做好这件事,全靠自己摸索。”
03
期望:多方携手,推动无障碍阅读政策落地
▲阅读微心愿项目志愿者线上培训活动预告
“录制有声书技巧,基础要求是发声清晰。”在李芷筠看来,要推动阅读微心愿项目,不仅需要录制技巧,“我们也需要完善的政策环境,同时,如何组建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并完善志愿服务时数统计,这些细节都需要打通。”2022年2月5日,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交存了《马拉喀什条约》批准书,同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中国成为该条约的第85个缔约方,也是这一年,广州图书馆的阅读微心愿书单已扩充到120个。李芷筠分析道,在政策进一步落地的同时,“我们也完善了线上录制有声书的志愿服务时数统计问题,以更好地激励志愿者认领书单。”
据悉,仅2022年,广州图书馆阅读心愿单被申领115个,而广州图书馆慈善空间为志愿者提供图书朗读与录制培训3场次,目前已有五十多本书籍进入有声书制作后期。而在2023年,在进一步扩充阅读心愿单的同时,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阅读微心愿项目,广州图书馆慈善空间也成功召集了更多志愿者,“其中2023年的一场志愿者培训,线上线下共有近300人参与。如今志愿者服务群已聚集近四百人,不断实现资源与人的联动、服务与公益的融合”。在李芷筠看来,接下来,随着培训体系和录制流程的完善,有声书籍将对视力障碍人士的文化生活带来极大补充,当视力障碍人士有想看的书,提交心愿单,便有志愿者录制,形成完整的闭环。
▲视障人士“阅读微心愿”有声书录制志愿者培训
值得关注的是,依据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二项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将已经发表的作品制作成无障碍格式版并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但应当遵守相关要求,其中包括了仅限通过特定渠道向可以提供相关证明的阅读障碍者或无障碍格式版服务机构提供,不得向其他人员或组织提供或开放服务;采取身份认证、技术措施等有效手段防止阅读障碍者以外的人员或组织获取、传播;不以营利为目的等。“其实这也是如何将无障碍政策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李芷筠说,“实际上,广州图书馆慈善空间恰恰可以做到甄别使用对象,限定使用用途这一要求,接下来,我们也希望以此契机,打造无障碍资源库,形成无障碍阅读政策落地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