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柯桥古代也称“笛里”,浓厚的笛文化孕育出一个个有才识的音乐人士。在柯桥区就有一位市民周骐,他是中国音乐学院认证竹笛教师,竹笛十级,专注竹笛、葫芦丝和洞箫等乐器吹奏28年。近两年来,他以曲寄情,以乐会友,笛声响彻绍兴许多景区,以自媒体的形式,拍摄音乐小视频来推介绍兴之美景,弘扬柯桥源远流长的“笛里文化”。
融光桥上 世外之音触动心房
走近柯桥古镇景区内古朴大气的融光桥,一阵动情婉转的竹笛声顿时令人驻足。桥上,周骐身着汉服,正悠然吹奏着笛子名曲《水乡船歌》,乡情与桥下百年古藤缠绕,在笛声间飘逸而出,如空谷幽兰一般,他的学生则在一旁举起手机拍摄视频,准备后续上传至网络平台。
介绍起融光桥,周骐侃侃而谈。“融光桥以前是连接柯桥南北的交通要道,据宋代的《嘉泰会稽志》记载,伏滔《〈长笛赋〉序》云:‘蔡邕避难江南,宿柯亭之馆,取屋椽为笛。’这正是东汉中郎将蔡邕‘柯桥椽笛’的典故。这曲《水乡船歌》恰好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我希望拍下视频上传到微信等平台,让更多人看到柯桥古镇,在今昔对比中了解我们水乡日新月异的面貌。”
周骐还为一支来景区练习的太极队伴奏,悦耳的曲子《绿野仙踪》响起,队员们动若行云流水,意蕴绵长,与周骐的箫声曼妙结合。其中一名太极队员恰好是周骐乐器班的学生,正是她促成这一次次恰到好处的合作。周骐这样纯熟的笛箫技艺是如何练就的?这还要追溯到他幼年时。
九岁习笛 成为此生心头所爱
出生于1983年的周骐自小就显露出音乐天分,小时候还没开始学习笛子,就喜欢自己吹吹弄弄,倒也有模有样。父母发现其天赋,于是,周骐自9岁便开始习笛了,此后,他频赴杭州,向吴良松先生求学。周骐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师父循循善诱,告诉他习笛练好基本功是关键,不可看轻。“竹笛讲究气指舌唇韵,南方多颤叠赠打、北派擅吐滑剁花,基本功扎实了,习笛也就更稳了。”周骐笑言。
多年习笛经历对周骐影响深远,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专业的乐器教师,所教学生数千名,先后获过首届松庭龙吟杯全国竹笛邀请赛职业青年组铜奖,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优秀指导教师奖,国音杯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为了弘扬中国传统丝竹文化,近几年,他走出课堂,走入了绍兴的许多景区,笛声遍布柯桥古镇、安昌古镇、书圣故里、鲁迅故里以及平水一些古村落中。目前已经摄制了《风筝误》、《雨碎江南》等数十个音乐作品。在名为“柯亭笛箫”的微信视频号中,频频有人夸赞他的作品有仙气、很飘逸、令人心旷神怡。
令周骐印象深刻的一次录制在柯亭公园,这是他练习竹笛常去的地方。“我个人偏好丝竹、昆曲这类江南风格的曲子,记得当时在柯亭公园录制了一首《姑苏行》,这首曲子原本描绘的是苏州园林中叠山理水,步移景易,巧夺自然造化的景致。相比苏州园林的小家碧玉,会稽的真山真水更为开阔明快,爽朗大方。柯亭的景色让我思考怎样更好地在演奏中表现出这种差异,呈现出柯亭独特的江南味道。如今正是自媒体时代,我也要跟上潮流,打算逐步把音乐作品放到抖音、B站等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绍兴之大美。”
竹笛吹响 公益培训弘扬“笛里文化”
走进周骐的教室,一群成人学员引人注目,周骐细心地教他们吹奏技巧,有学员不懂,他便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原来,除了拍摄音乐视频来推介家乡,周骐还热心公益,他特地为柯桥区的一批志愿者开设了公益培训,免费传授葫芦丝、笛子、箫等乐器课程。“周老师很热心的,我们在这里上课感觉特别开心,实实在在可以学到东西,现在已经进步很多了。”其中一名志愿者对周骐赞不绝口。
周骐说,这个公益培训班他会一直举办下去,只要志愿者对吹奏乐器有兴趣,他都会不遗余力地教他们。“家乡柯桥养育了我,我有一技之长应该回馈家乡,尤其是参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上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为柯桥的笛箫文化传播普及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