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文化馆,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坐标,更应该是分享、交流并使心灵得到洗涤的一方净土。它是百姓身边的平凡而伟大,群众心灵的朴实而繁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市民的文化素养,发挥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铜陵市文化馆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以全新的理念和敢为人先的气魄,突破传统的群文工作模式,主动拓展活动领域,已成为铜陵市群众文化的主力军。
一、背景缘起
▲铜陵文化云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铜陵市文化馆一直在做积极尝试,数字化建设的“云”发展典型,正是该馆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按照“积极试点、稳妥推进、务求实效、规范运作”的总体要求,不断推动铜陵市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有益尝试。
二、创新举措及效果
(一)旧貌换新颜,数字化服务提档升级
在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一直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成立于1953年的铜陵市文化馆几经搬迁,从设备简陋、场地有限的群众艺术馆发展成为一座历史与未来交融的“心灵文化空间”。
位于老城区的铜陵市文化馆老馆面积1800㎡,仍作为老城区的重要文化活动场馆使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给文化馆发展带来的契机,在新馆建成后还加大投入建成了“数字文化体验馆”、“非遗文化展示馆”以及“铜陵文化云平台”,这些设施的建成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功能。铜陵数字文化体验馆通过“互联网+文化”的模式,解决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难点、盲点,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数字体验馆设有“铜陵文化云”、“大数据墙”、“多媒体阅读平台”、“全息戏曲”、“VR铜陵全景”、“创意工坊”、“书画互动墙”等体验项目。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高效推广和丰富群众文化,提高地区文化开放水平,提升文化科技支撑水平,为人民群众搭建起一个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吸引力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全息戏曲
馆内的铜陵非遗展示馆,采用现代技术和传统元素完美结合的模式,勾勒出铜陵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脉络,呈现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见证了铜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发展。铜陵非遗展示馆现已成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收藏、利用、展示、科普、教育、交流、传播、文化娱乐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东乡武术
(二)让新馆“活”起来,推进打造三个中心
近年来,铜陵市文化馆本着“惠民、亲民、与民同在”的原则,不断丰富各类群众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等活动,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三个中心”,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培训辅导中心”和“群众艺术创演中心”。
创新免费开放,打造“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不断夯实免费开放基础,创新办馆思路,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在保持老馆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努力将新馆用“活”,“老+新”的办馆优势,使服务辐射面更广,年均免费开放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新馆书画展厅不断创新连续性艺术展览活动,还面向社会各行业零门槛举办各类展览,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展览现场
创新服务载体,打造“群众文化培训辅导中心”。为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充分利用本馆师资力量,不断拓展培训种类,同时还在社会上招募文化志愿者以弥补专业的不足。在已有葫芦丝、舞蹈、爵士鼓、摄影、古筝、钢琴、美术、声乐、戏曲、萨克斯、琵琶成人培训班的基础上,增加普通话、瑜伽、书法、竹笛、太极拳等培训班。除此之外,还增开了暑期少儿公益培训班。各类公益培训班年均免费培训达6万余人次。在做好馆内培训的同时选派专业老师深入社区、乡村、部队、机关、企业、边远贫困地区开展基层辅导和培训,不仅扩大了群众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还做到了有求必应、须培尽培。
▲培训现场
创新文艺活动,打造“群众艺术创演中心”。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保留原有群文演出活动基础上还推出了“周末小剧场”、“幸福心目影院”等特色活动。
▲铜陵心目影院
(三) 以“云”为媒,打通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来源于群众,也服务于群众。多年来,铜陵市文化馆整合各类资源,“线下+线上”紧密联动,增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力争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率、幸福感和获得感。
“周末小剧场”为各类业余文艺团体的爱好者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既实现了文化爱好者的舞台梦想,也满足了市民周末文化需求;“我以我言做你眼”的“幸福心目影院”,是专为视障人群设立的公益文化活动,用我们的语言去为视障群体讲解电影故事,让他们感到另一种“生命的美丽”。
与此同时,挂靠在文化馆的文艺类协会包括京剧、黄梅、庐剧、民管、演艺爱好者、旗袍、广场舞、艺术摄影协会及长期活动的文艺团队30多支,汇成文化进基层的磅礴力量。
为提升群众艺术水准,铜陵市文化馆还精心打造了青年舞蹈团、城市合唱团、少儿合唱团、管弦乐团,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铜陵群文队伍的专业性,真正打造出了“群文”中的“专业”,使铜陵群众文化工作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四)积极探索,法人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近年来,铜陵市文化馆结合公共文化场馆管理,积极对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行探索实践,建立了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组织运行体系。
▲会议现场
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过程中,理事会作用充分发挥,激发了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市文化馆下属文艺团队也积极参与馆内各项活动,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
铜陵市文化馆通过网络积极公布服务菜单,开展订单式服务,设立服务反馈平台,使服务更加紧密结合群众需求,真正做到“三驾马车”齐驱并进。一是通过铜陵文化云平台、市文化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公共信息发布平台,让市民百姓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不断拓宽服务途径;二是以开展座谈会为公共文化交流平台,邀请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三是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收集反馈服务情况,进一步征求意见和建议,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三、创新效果
市文化馆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推广和丰富群众文化,进而提高地区文化开放水平,提升文化科技支撑水平,为人民群众搭建起一个具有较高实用价值、较大吸引力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如今,在市民心目中,市文化馆俨然成了提升文化素养、掌握家乡文化内涵的“网红打卡地”;而对于游客来说,市文化馆向他们展示的是这座城市古朴深厚的铜文化底蕴和不断开拓进取的人文气息。
来源:市文化馆
编辑:小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